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888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涉及静电消除相关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静电消除棒要与电源端连接实现电流流通,因此会拖有连接电缆,而连接电缆在没有额外理线结构整理情况下会杂乱甚至打结缠绕,后续使用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解开连接电缆,操作不够简单的问题。所述静电消除棒主体包括固定筒体,所述固定筒体的下端固定有第一螺纹固定柱,所述第一螺纹固定柱的下端固定有卷绕杆,所述卷绕杆的下端固定有第二螺纹固定柱,第二螺纹固定柱与第一螺纹固定柱的直径相同,第二螺纹固定柱与第一螺纹固定柱的螺距相同,所述第二螺纹固定柱外侧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侧贯穿开槽,所述第二螺纹固定柱的下端固定有连接电缆。连接电缆。连接电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


[0001]本技术涉及静电消除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

技术介绍

[0002]静电其实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静电危害的范围较广。在静电危险物资的储运过程中,一旦因静电放电而引发燃烧、爆炸事故,受损的往往不仅是某一设备,而是某一场所、某一区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静电危害的危险大。在静电危险物资的储存场所及静电敏感材料生产、使用、运输过程中,构成静电危害的条件比较容易形成,有时仅仅一个火花就能引发一次严重的灾害。
[0003]静电消除棒也叫除静电设备,其除静电原理为:由高压电源产生器和放电极(一般做成离子针)组成,通过放电针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然后将静电消除棒靠近物体的表面而中和静电。
[0004]一般会在生产位置设置有多个静电消除结构,但人进入生产区间或者将外部物品带入生产区间前为了生产安全会设置有便携式的静电消除棒进行手动移动消除静电。
[0005]由于静电消除棒要与电源端连接实现电流流通,因此会拖有连接电缆,而连接电缆在没有额外理线结构整理情况下会杂乱甚至打结缠绕,后续使用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解开连接电缆,操作不够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静电消除棒要与电源端连接实现电流流通,因此会拖有连接电缆,而连接电缆在没有额外理线结构整理情况下会杂乱甚至打结缠绕,后续使用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解开连接电缆,操作不够简单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包括静电消除棒主体,所述静电消除棒主体包括固定筒体,所述固定筒体的下端固定有第一螺纹固定柱,所述第一螺纹固定柱的下端固定有卷绕杆,所述卷绕杆的下端固定有第二螺纹固定柱,第二螺纹固定柱与第一螺纹固定柱的直径相同,第二螺纹固定柱与第一螺纹固定柱的螺距相同,所述第二螺纹固定柱外侧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侧贯穿开槽,所述第二螺纹固定柱的下端固定有连接电缆,连接电缆的一端穿过第二螺纹固定柱、卷绕杆和第一螺纹固定柱延伸至固定筒体内,所述第二螺纹固定柱、卷绕杆和第一螺纹固定柱外部设置有外固定环管,所述外固定环管内部与第一螺纹固定柱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腔,第一螺纹腔与第一螺纹固定柱螺纹连接,所述外固定环管内部与卷绕杆对应位置设置有理线腔,理线腔直径大于卷绕杆的直径,所述外固定环管内部与第二螺纹固定柱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腔,第二螺纹腔与第二螺纹固定柱螺纹连接,所述外固定环管内部沿第二螺纹腔的下端设置有柱形腔,所述外固定环管下端面中间开设有连通槽,连通槽与柱形腔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筒体上设置有防护弧形片,所述防护弧形片两端的中间固定有
第一限位滑动件,防护弧形片通过第一限位滑动件与固定筒体限位连接,所述防护弧形片的内部固定有绝缘体,绝缘体上设置有贯穿槽。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筒体内部安装有内绝缘支架,所述内绝缘支架外部阵列固定有第二限位滑动件,内绝缘支架通过第二限位滑动件与固定筒体限位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滑动件和第二限位滑动件均由柱形部和矩形部构成,柱形部位于矩形部的外端,柱形部和矩形部一体成型。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筒体和防护弧形片内侧面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筒体和防护弧形片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外侧面形成防滑纹,所述固定盖的下端中间固定有螺纹柱,螺纹柱与内螺纹螺纹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外固定环管外部粘贴固定有外防滑凸点,外防滑凸点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外防滑凸点阵列排布。
