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63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疗仪,涉及医疗美容技术领域,包括承载部件和壳体构件,所述承载部件的一端外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壳体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弧形结构的壳体舱通过螺栓连板连接在床板的一端外侧,让用户的面部对准壳体舱内底侧弧形阵列分布的内凸棒,当需要冷疗时,运行冷疗机构,让壳体舱盒滑盖内边侧的冷凝管组和弧形翅片通过液氮冷凝吸收的热量,使得壳体舱和下方的内凸棒能够尽可能吸取用户面部上方空气的热量,让空气的温度降低到治疗的温度,由于是用户的面部和内壳体以及内凸棒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保证了用户在使用设备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由于壳体构件尺寸较小,这样让医护人员安装操作上具有良好的便利性。的便利性。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美容
,尤其涉及一种冷疗仪。

技术介绍

[0002]越来越多的美容爱好者喜欢面部雕塑和全身雕塑,术后消肿止痛也很重要,传统的额头医疗美容临床上使用冷敷贴纸和冷喷设备,但不能解决根本消肿问题。冷疗仪可以形成低于体温的介质冷气体、冷液体,并可以使用这种介质接触人体,使病变部位降温以治疗疾病的仪器。
[0003]现有的冷疗仪在使用时,是使用液氮或者干冰将周围的气体或者接触的液体冷却后接触人体的面部,使得病变部位降温后,达到治疗的效果,如申请号CN202011197452.5公开一种低温冷疗仪,包括有:机体支撑框,在机体支撑框内形成有:冷疗仓,在冷疗仓上具有安装口,设备安装仓,门体,安装在冷疗仓上且能够封闭或打开安装口;然而上述技术中,整个设备结构过大,操作繁琐,而且空间封闭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冷疗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冷疗仪,该冷疗仪主要是利用弧形结构的壳体舱通过螺栓连板连接在床板的一端外侧,让用户的面部对准壳体舱内底侧弧形阵列分布的内凸棒,当需要冷疗时,运行冷疗机构,让壳体舱盒滑盖内边侧的冷凝管组和弧形翅片通过液氮冷凝吸收的热量,使得壳体舱和下方的内凸棒能够尽可能吸取用户面部上方空气的热量,让空气的温度降低到治疗的温度,由于是用户的面部和内壳体以及内凸棒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保证了用户在使用设备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由于壳体构件尺寸较小,这样让医护人员安装操作上具有良好的便利性。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冷疗仪,包括承载部件和壳体构件,所述承载部件的一端外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壳体构件,所述承载部件的内顶侧设置有与壳体构件贯穿套接的冷疗机构;
[0006]所述壳体构件包含有螺栓连板、壳体舱、内凸棒、滑盖、手柄、弧形条、控制面板和连杆,所述壳体舱通过螺栓连板螺栓连接在所述承载部件的一端外侧,所述壳体舱的内底侧设置有弧形阵列分布的内凸棒,所述壳体舱的上方设置有滑动连接的滑盖,且所述滑盖的两侧设置有手柄,所述壳体舱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弧形条,所述壳体舱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所述控制面板的两侧设置有连杆。
[0007]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舱与滑盖之间形成弧环形构造,所述滑盖上具备多组孔状结构。
[0008]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部件包含有支柱、托横条、床板、头枕、护栏、下插板、上插板和橡胶环圈,所述支柱的内边侧设置有托横条,所述支柱的顶侧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头枕,所述床板的两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护栏。
[0009]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床板的顶侧设置有下插板,且所述下插板的上方设置有插接的上插板,所述下插板与上插板的圆弧缺口边缘设置有橡胶环圈。
[0010]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疗机构包含有出料罐体、出料管、出料泵、进料阀、进料管、冷凝管组、弧形翅片、收料管、出料阀、收料泵和收料罐体,所述出料罐体设置在所述托横条的顶侧,所述出料罐体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料管,且所述出料管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料泵,所述出料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料阀的输入端,所述进料阀的输出端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输出端连接有弧形阵列分布的冷凝管组,且所述冷凝管组的外边侧设置有弧形翅片。
