一种高桩码头梁板下有限作业条件下定位疏浚的疏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980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桩码头梁板下有限作业条件下定位疏浚的疏浚系统,该疏浚系统包括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输泥组件、大功率泵吸船、泥驳船,输泥组件的一端与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相连,输泥组件的另一端与大功率泵吸船相连,大功率泵吸船与泥驳船相连,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包括主桁架和两台升降卷扬机,两台升降卷扬机上各连接有钢丝绳索,主桁架套在钢丝绳索上前位于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的下端,主桁架上安装有小型双铰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经济新型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进行高桩梁板下疏浚作业,可以避免受现有水运港口码头建设中高桩码头结构梁板限高和潮汐影响。桩码头结构梁板限高和潮汐影响。桩码头结构梁板限高和潮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桩码头梁板下有限作业条件下定位疏浚的疏浚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运港口码头建设及运营中的高桩码头梁板下有限作业条件下疏浚
,具体涉及一种高桩码头梁板下有限作业条件下定位疏浚的疏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运港口码头建设及运营中的高桩码头梁板下普遍地存在着泥沙淤积问题,需要通过疏浚来维护。
[0003]现有的疏浚方式主要是利用标准绞吸船,标准绞吸船存在海外调遣费用较高,疏浚方量不大的情况下,经济性较差,现有标准绞吸船的船舶干舷较高,因高桩码头梁板到水面的高度限制的问题,在大部分港口水域,现有标准绞吸船无法在高桩码头梁板下方进行疏浚作业,仅在小部分港口水域,且只限于在低潮位时间段,绞吸船才能进入码头下方进行疏浚作业。同时,现有标准船型绞吸船在进入高桩码头梁板下方后,只能通过临时措施对船舶进行初略定位和固定,无法精确进行横向和纵向位置的平面定位疏浚,特别针对高桩码头下方已施工完成的桩体结构中间需疏浚区域,无法进行作业。
[0004]还有,现有标准船型绞吸船的刀头叶片偏大且不易更换、对土层的适应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粘土层地质的疏浚能力较弱,影响到疏浚施工,导致疏浚施工工效过低,大大地延长了疏浚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疏浚方式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经济新型的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进行高桩梁板下疏浚作业、可以避免受现有水运港口码头建设结构中高桩码头梁板限高及潮汐影响、可以大幅度提升疏浚工作的有效作业时间、提升了疏浚作业效率、通过锚缆滑轮定位机构可以灵活移动并定位固定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保障疏浚作业精度及施工稳定性、提高了粘土层开挖效率及泵吸输送效率的疏浚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桩码头梁板下有限作业条件下定位疏浚的疏浚系统,所述疏浚系统包括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输泥组件、大功率泵吸船、泥驳船,所述输泥组件的一端与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相连,所述输泥组件的另一端与大功率泵吸船相连,所述大功率泵吸船与泥驳船相连,所述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包括主桁架和两台升降卷扬机,两台升降卷扬机上各连接有钢丝绳索,所述主桁架套在钢丝绳索上前位于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的下端,所述主桁架上安装有小型双铰刀,所述泥驳船的船底安装有拖轮,将泥驳拖至挖泥船,所述两台升降卷扬机通过控制钢丝绳索来控制主桁架的角度,进而控制双铰刀开挖疏浚深度。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泥组件包括输泥管和泥浮软管,所述输泥管的一端与泥浮软管的一端相连,泥浮软管的另一端与大功率泵吸船相连,所述输泥管由从小型双铰刀处引出沿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主桁架上升至水面附近,所述低干舷半潜式
绞吸船经船尾的泥浮软管连接至大功率泵吸船,所述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通过输泥管和泥浮软管连接至大功率泵吸船,通过调整所述泥浮软管长度将大功率泵吸船停泊于高桩码头的外围位置,所述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停泊于高桩码头梁板下的疏浚位置,所述泥驳船停靠在大功率泵吸船的外周。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疏浚系统还包括锚缆滑轮定位机构,所述锚缆滑轮定位机构包括锚缆、两台滑轮行走控制卷扬机、两台张紧控制卷扬机、钢丝绳组件、若干组桩区滑轮组所组成,所述锚缆安装在大功率泵吸船的船头和船尾2处,两台滑轮行走控制卷扬机和两台张紧控制卷扬机安装在大功率泵吸船的船头且每台滑轮行走控制卷扬机位于每台张紧控制卷扬机的一侧,每组桩区滑轮组相互间隔分布安装在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的作业处,每组桩区滑轮组通过两根张紧钢丝绳和两根行走钢丝绳将大功率泵吸船与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锚缆包括前八字锚缆和后八字锚缆,所述前八字锚缆安装在大功率泵吸船的船头,所述后八字锚缆安装在大功率泵吸船的船尾。