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炭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45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炭化炉,包括炭化炉和蓄水箱,炭化炉的外侧设置有出料口,蓄水箱的外侧安装有连接出料口的水冷管件,水冷管件设有内外两个腔道,水冷管件的外侧安装有驱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供料管、内套管、支撑台、双轴电机、螺旋杆和风扇,配合水泵、供水管件和蓄水箱,加工完成后的木炭能通过内套管在双轴电机驱动螺旋杆旋转的作用力下排出,过程中水泵能将液体引流至内套管与供料管之间的空腔内对排出的木炭进行降温,而液体则能通过出液口回流至蓄水箱内形成循环,在以上步骤进行的同时,位于双轴电机另一端的风扇能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使排出的木炭二次降温,并加快蓄水箱内液体的冷却速度,保证水冷降温的效果。保证水冷降温的效果。保证水冷降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炭化炉


[0001]本技术涉及炭化炉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炭化炉。

技术介绍

[0002]炭化炉采用了干馏炭化的原理,通过助燃装置辅助对木头、竹筒、树枝、果木等原材料进行燃烧,再通过烟气装置回收燃烧产生的气体,回收后的烟气可像液化气一样点燃对原材料进行二次燃烧,使原材料在炉内裂解碳化形成木炭,在制碳的过程中对能源进行循化利用,到达净烟、节省的目的。
[0003]生物质炭化炉在对原材料加工完成后,一般在排料口处设置水冷设备对加工完成的木炭进行降温,以防止木炭排出后复燃,但现有水冷装置循环流程过短,散热时间不充分,在长时间使用后,内部液体的温度会缓慢上升,以导致对木炭的降温效果降弱,不便于木炭后续的加工操作,十分不便,因此设计一种降温维持效果较长的生物质炭化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表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炭化炉,以解决现有生物质炭化炉水冷降温装置持续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质炭化炉,包括炭化炉和蓄水箱,所述炭化炉的外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蓄水箱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所述出料口的水冷管件,所述水冷管件设有内外两个腔道,所述水冷管件的外侧安装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水冷管件的内腔道之间安装有排料件,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安装有散热件,所述水冷管件的外腔道与所述蓄水箱之间连接有水泵,所述水冷管件包括供料管和内套管,所述蓄水箱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供料管安装在所述弧形槽内,所述供料管靠近所述炭化炉的一端呈锥形设置,所述内套管安装在所述供料管的内侧,所述内套管的外侧设置有贯穿所述供料管并与所述出料口连接的进料口,所述供料管的外侧设置有朝向所述蓄水箱的出液口,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安装有连接所述供料管锥形端和所述蓄水箱的供水管件。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由双轴电机构成,所述供料管远离所述炭化炉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台,所述双轴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撑台远离所述炭化炉的一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件由风扇构成,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双轴电机远离所述炭化炉的一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排料件由螺旋杆构成,所述螺旋杆安装在所述双轴电机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套管内壁靠近所述炭化炉的一侧之间。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1]本技术通过供料管、内套管、支撑台、双轴电机、螺旋杆和风扇,配合水泵、供水管件和蓄水箱,加工完成后的木炭能通过内套管在双轴电机驱动螺旋杆旋转的作用力下
排出,过程中水泵能将液体引流至内套管与供料管之间的空腔内对排出的木炭进行降温,而液体则能通过出液口回流至蓄水箱内形成循环,在以上步骤进行的同时,位于双轴电机另一端的风扇能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使排出的木炭二次降温,并加快蓄水箱内液体的冷却速度,保证水冷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轴电机与支撑台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料管与供水管件连接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螺旋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7]1、炭化炉;101、出料口;2、蓄水箱;3、供料管;301、内套管;302、进料口;303、支撑台;304、出液口;4、双轴电机;401、螺旋杆;402、风扇;5、水泵;501、供水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包括炭化炉1和蓄水箱2,炭化炉1的外侧设置有出料口101,蓄水箱2的外侧安装有连接出料口101的水冷管件,水冷管件设有内外两个腔道,水冷管件的外侧安装有驱动件,驱动件的一端与水冷管件的内腔道之间安装有排料件,驱动件的另一端安装有散热件,水冷管件的外腔道与蓄水箱2之间连接有水泵5。
[0021]请参阅图1,为了设置循环路径,水冷管件包括供料管3和内套管301,蓄水箱2靠近出料口101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供料管3安装在弧形槽内,蓄水箱2外侧的弧形槽可以对供料管3形成初步定位,以便于供料管3整体进行安装,同时还可配合与炭化炉1连接的出料口101对供料管3整体形成双重固定,加强供料管3整体的固定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弧形槽可以对供料管3进行限制,以避免供料管3在双轴电机4影响下晃动幅度过大,供料管3靠近炭化炉1的一端呈锥形设置,内套管301安装在供料管3的内侧,内套管301与供料管3之间间隔有一定空间的间隙,该间隙可以供液体进行流动,内套管301的外侧设置有贯穿供料管3并与出料口101连接的进料口302,进料口302不仅可以配合弧形槽对供料管3进行固定,还可以将炭化炉1加工完成的木炭直接排入内套管301内,排出路径不影响液体在供料管3与内套管301之间进行正常降温流动,供料管3的外侧设置有朝向蓄水箱2的出液口304,出液口304与蓄水箱2对齐,在流动路径中可以将降温完成后的液体直接排入蓄水箱2内,同时配合供料管3的锥形端开口形成一个完成的循环路径。
[0022]请参阅图3,为了对液体进行导流,水泵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安装有连接供料
管3锥形端和蓄水箱2的供水管件501,水泵5可以抽取蓄水箱2内的液体,并对液体进行增压,使液体能从供料管3的锥形端流动至出液口304再重新排回至蓄水箱2内完成循环。
[0023]请参阅图2,为了加强水冷散热的冷却强度,驱动件由双轴电机4构成,供料管3远离炭化炉1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台303,支撑台303远离炭化炉1的一侧呈环状设置,可以供双轴电机4的输出端正常穿过,双轴电机4安装在支撑台303远离炭化炉1的一侧,散热件由风扇402构成,风扇402安装在双轴电机4远离炭化炉1的一端,排料件由螺旋杆401构成,螺旋杆401安装在双轴电机4的另一端与内套管301内壁靠近炭化炉1的一侧之间,在双轴电机4旋转时,朝向供料管3的输出端可以驱动螺旋杆401进行转动,螺旋杆401通过叶片的旋转递增将内套管301内的木炭缓慢推出,在木炭排出的过程中,木炭的热量会被供料管3与内套管301之间的液体吸收,同时位于双轴电机4另一端的风扇402也会同步旋转,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炭化炉,包括炭化炉(1)和蓄水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化炉(1)的外侧设置有出料口(101),所述蓄水箱(2)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所述出料口(101)的水冷管件,所述水冷管件设有内外两个腔道,所述水冷管件的外侧安装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水冷管件的内腔道之间安装有排料件,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安装有散热件;所述水冷管件的外腔道与所述蓄水箱(2)之间连接有水泵(5);所述水冷管件包括供料管(3)和内套管(301),所述蓄水箱(2)靠近所述出料口(101)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供料管(3)安装在所述弧形槽内,所述供料管(3)靠近所述炭化炉(1)的一端呈锥形设置,所述内套管(301)安装在所述供料管(3)的内侧;所述内套管(301)的外侧设置有贯穿所述供料管(3)并与所述出料口(101)连接的进料口(302),所述供料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捷王佳佳徐宝亚文钢国春鹏文学尧齐顺刘友家史爱军徐展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天泽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