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29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包括灯体、灯头,其中灯头包括灯头外壳,外壳的内腔设有发光体,外壳前端设有透明盖,发光体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上,外壳内腔设有聚光反光器,发光体与聚光反光器之间留有间距,发光体旋转正对聚光反光器,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聚光反光器汇聚后从透明盖射出;发光体旋转离开聚光反光器,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透明盖直接发出泛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聚泛光功能、调节转换方便的聚泛光便携式灯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灯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设有侧向反光器的聚泛光便携式灯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LED手电筒都没有聚泛光功能,照明效果单一。持手电筒在夜间走路时,在 近处需要手电有照度宽广的照明,但需要看远处的路牌标记、或者用手电筒进行检修照明 时,需要很强的聚光。 目前,一般具有聚泛光功能的灯具,其实现聚泛光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同一个 灯具上,采用两个独立的光源和反光器,其中一个光源用于聚光下使用,另一个光源用于泛 光下使用,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切换。这种灯具的缺陷是需要采用两套独立的光源,组 件较多,成本高。另一种是采用离焦形式的手电筒,仅采用一个光源和一个反光器,在聚光 的情况下,光源位于反光器的焦点上;在泛光的情况下,光源偏离反光器的焦点。光源离焦 后,发射出的光线倾斜,导致某段的中心光斑更聚,继续离焦,光线的倾斜角度更大,光斑中 心形成黑洞,照射的距离越远,黑洞越明显。出现黑洞就会影响照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采用两个独立光源的聚泛光灯具的 光源多、成本高,而采用离焦形式会产生黑洞的问题,提供一种同时具有聚泛光功能、调节 转换方便、聚光光线集中、泛光光线均勻的聚泛光便携式灯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包括灯体、 灯头,其中灯头包括灯头外壳,外壳的内腔设有发光体和反光镜,外壳前端设有透明盖,所 述反光镜为聚光反光器,聚光反光器倾斜设置外壳内腔的一侧,发光体通过转动机构转动 连接在灯头外壳内,发光体旋转正对聚光反光器,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聚光反光器汇聚后 从透明盖射出;发光体旋转偏离聚光反光器并朝向透明盖,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透明盖直 接发出泛光。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位于灯头外壳内腔的转动件,转动件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上, 发光体固定在该转动件上,转动件旋转带动发光体正对或偏离聚光反光器。所述转动件为一端或两端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透明盖 平行设置。发光体固定在转动杆上位于灯头外壳中心的位置。所述灯头外壳外侧设有与转动杆固定连接的调节钮。发光体与聚光反光器的间距大于发光体的高度。所述聚光反光器的边缘固定在灯头外壳内壁上。所述聚光反光器通过其后设置的固定架固定在灯头外壳内壁上。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灯头外壳内设有聚光反光器以及可转动的发光体的方式,聚光反光器倾斜设置外壳内腔的一侧,发光体旋转正对聚光反光器,光线经聚光反光器汇聚后从透 明盖射出,实现聚光,并且聚光光线集中;发光体旋转离开聚光反光器,光线经透明盖直接 发出,实现泛光,泛光光线均勻。聚光反光器倾斜设置外壳内腔的一侧,保证了汇聚后的光 线不会受到发光体和转动机构的遮挡影响,完全从透明盖射出。本专利技术同时具备聚泛光两 种功能,并且只需转动发光体就可实现两种功能的转换,调节方便可靠,转换迅速,满足了 近距离泛光照明和远程聚光照明的需要。转动机构采用转动件,转动件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上,发光体固定在转动件上,转 动件旋转带动发光体正对或离开聚光反光器,具体讲转动件为两端或一端转动连接在灯头 外壳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透明盖平行设置,发光体固定在转动杆上,发光体位于灯头 外壳内腔的中心,在灯头外壳外侧还设有与转动杆固定连接的调节钮。手动旋转调节钮,就 可带动转动杆转动,发光体跟着旋转,旋转至正对聚光反光器,光线经聚光反光器汇聚后从 透明盖射出,实现聚光;旋转至发光体离开聚光反光器,光线经透明盖直接发出,实现泛光。 轻松调节、调节准确。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包括灯体200、灯头100,灯头100包括灯 头外壳140,外壳140的内腔设有发光体130,发光体130可为LED发光体,还可以是其他光 源,外壳140前端设有透明盖150,发光体130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140上,夕卜 壳140内腔设有聚光反光器110,聚光反光器110为曲面反光器,聚光反光器110倾斜设置 在灯头外壳140内腔一侧。发光体130与聚光反光器110之间留有间距,发光体130与聚 光反光器110的间距大于发光体130的高度。其中,转动机构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下两种实施例一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两端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140壳体上的转动杆120, 转动杆120的杆体位于灯头外壳140的内腔中,转动杆120与透明盖150平行设置,发光体 130固定在转动杆120的中部。实施例二转动杆120还可以是其一端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140上,其另一端设置 有发光体120,发光体120位于灯头外壳140内腔的中部,转动杆120旋转带动发光体130 正对或离开聚光反光器110。灯头外壳140外侧或外壁上设有与转动杆120固定连接的调节钮121,聚光反光 器110的形状、大小以及与发光体130、透明盖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通过现有的设计软 件来设计,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通过旋转调节钮121使发光体130旋转离开聚光反光器110,并朝向 灯头透明盖时,此时光线无需经由聚光反光器110反射,经透明盖150直接射向前方,在灯 具正前方形成一泛光。 如图2所示,通过旋转调节钮1 21使发光体130旋转正对聚光反光器110,发光体 130发出的向各个方向的光线经聚光反光器110汇聚成光束后从透明盖150射出,在灯具正 前方形成一道汇聚光。权利要求一种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包括灯体、灯头,其中灯头包括灯头外壳,外壳的内腔设有发光体和反光镜,外壳前端设有透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为聚光反光器,聚光反光器倾斜设置在外壳内腔的一侧,发光体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内,发光体旋转正对聚光反光器,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聚光反光器汇聚后从透明盖射出;发光体旋转偏离聚光反光器并朝向透明盖,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透明盖直接发出泛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位于灯 头外壳内腔的转动件,转动件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上,发光体固定在该转动件上,转动件旋 转带动发光体正对或偏离聚光反光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为一端或两端 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透明盖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其特征在于,发光体固定在转动杆上位 于灯头外壳中心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外壳外侧设有与 转动杆固定连接的调节钮。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其特征在于,发光体与聚光 反光器的间距大于发光体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反光 器的边缘固定在灯头外壳内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反光 器通过其后设置的固定架固定在灯头外壳内壁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包括灯体、灯头,其中灯头包括灯头外壳,外壳的内腔设有发光体,外壳前端设有透明盖,发光体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上,外壳内腔设有聚光反光器,发光体与聚光反光器之间留有间距,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泛光便携式灯具,包括灯体、灯头,其中灯头包括灯头外壳,外壳的内腔设有发光体和反光镜,外壳前端设有透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为聚光反光器,聚光反光器倾斜设置在外壳内腔的一侧,发光体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在灯头外壳内,发光体旋转正对聚光反光器,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聚光反光器汇聚后从透明盖射出;发光体旋转偏离聚光反光器并朝向透明盖,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透明盖直接发出泛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王男梓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