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的中部设置为开体结构,输泥管的另一端固定在主桁架上。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的四周安装有定位绞车,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上的升降卷扬机和定位绞车均采用下沉式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的疏浚系统包括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输泥组件、大功率泵吸船、泥驳船,输泥组件的一端与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相连,输泥组件的另一端与大功率泵吸船相连,大功率泵吸船与泥驳船相连,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包括主桁架和两台升降卷扬机,两台升降卷扬机上各连接有钢丝绳索,主桁架套在钢丝绳索上前位于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的下端,主桁架上安装有小型双铰刀,两台升降卷扬机通过控制钢丝绳索来控制主桁架的角度。本技术通过采用经济新型低干舷的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进行高桩梁板下疏浚作业,可以避免受现有水运港口码头建设结构中高桩码头梁板限高和潮汐影响,从而大幅度提升疏浚工作有效作业时间,提升了疏浚作业效率。还有,本技术的疏浚系统中所采用双铰刀为小型双铰刀和采用专业的大功率泵吸船、输泥管、泥浮软管集成系统,可以提高了粘土层开挖效率及泵吸输送效率,提高粘土层开挖效率及泵吸输送效率,还可以根据不同项目、不同的地质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铰刀切削系统及合适的泵吸输送管路集成系统,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工程适用性强。
[0015](2)本技术的疏浚系统还包括锚缆滑轮定位机构,锚缆滑轮定位机构由锚缆、两台滑轮行走控制卷扬机、两台张紧控制卷扬机、钢丝绳组件、若干组桩区滑轮组组成,锚缆安装在大功率泵吸船的船头和船尾2处,两台滑轮行走控制卷扬机和两台张紧控制卷扬机安装在大功率泵吸船的船头且每台滑轮行走控制卷扬机位于每台张紧控制卷扬机的一侧,每组桩区滑轮组相互间隔分布安装在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的作业处,每组桩区滑轮组通过两根张紧钢丝绳和两根行走钢丝绳将大功率泵吸船与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连接。本技术通过锚缆滑轮定位机构可以灵活移动并定位固定经济新型绞吸船,可以精确实现横向和纵向位置的平面定位疏浚,提高疏浚作业质量,保障疏浚作业精度及施工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经济新型绞吸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经济新型绞吸船系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一。
[0018]图3为本技术经济新型绞吸船系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二。
[0019]图4为本技术经济新型绞吸船系统的设计图。
[0020]图中:疏浚系统1、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11、主桁架111、双铰刀112、升降卷扬机113、钢丝绳索114、大功率泵吸船12、输泥组件13、输泥管131、泥浮软管132、泥驳船14、锚缆滑轮定位机构2、锚缆21、前八字锚缆211、后八字锚缆212、滑轮行走控制卷扬机22、张紧控制卷扬机23、钢丝绳组件24、张紧钢丝绳241、行走钢丝绳242、桩区滑轮组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桩码头梁板下有限作业条件下定位疏浚的疏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浚系统包括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输泥组件、大功率泵吸船、泥驳船,所述输泥组件的一端与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相连,所述输泥组件的另一端与大功率泵吸船相连,所述大功率泵吸船与泥驳船相连,所述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包括主桁架和两台升降卷扬机,两台升降卷扬机上各连接有钢丝绳索,所述主桁架套在钢丝绳索上前位于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的下端,所述主桁架上安装有小型双铰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桩码头梁板下有限作业条件下定位疏浚的疏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泥组件包括输泥管和泥浮软管,所述输泥管的一端与泥浮软管的一端相连,泥浮软管的另一端与大功率泵吸船相连,所述输泥管由从小型双铰刀处引出沿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主桁架上升至水面附近,所述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经船尾的泥浮软管连接至大功率泵吸船,所述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通过输泥管和泥浮软管连接至大功率泵吸船,通过调整所述泥浮软管长度将大功率泵吸船停泊于高桩码头的外围位置,所述低干舷半潜式绞吸船停泊于高桩码头梁板下的疏浚位置,所述泥驳船停靠在大功率泵吸船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桩码头梁板下有限作业条件下定位疏浚的疏浚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东郑玉河甘富华江旭伍琪琳陶军潘跃鹏郑聪杨玉珍李秀豪黄东仁姚颢杨晓婷王玉平吕威卞亮姚华锋吕世昌夏金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