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977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水回用领域,提出了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包括除杂装置,混合装置,沉淀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外壳一,所述外壳一上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放料口,所述外壳一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旋转轴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所述外壳一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一,所述输送管一内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的电机,能够带动搅拌叶快速转动,实现混合装置内部水的流动,加速水中杂质和活性炭的结合,能够有效吸附水中的杂质,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能够提高水净化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回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中水回用领域,涉及一种中水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中水为再生水,是指废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从经济的角度看,中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0003]中水由于内部含有较多杂质,在处理的时候,需要使用活性炭,与水进行混合,实现对杂质的吸附,但是活性炭放置于水中的时候,与水的结合速度慢,造成活性炭对水的吸附效果下降,也会影响对水的去异味效果,从而导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中水回用系统,解决了中水由于内部含有较多杂质,在处理的时候,需要使用活性炭,与水进行混合,实现对杂质的吸附,但是活性炭放置于水中的时候,与水的结合速度慢,造成活性炭对水的吸附效果下降,也会影响对水的去异味效果,从而导致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除杂装置,混合装置,沉淀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外壳一,所述外壳一上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放料口,所述外壳一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旋转轴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所述外壳一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一,所述输送管一内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外壳一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所述电机圆周外侧设置有散热流道,能够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加快散热。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除杂装置包括外壳二,所述外壳二上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液管,所述外壳二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二,所述输送管二外端固定安装有水泵一,所述水泵一外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管一,所述输出管一固定安装于混合装置,所述水泵一上部设置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外侧设置有散热流道,能够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加快散热。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二内侧上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板一,所述过滤板一采用两块斜板拼接而成,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所述过滤板一设置有多个通孔。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送管一外端固定安装有水泵二,所述水泵二外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管二,所述输出管二另一端连接于沉淀装置,所述水泵二上部设置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圆周外侧设置散热流道,所述输出管二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沉淀装置包括外壳三,所述外壳三一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管二,所述外壳三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三,所述输送管三外端固定安装有水泵三,所述水泵三外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管三,所述输出管三固定安装于过滤装置,所述水泵三上部设置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圆周外侧设置散热流道,所述输出管三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三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板二,所述外壳三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所述过滤板二内部设置有石英砂层和砾石层。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外壳四,所述外壳四一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管三,所述外壳四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四,所述输送管四外端固定安装有水泵四,所述水泵四外端固定安装有排液管,所述外壳四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四内侧上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板三,所述过滤板三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和过滤棉层。
[0013]本技术的一种中水回用系统有益效果:本技术中设置的电机,能够带动搅拌叶快速转动,实现混合装置内部水的流动,加速水中杂质和活性炭的结合,能够有效吸附水中的杂质,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能够提高水净化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杂装置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合装置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沉淀装置结构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结构图;
[0020]图中:1、除杂装置;101、外壳二;102、过滤板一;103、进液管;104、输送管二;105、水泵一;106、输出管一;2、混合装置;201、外壳一;202、放料口;203、电机;204、搅拌叶;205、过滤网;206、输送管一;207、水泵二;208、输出管二;3、沉淀装置;301、外壳三;302、过滤板二;303、输送管三;304、水泵三;305、输出管三;4、过滤装置;401、外壳四;402、过滤板三;403、输送管四;404、水泵四;405、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中水回用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除杂装置1,混合装置2,沉淀装置3和过滤装置4,混合装置2包括外壳一201,外壳一201上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放料口202,外壳一201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03,电机203的旋转轴固定安装有搅拌叶204,外壳一201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一206,输送管一206内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网205,本技术中设置的电机203,能够带动搅拌叶204快速转动,实现混合装置2内部水的流动,加速水中杂质和活性炭的结合,能够有效吸附水中的杂质,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能够提高水净化的效率,过滤网205用于隔离水中杂质,便于隔离后的水进入输送管一206内。
[0022]除杂装置1包括外壳二101,外壳二101上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液管103,外壳二101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二104,输送管二104外端固定安装有水泵一105,水泵一105外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管一106,输出管一106固定安装于混合装置2,水泵一105通过工作,用于除杂装置1内部的水进入混合装置2内。
[0023]外壳二101内侧上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板一102,过滤板一102用于过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便于水中杂质与活性炭进行混合处理,过滤板一102高于外壳二101内水的液面高
位处。
[0024]输送管一206外端固定安装有水泵二207,水泵二207外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管二208,输出管二208另一端连接于沉淀装置3,水泵二207通过工作,用于混合装置2内部的水进入沉淀装置3内。
[0025]沉淀装置3包括外壳三301,外壳三301一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管二208,外壳三301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三303,输送管三303外端固定安装有水泵三304,水泵三304外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管三305,输出管三305固定安装于过滤装置4,水泵三304通过工作,便于沉淀装置3内的水进入过滤装置4内。
[0026]外壳三301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板二302,水在进入沉淀装置3内,通过沉淀,过滤板二302用于过滤沉淀后的水中的杂质,使水得到进一步净化,过滤板二302位于外壳三301内部的水的中部。
[0027]过滤装置4包括外壳四401,外壳四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杂装置(1),混合装置(2),沉淀装置(3)和过滤装置(4),所述混合装置(2)包括外壳一(201),所述外壳一(201)上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放料口(202),所述外壳一(201)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03),所述电机(203)的旋转轴固定安装有搅拌叶(204),所述外壳一(201)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一(206),所述输送管一(206)内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网(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装置(1)包括外壳二(101),所述外壳二(101)上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液管(103),所述外壳二(101)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二(104),所述输送管二(104)外端固定安装有水泵一(105),所述水泵一(105)外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管一(106),所述输出管一(106)固定安装于混合装置(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二(101)内侧上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板一(1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一(206)外端固定安装有水泵二(20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福姜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