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体结构及线条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205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灯体结构及线条灯,灯体结构包括灯体和支架,灯体的顶部具有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一卡接部,两个第一卡接部沿灯体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一卡接部沿灯体的延伸方向延伸,两个第一卡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凹位,支架包括连接部和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二卡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和两个卡位,连接孔沿灯体的高度方向贯穿连接部,两个卡位沿延伸方向分布在连接部的两侧处,两个第二卡接部沿宽度方向分布在连接部的两端处,第二卡接部沿延伸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卡接部与两个第一卡接部一一对应,一个第二卡接部与相对应的一个第一卡接部卡合连接,第二卡接部上设置有螺纹孔。线条灯设置有上述灯体结构,灯体结构可适用多种安装方式。适用多种安装方式。适用多种安装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体结构及线条灯


[0001]本技术涉及灯具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灯体结构,以及设置有该灯体结构的线条灯。

技术介绍

[0002]LED线条灯是一种较为高端的柔性装饰灯,其具有灯光柔和、易于造型、耗电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在满足用户对造型需求的同时,又能够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可通过色温、色彩和一些动态变化营造不同的氛围,进一步提升空间上的美观性。
[0003]现有的LED线条灯有多种不同的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现有的第一种LED线条灯91包括灯体911和两条以上的吊绳912,灯体911的顶部沿灯体91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一条连接槽9111,吊绳912的第一端具有连接端子9121,该LED线条灯91的安装方式是:安装时,将吊绳912的连接端子9121与连接槽9111进行固定连接,并将吊绳91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与天花墙固定,以实现将该LED线条灯91悬吊安装在天花墙上;又如图2至图4所示,现有的第二种LED线条灯92包括灯体921和两个以上的弹片922,灯体921的两侧壁上别设置有卡槽9211,弹片922具有底板9221和两个呈对称设置的侧板9222,两个侧板9222分别位于底板9221的两端处,侧板9222具有扣部9223,两个侧板9222的扣部9223相向设置,该LED线条灯92的安装方式是:安装时,先通过连接件对弹片922的底板9221与天花墙进行固定连接,以将弹片922固定在天花墙上,接着对弹片922与灯体921进行装配,装配时,使弹片922的一个扣部9223与灯体921的一个侧壁上的卡槽9211卡合连接,进而将灯体921固定在天花墙上。
[0004]然而,现有的LED线条灯存在的不足是:
[0005]第一,对于不同的安装方式,需要设计不同的灯体结构,使得每种灯体仅能适配一种安装方式,导致灯体的共用性差;
[0006]第二,如上述的第二种LED线条灯92,其安装完成后,至少弹片922的两个侧板9222会外露于LED线条灯92外,且LED线条灯92与天花墙之间存留空隙过大,使得灯体921的顶部容易藏灰且不易清理,同时也影响安装后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用多种安装方式的灯体结构。
[000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灯体结构的线条灯。
[0009]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灯体结构,包括灯体,其中,灯体的顶部具有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一卡接部,两个第一卡接部沿灯体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一卡接部沿灯体的延伸方向延伸,两个第一卡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凹位,灯体结构还包括支架,支架包括连接部和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二卡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和两个卡位,连接孔沿灯体的高度方向贯穿连接部,两个卡位沿延伸方向分布在连接部的两侧处,两个第二卡接部沿宽度方向分布在连接部的两端处,第二卡接部沿延伸方向延
伸,两个第二卡接部与两个第一卡接部一一对应,一个第二卡接部与相对应的一个第一卡接部卡合连接,第二卡接部上设置有螺纹孔。
[0010]由上可见,支架通过其上的连接孔可实现与吊绳或吊杆进行连接,以使得设置有该灯体结构的线条灯可通过吊绳或吊杆悬吊安装在天花墙上;此外,支架也可通过其上的两个卡位与弹片进行卡合连接,以使得设置有该灯体结构的线条灯可通过弹片固定在天花墙顶上。本技术通过对灯体结构的设计,使得同一灯体结构能够适配不同的安装方式,提高灯体结构的通用性。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灯体的顶部还具有第二凹位,第一卡接部位于第二凹位内;第二凹位与第一凹位连通。
[0012]由上可见,第二凹位的设置用于容纳支架,以更好的避免支架裸露在灯体外,从而提高灯体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00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卡接部包括立板和第一限位板,立板自第二凹位的底部向灯体的顶部延伸,第一限位板自立板的伸出端伸出,第一限位板与立板呈折弯设置;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侧板,第二限位板与连接部连接,侧板连接在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之间,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卡槽,第一限位板卡合连接在相对应的一个第一卡槽内。
[0014]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防止灯体从支架上脱落,并使得支架与灯体之间的拆装更加的方便。
[00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支架位于第二凹位内;支架的顶部与灯体的顶部齐平,或在高度方向上,支架的顶部与灯体的顶部之间具有高度差;连接部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具有折弯部,在高度方向上,连接部位于第二限位板的上方,或连接部位于第二限位板的下方。
[0016]由上可见,通过对支架与第二凹位的相对位置设置,使得当支架与弹片进行连接后,能够减小弹片外露于灯体外的体积或避免弹片外露与灯体外,以减小或消除安装后灯体结构与天花墙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灯体结构顶部过度藏灰;通过在连接部和第二滑板之间折弯部,使得支架能够配合灯体更好地对弹片进行收纳。