[0011]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组的输出端连接有收料管,且所述收料管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料阀,所述出料阀的输出端连接有收料泵,且所述收料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收料罐体。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主要是利用弧形结构的壳体舱通过螺栓连板连接在床板的一端外侧,让用户的面部对准壳体舱内底侧弧形阵列分布的内凸棒,当需要冷疗时,运行冷疗机构,让壳体舱盒滑盖内边侧的冷凝管组和弧形翅片通过液氮冷凝吸收的热量,使得壳体舱和下方的内凸棒能够尽可能吸取用户面部上方空气的热量,让空气的温度降低到治疗的温度,由于是用户的面部和内壳体以及内凸棒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保证了用户在使用设备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由于壳体构件尺寸较小,这样让医护人员安装操作上具有良好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承载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冷凝管组与弧形翅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承载部件;101、支柱;102、托横条;103、床板;104、头枕;105、护栏;106、下插板;107、上插板;108、橡胶环圈;2、壳体构件;201、螺栓连板;202、壳体舱;203、内凸棒;204、滑盖;205、手柄;206、弧形条;207、控制面板;208、连杆;3、冷疗机构;301、出料罐体;302、出料管;303、出料泵;304、进料阀;305、进料管;306、冷凝管组;307、弧形翅片;308、收料管;309、出料阀;3010、收料泵;3011、收料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根据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疗仪,包括承载部件1和壳体构件2,承载部件1的一端外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壳体构件2,承载部件1的内顶侧设置有与壳体构件2贯穿套接的冷疗机构3;
[0022]壳体构件2包含有螺栓连板201、壳体舱202、内凸棒203、滑盖204、手柄205、弧形条
206、控制面板207和连杆208,壳体舱202通过螺栓连板201螺栓连接在承载部件1的一端外侧,壳体舱202的内底侧设置有弧形阵列分布的内凸棒203,壳体舱202的上方设置有滑动连接的滑盖204,且滑盖204的两侧设置有手柄205,壳体舱202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弧形条206,壳体舱202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207,且控制面板207的两侧设置有连杆208。
[0023]壳体舱202与滑盖204之间形成弧环形构造,滑盖204上具备多组孔状结构。
[0024]本实施例中,接着当需要治疗时,手动的操作控制面板207输出指令,并让壳体舱202上通过手柄205和滑盖204把滑盖204封闭在壳体舱202上达到封闭的作用。
[0025]承载部件1包含有支柱101、托横条102、床板103、头枕104、护栏105、下插板106、上插板107和橡胶环圈108,支柱101的内边侧设置有托横条102,支柱101的顶侧设置有床板103,床板103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头枕104,床板103的两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护栏105。
[0026]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柱101将床板103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疗仪,包括承载部件(1)和壳体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件(1)的一端外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壳体构件(2),所述承载部件(1)的内顶侧设置有与壳体构件(2)贯穿套接的冷疗机构(3);所述壳体构件(2)包含有螺栓连板(201)、壳体舱(202)、内凸棒(203)、滑盖(204)、手柄(205)、弧形条(206)、控制面板(207)和连杆(208),所述壳体舱(202)通过螺栓连板(201)螺栓连接在所述承载部件(1)的一端外侧,所述壳体舱(202)的内底侧设置有弧形阵列分布的内凸棒(203),所述壳体舱(202)的上方设置有滑动连接的滑盖(204),且所述滑盖(204)的两侧设置有手柄(205),所述壳体舱(202)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弧形条(206),所述壳体舱(202)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207),且所述控制面板(207)的两侧设置有连杆(2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舱(202)与滑盖(204)之间形成弧环形构造,所述滑盖(204)上具备多组孔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件(1)包含有支柱(101)、托横条(102)、床板(103)、头枕(104)、护栏(105)、下插板(106)、上插板(107)和橡胶环圈(108),所述支柱(101)的内边侧设置有托横条(102),所述支柱(101)的顶侧设置有床板(103),所述床板(103)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头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颖张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智美颜和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