[0013]优选的,所述内绝缘支架上安装有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等距安装有多个放电针,放电针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集成电路板与连接电缆电性连接,贯穿槽的平面尺寸大于放电针的平面尺寸。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技术中,反向转动外固定环管取下外固定环管,后将连接电缆沿着第二螺纹固定柱上其中一个侧贯穿开槽穿入卷绕杆外部,将连接电缆缠绕至卷绕杆外部,后将剩余部分连接电缆反向沿着第二螺纹固定柱上另一个侧贯穿开槽穿出,后转动外固定环管与静电消除棒主体连接,连接电缆折弯部以及连接电缆外端插头位置位于柱形腔内,连接电缆主体位于理线腔内,连接电缆理线完成。由于连接电缆规律性卷绕且束于理线腔内,难以被扰动不易变乱,因此解决了连接电缆在没有额外理线结构整理情况下会杂乱甚至打结缠绕,后续使用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解开连接电缆,操作不够简单的问题。
[0016]2、该技术中,拔下连接电缆一端的电源连接,转动固定盖使螺纹柱脱离内螺纹,通过第一限位滑动件将防护弧形片与固定筒体连接,再转动固定盖使螺纹柱与内螺纹螺纹连接;因绝缘体与防护弧形片固定,绝缘体跟随滑入固定筒体内对放电针进行保护。防护弧形片和绝缘体起到外防护的作用,避免放电针暴露在外部时易在外力作用下弯折甚至是损坏。
[0017]3、该技术中,转动固定盖使螺纹柱脱离内螺纹,取出防护弧形片,解除集成电路板与连接电缆的电性连接,内部的内绝缘支架、集成电路板和放电针可以取出进行更换,有利于外部防护以及理线相关结构的长久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的主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静电消除棒主体的主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静电消除棒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外固定环管的纵向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的侧向剖视图。
[0023]图中:1、静电消除棒主体;2、固定盖;3、防滑纹;4、螺纹柱;5、固定筒体;6、防护弧形片;7、内螺纹;8、第一螺纹固定柱;9、卷绕杆;10、第二螺纹固定柱;11、侧贯穿开槽;12、连
接电缆;13、外固定环管;14、外防滑凸点;15、第一螺纹腔;16、理线腔;17、第二螺纹腔;18、柱形腔;19、连通槽;20、内绝缘支架;21、第一限位滑动件;22、第二限位滑动件;23、柱形部;24、矩形部;25、集成电路板;26、放电针;27、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包括静电消除棒主体1,静电消除棒主体1包括固定筒体5,固定筒体5上设置有防护弧形片6,固定筒体5和防护弧形片6内侧面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7,固定筒体5和防护弧形片6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盖2,固定盖2的外侧面形成防滑纹3,固定盖2的下端中间固定有螺纹柱4,螺纹柱4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包括静电消除棒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消除棒主体(1)包括固定筒体(5),所述固定筒体(5)的下端固定有第一螺纹固定柱(8),所述第一螺纹固定柱(8)的下端固定有卷绕杆(9),所述卷绕杆(9)的下端固定有第二螺纹固定柱(10),第二螺纹固定柱(10)与第一螺纹固定柱(8)的直径相同,第二螺纹固定柱(10)与第一螺纹固定柱(8)的螺距相同,所述第二螺纹固定柱(10)外侧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侧贯穿开槽(11),所述第二螺纹固定柱(10)的下端固定有连接电缆(12),连接电缆(12)的一端穿过第二螺纹固定柱(10)、卷绕杆(9)和第一螺纹固定柱(8)延伸至固定筒体(5)内,所述第二螺纹固定柱(10)、卷绕杆(9)和第一螺纹固定柱(8)外部设置有外固定环管(13),所述外固定环管(13)内部与第一螺纹固定柱(8)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腔(15),第一螺纹腔(15)与第一螺纹固定柱(8)螺纹连接,所述外固定环管(13)内部与卷绕杆(9)对应位置设置有理线腔(16),理线腔(16)直径大于卷绕杆(9)的直径,所述外固定环管(13)内部与第二螺纹固定柱(10)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腔(17),第二螺纹腔(17)与第二螺纹固定柱(10)螺纹连接,所述外固定环管(13)内部沿第二螺纹腔(17)的下端设置有柱形腔(18),所述外固定环管(13)下端面中间开设有连通槽(19),连通槽(19)与柱形腔(1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静电消除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体(5)上设置有防护弧形片(6),所述防护弧形片(6)两端的中间固定有第一限位滑动件(21),防护弧形片(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驰玛工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