[001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灯体的底部具有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三卡接部,两个第三卡接部沿宽度方向分布在灯体的两侧,第三卡接部沿延伸方向延伸;灯体结构还包括透光罩,透光罩沿延伸方向延伸,透光罩具有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四卡接部,两个第四卡接部沿宽度方向分布在透光罩的两侧,两个第四卡接部与两个第三卡接部一一对应,第四卡接部与相对应的一个第三卡接部卡合连接。
[0018]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透光罩与灯体之间的拆装更加的方便,且能够较好的避免透光罩与灯体之间的缝隙处出现漏光。
[001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卡接部呈钩状,第三卡接部位于灯体内,第三卡接部面向另一第三卡接部的一面呈第一斜面设置,第四卡接部呈钩状;第四卡接部设置有插槽,插槽沿延伸方向延伸,插槽具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当第四卡接部与第三卡接部连接时,第三卡接部的一部分插入至插槽内,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配合限制透光罩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灯体移动,或第四卡接部为弹性卡扣,弹性卡扣具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沿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卡槽具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三斜面,当第四卡接部与第三卡接部连接时,第三卡接部的一部分卡合在第二卡槽内,以限制透光罩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灯体移动。
[0020]由上可见,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之间的配合结构可根据不同的灯体形状、装配要求等条件进行较为优化的设计,以更加便于透光罩与灯体之间的拆装,并更好的防止透光罩与灯体结构之间的缝隙处出现漏光。
[002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灯体结构还包括拼接件,拼接件可拆卸地安装在灯体的端部;拼接件的一部分位于灯体内,拼接件可与另一灯体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当拼接件可与另一灯体的端部连接时,拼接件的剩余部分位于该另一灯体内;当有两个灯体结构通过拼接件拼接时,相邻两个灯体结构的透光罩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光敏胶;灯体呈直线型,或灯体呈折弯型,灯体的相邻的两个折弯段之间的夹角介于90
°
至150
°
之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灯体结构,包括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具有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一卡接部,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灯体的宽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卡接部沿灯体的延伸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凹位;所述灯体结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部和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二卡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和两个卡位,所述连接孔沿所述灯体的高度方向贯穿所述连接部,两个所述卡位沿所述延伸方向分布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处,两个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分布在连接部的两端处,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卡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一一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卡接部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上设置有螺纹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的顶部还具有第二凹位,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凹位内;所述第二凹位与所述第一凹位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立板和第一限位板,所述立板自所述第二凹位的底部向所述灯体的顶部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板自所述立板的伸出端伸出,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立板呈折弯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侧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第三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限位板卡合连接在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卡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二凹位内;所述支架的顶部与所述灯体的顶部齐平,或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支架的顶部与所述灯体的顶部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具有折弯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上方,或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的底部具有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三卡接部,两个所述第三卡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分布在所述灯体的两侧,所述第三卡接部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灯体结构还包括透光罩,所述透光罩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所述透光罩具有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四卡接部,两个所述第四卡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分布在所述透光罩的两侧,两个所述第四卡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三卡接部一一对应,所述第四卡接部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三卡接部卡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呈钩状,所述第三卡接部位于所述灯体内,所述第三卡接部面向另一所述第三卡接部的一面呈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续宗刘芳李培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