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960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名称为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属于蓄电池拆卸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目前使用钳子夹住一边汇流排向外拉存在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汇流排或板耳变形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提手、主体和夹子;其中,所述提手固定在主体的上表面上;所述夹子包括一对夹杆,安装在主体的底部;所述一对夹杆底部对称设有与极群组汇流排两侧底面配合的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使用钳子拉极群组时存在受力不均的问题,具有可使汇流排受力均匀、避免汇流排或板耳变形和避免极群组无法拉出情况发生的特点,主要用于在铅酸蓄电池生产、解剖过程中通过单手操作轻松将极群组从电池槽内拉出。池槽内拉出。池槽内拉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蓄电池拆卸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和电池解剖过程中,经常需要将蓄电池槽内的极群组拉出并检查其故障模式。正常情况下使用钳子夹住一边汇流排向外拉。但使用单个钳子很容易因为受力不均匀使导致汇流排或板耳变形,尤其是解剖分析寿命终止时,很容易出现板耳断导致极群组无法拉出的情况。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使汇流排受力均匀、避免汇流排或板耳变形和避免极群组无法拉出情况发生的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可以解决使用钳子拉极群组时的受力不均问题,可以使用单个工装单手操作轻松将极群组从电池槽内拉出。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提手、主体和夹子;其中,所述提手固定在主体的上表面上;所述夹子包括一对夹杆,安装在主体的底部;所述一对夹杆底部对称设有与极群组汇流排两侧底面配合的挂钩。
[0006]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夹子为两个。
[0007]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一对夹杆的上端通过铰链与主体连接;所述一对夹杆之间设有弹簧。
[0008]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挂钩为上端为平面、底部为斜面的三角形挂钩,固定连接在夹杆的内侧。
[0009]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主体为直形杆体。
[0010]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直形杆体为矩形杆体。
[0011]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提手为U型提手。
[0012]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夹杆的上端与主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由设置在夹杆上端内侧的矩形限位杆和设置在主体底部并与限位杆配合的矩形开放槽构成。正常状态下,限位机构可以确保夹子与主体垂直。
[0013]本技术采用由提手、主体和夹子构成的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其中,提手固定在主体的上表面上,夹子包括一对夹杆,安装在主体的底部,一对夹杆底部对称设有与极群组汇流排两侧底面配合的挂钩,因而使用时,可单手抓住提手将夹子对准极群组汇流排向下放,使一对夹杆底部的挂钩挂在极群组汇流排两侧的底部,然后通过提手将极群组缓慢提起,完全从蓄电池槽单格内部拉起后挂钩沿着极群组汇流排的长度方向拿出即可。本技术由于采用两个夹子,因而可同时将正、负极板、汇流排的极群组汇
流排同时拉出。本技术由于将一对夹杆的上端通过铰链与主体连接,在一对夹杆之间设有弹簧,挂钩为上端为平面、底部为斜面的三角形挂钩,固定连接在夹杆的内侧,因而将两套夹子对准极群组汇流排向下放时,挂钩底部斜面与极群组汇流排的顶部接触,并在压力作用下夹子的向两侧张开,继续向下放后挂钩达到极群组汇流排的下部,两套夹子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收紧并勾住极群组汇流排。
[0014]本技术解决了使用钳子拉极群组时存在受力不均的问题,具有可使汇流排受力均匀、避免汇流排或板耳变形和避免极群组无法拉出情况发生的特点。本技术主要用于在铅酸蓄电池生产、解剖过程中通过单手操作轻松将极群组从电池槽内拉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勾住极群组汇流排状态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勾住极群组汇流排状态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4为极群组的立体图。
[0019]图5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图。
[0020]附图标号:1

提手;2

主体;3

夹子;4

挂钩;5

极板板面;6

铰链;7

弹簧;8

极群组汇流排;9

极板板耳;10

限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了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由提手1、主体2和夹子3构成。
[0023]提手1为U型提手,固定在主体2的上表面上。
[0024]主体2为直形杆体,直形杆体为矩形杆体。
[0025]夹子3采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夹子。夹子3包括一对夹杆,上端通过铰链6与主体2连接,一对夹杆之间设有弹簧7,夹杆底部内侧设有挂钩4,挂钩4为上端为平面、底部为斜面的三角形挂钩。一对夹杆的间距与极群组汇流排8的两侧宽度一致,一对夹杆内侧的两挂钩4与极群组汇流排8两侧底面配合。夹杆的上端与主体2之间设有限位机构10,限位机构10由设置在夹杆上端内侧的矩形限位杆和设置在主体底部并与限位杆配合的矩形开放槽构成。在弹簧7和限位机构10的作用下,夹子3与主体2保持垂直状态。
[0026]铅酸蓄电池的极群组通常包含正极板、负极板和极群组汇流排8等,正极板和负极板交错放置,与极群组汇流排8通过极板板耳9连接在一起,整套形成一个完整极群组结构。此极群组通常紧紧塞入蓄电池槽体单格内,装配拉力(拉出极群组所需除极群组重量以外
的理)通常大于20N。
[0027]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制造组装过程检查、解剖等过程中,需将铅酸蓄电池中的极群组取出并检查其故障模式时,可单手抓住提手1将两套夹子3对准极群组汇流排8向下放,挂钩4底部斜面与极群组汇流排8的顶部接触,并在压力作用下夹子3的一对夹杆向两侧张开,继续向下放后挂钩4达到极群组汇流排8的下部,两套夹子的一对夹杆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收紧并勾住极群组汇流排8,极群组汇流排8受力均匀。挂钩4勾住极群组汇流排8后,通过单手操作提手1即可轻松将极群组缓慢提起,完全从蓄电池槽单格内部拉起后挂钩4沿着极群组汇流排8的长度方向拿出即可,不会出现极群组汇流排8或极板板耳9变形的情况,尤其是解剖分析寿命终止时,不再发生板耳断导致极群组无法拉出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提手(1)、主体(2)和夹子(3);其中,所述提手(1)固定在主体(2)的上表面上;所述夹子(3)包括一对夹杆,安装在主体(2)的底部;所述一对夹杆底部对称设有与极群组汇流排(8)两侧底面配合的挂钩(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夹子(3)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一对夹杆的上端通过铰链(6)与主体(2)连接;所述一对夹杆之间设有弹簧(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挂钩(4)为上端为平面、底部为斜面的三角形挂钩,固定连接在夹杆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快速拉出蓄电池槽内极群组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斯拉木奥斯曼李国清袁芳穆合塔尔阿卜力米提李源庆邓国强郭树演
申请(专利权)人:骆驼集团新疆蓄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