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护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21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护目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抗菌护目镜,包括镜框;所述镜框的内壁固接有镜片;所述镜框的外壁两端均固接有头带,且头带具有弹性;一对所述头带通过调节组件连接;所述镜片的内、外表面涂有抗菌涂料;以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护目镜依靠镜腿和镜框底部的鼻托固定存在一些弊端,由于护目镜的镜框的大小是固定的,而每个人的头部大小不一,使护目镜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医务人员,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佩戴不合适的护目镜的医务人员不仅会感觉到不舒适,而且医务人员工作时不合适的护目镜容易晃动移位,甚至脱落,需要经常调节护目镜的位置,非常麻烦的问题。非常麻烦的问题。非常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护目镜


[0001]本技术涉及护目镜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菌护目镜。

技术介绍

[0002]护目镜是用来保护医务人员眼部的器具,主要是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医务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需要佩戴护目镜来防止一些血液、药水、飞沫等液体对眼睛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和感染。佩戴医用护目镜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口罩以及防护服以防止感染。
[0003]公开号为CN211560658U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防雾抗菌负离子护目镜,包括镜框、镜腿、镜片以及位于镜框底部的鼻托,所述镜腿与镜框铰接,所述镜片安装于镜框内,所述镜片包括PET基材层,所述PET基材层的内、外表面通过防雾涂料固化形成防雾硬化层。本技术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护目镜上产生的雾气,减轻医护人员在长时间工作时的负担。
[0004]上述技术中的护目镜依靠镜腿和镜框底部的鼻托固定存在一些弊端,由于护目镜的镜框的大小是固定的,而每个人的头部大小不一,使护目镜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医务人员,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佩戴不合适的护目镜的医务人员不仅会感觉到不舒适,而且医务人员工作时不合适的护目镜容易晃动移位,甚至脱落,需要经常调节护目镜的位置,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抗菌护目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护目镜依靠镜腿和镜框底部的鼻托固定存在的弊端。改善护目镜的镜框的大小固定与每个人头部大小不一,导致现有护目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佩戴不合适护目镜的医务人员不仅会感觉到不舒适,而且不合适的护目镜容易晃动移位甚至脱落,需要经常调节护目镜的位置,为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护目镜,包括镜框;所述镜框的内壁固接有镜片;所述镜框的外壁两端均固接有头带,且头带具有弹性;一对所述头带通过调节组件连接;所述镜片的内、外表面涂有抗菌涂料;使医务人员将护目镜戴在头上,不会感到不舒服,而且不容易晃动移位和脱落,方便使用,不需要经常调节护目镜的位置。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单元和方形壳;所述方形壳的内壁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且第一圆柱的顶端贯穿方形壳并第二圆柱的顶端转到连接在方形壳的内壁顶端上;所述第一圆柱位于方形壳外的一端固接有圆形把手;一对所述头带的一端均贯穿方形壳的外壁,且分别固接在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位于方形壳内的一端外侧壁分别固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位于头带的下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调节头带长度,方便快捷。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单元包括T形杆;所述第二圆柱的外侧壁开设有一组圆形卡槽,且圆形卡槽位于头带上方;所述方形壳的内壁一侧通过弹簧固接有圆形柱,且圆形柱滑动连接在圆形卡槽中;所述T形杆的外壁一端固接在圆形柱的外壁一端上,且T形杆的外壁另一端贯穿方形壳;方便快捷,简单实用。
[0009]优选的,所述圆形柱的外侧壁顶端开设有卡位槽;所述方形壳的内壁顶端通过弹簧固接有卡位块,且卡位块与圆形柱的外侧壁相互接触;所述卡位块的外壁顶端固接有拉伸杆,且拉伸杆的一端贯穿方形壳;简化了操作步骤,使操作更加方便实用。
[0010]优选的,所述镜框的外侧两侧通过固定件开设有面罩;所述面罩的外壁一侧固接有锥形箱;可以遮住大部分面部,使医务人员更加的安全。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杆;所述镜框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一对所述螺纹杆分别螺纹连接在面罩的外壁两侧上,且一对螺纹杆的一端均贯穿面罩;不仅固定和解除都很方便快捷,而且面罩不容易脱落。
[0012]优选的,所述锥形箱的内壁底端开设有一组通风孔;方便了医务人员呼吸空气。
[0013]优选的,所述方形壳的外壁一侧固接有弧形护垫,且弧形护垫的外壁两端分别与一对头带的外壁一侧相互接触;使医务人员佩戴时更加的舒适。
[001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菌护目镜,通过转动圆形把手带动第一圆柱和第一齿轮转动,使第二齿轮和第二圆柱转动,使一对头带分别缠绕在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上,需要头带短点就正转圆形把手,将头带缠绕起来,需要头带长点就反转圆形把手,使头带的一部分离开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方便调节头带的长度,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调节头带长度,方便快捷。
[0016]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菌护目镜,通过拉伸T形杆,使圆形柱移出圆形卡槽时,拉伸到一定的位置,弹簧会将卡位块弹入到卡位槽中,完成圆形柱的固定,调节完之后,拉伸拉伸杆,使卡位块移出卡位槽,此时弹簧会将圆形柱弹入圆形卡槽中完成第二圆柱的固定,方便了调节时,不需要一直拉伸T形杆,简化了操作步骤,使操作更加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抗菌护目镜的立体图;
[0018]图2是镜框和头带的立体图;
[0019]图3是面罩和锥形箱的立体图;
[0020]图4是方形壳的内部剖视图;
[0021]图5是圆形柱和卡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镜框;2、镜片;3、头带;4、方形壳;5、第一圆柱;6、第二圆柱;7、圆形把手;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T形杆;11、圆形卡槽;12、圆形柱;13、卡位槽;14、卡位块;15、拉伸杆;16、面罩;17、锥形箱;18、螺纹杆;19、螺纹槽;20、通风孔;21、弧形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002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0029]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0030]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护目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框(1);所述镜框(1)的内壁固接有镜片(2);所述镜框(1)的外壁两端均固接有头带(3),且头带(3)具有弹性;一对所述头带(3)通过调节组件连接;所述镜片(2)的内、外表面涂有抗菌涂料;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单元和方形壳(4);所述方形壳(4)的内壁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柱(5)和第二圆柱(6),且第一圆柱(5)的顶端贯穿方形壳(4)并第二圆柱(6)的顶端转到连接在方形壳(4)的内壁顶端上;所述第一圆柱(5)位于方形壳(4)外的一端固接有圆形把手(7);一对所述头带(3)的一端均贯穿方形壳(4)的外壁,且分别固接在第一圆柱(5)和第二圆柱(6)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圆柱(5)和第二圆柱(6)位于方形壳(4)内的一端外侧壁分别固接有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且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相互啮合并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位于头带(3)的下方;所述调节单元包括T形杆(10);所述第二圆柱(6)的外侧壁开设有一组圆形卡槽(11),且圆形卡槽(11)位于头带(3)上方;所述方形壳(4)的内壁一侧通过弹簧固接有圆形柱(12),且圆形柱(12)滑动连接在圆形卡槽(11)中;所述T形杆(10)的外壁一端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臻林琴陈磊林镇坤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悦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