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型防眩性偏光片、其专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8688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反射型防眩性偏光片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直接在三醋酸纤维素酯(TAC)光学膜中涂敷反射型防眩性涂层,反射型防眩性涂层带有防眩、防硬、防污、防静电功能,减少传统贴合工艺,提高透明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射型防眩性涂层分别涂敷中折射率、高折射率、低折射率防污防硬涂层,其防反射特性和耐擦伤性优良,可连续卷到卷涂布生产,也可降低辉点异物,而且获得低成本高质量偏光片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射型防眩性偏光片、其专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偏 光片带有防眩、防硬、防污、防静电功能。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的研究和开发,液晶显示器LCD以轻量、超薄、低驱动 电压、功耗小、超清晰度,采用了积体电路直接驱动,实现全彩色显示效 果,在显示器市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凭借其环保、无辐射和节能的优势, 加速替代CRT显像管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器,在平面显示技术中占据 领先地位,其应用覆盖整个显示领域并且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液晶本身是不具有使光通过和遮蔽功能的,必须通过偏光板来实现, 液晶面板上下面都必须贴附一张偏光板,偏光板不仅提供液晶显示器快门 作用,而且赋予高辉度、高明暗对照度、高精细画面、逼真的色彩鲜艳度, 是液晶平面显示器关键材料之一。偏光板制造技术目前日新月异,各有千秋,在明亮照明环境中,如高 频率汽车导航监控器,道路交通监控器等,由于表面反射而造成辨识性下 降,模糊不精,这是因为在荧光灯、太阳光等照明下外部环境会映入画面 造成幻影现象影响辩识性。因此,各制造商家都采用不同手段来解决这一 问题,如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CN1412577A、 JP2003205581 、 M S2003076596A、 CN1639589A采用三层叠贴和多层叠贴层在偏光板表面贴 合防反射膜,住友化学工业CN1264840A、索尼化学CN1151975A、大日 本印刷MS2005038137等采用含氟聚合物使它折射率改变防光污染,满足 使用要求,但是含氟聚物的反射型防眩性涂层表面非常柔软,表面摩擦容 易损伤显示效果,在日本特幵平9-208898号公报中采用无机蒸镀膜的方法 来制造偏光板,由于折射率的上升而引起反射率的上升,但制造工序复杂, 产量低,成本高,还不能充分达到良好视觉效果。目前液晶显示产品在中国市场不断扩大,液晶面板厂家也在兴建,而 TFT级偏光板技术国内无一例报道,尚无中国企业申请偏光片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提供一种高性能反射型防眩性偏光片、其专用反射型防 眩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高性能反射型防眩性偏光片包括聚乙烯醇(PVA)膜和涂布于三 醋酸纤维素酯(TAC)上的反射型防眩性涂层,该反射型防眩性涂层的 TAC膜通过聚乙烯醇(PSA)粘胶水溶液贴合于PVA膜上。优选地,在其底面表面即PVA膜的另一侧还可使用偏光片保护膜进行 保护。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反射型防眩性涂层由多层机构组成,包括底层、中间 层和上表面层,各层采用高能射线固化型树脂,适当混合聚合不饱合键或 环氧基的反应性的预聚物、低聚物单体组物、二氧化硅微粒子或二氧化钛 微粒子或二氧化锡微粒子,各层依次涂布于三醋酸纤维素酯(T A C )上。 微粒子均匀分散于各涂层,具备密封性、透明性、表面硬度好、耐气候性 优越。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防反射防眩性偏光板采用光学凹板涂布法制备,直 接在三醋酸纤维素酯(TAC)光学薄膜中涂敷反射型防眩性涂层。优选地,本专利技术预聚物采用多价羧酸与多价乙醇縮合得到两末端拥有 羟基的聚酯低聚物,以甲基丙烯酸来酯化此羟基;或将环氧基的反应性预 聚物环氧烯径付加入多价羧酸中,得到低聚物末端的羟基,以甲基丙烯酸 来酯化反应,得到环氧丙烯酸酯系预聚物。具体来说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反射层底层预聚物使用分子量较低的双酚型环氧树脂 或双酚型与酚醛混合环氧树脂,采用环氧乙烷与甲基丙稀酸酯化反应得到 环氧丙稀酸酯系预聚物。酯化反应中各反应物重量份相同。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反射层中间层预聚物采用氨基甲酸酯和丙烯酸酯使用 聚醚与多异氰酸盐反应得到聚氨酯低聚物,再将与甲基丙烯酸酯化反应得 到预聚物。酯化反应中各反应物重量份相同。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反射层上表面层预聚物采用聚酯多元醇与多异氰酸盐 反应得到多元醇丙烯酸酯预聚物,再通过甲基丙烯酸与聚酯多元醇的羟基 酯化反应得到预聚物。酯化反应中各反应物重量份相同。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反射型防眩性涂层底层涂布溶液采用底层预聚物、丙 烯酸单体(如1官能单量丙烯酸2 —乙基已酯、丙烯酸2 —羟乙脂苯烯酸)、 二氧化硅微粒子、(平均粒径为0.8-1.2um)、光引发剂、溶齐IJ,制备高能射线混合物涂布溶液,涂布溶液固体含量为10-20% (重量),涂布干燥固化后厚度为1-5um,折射率为1.5-1.69。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反射型防眩性涂层中间涂布溶液采用中间层预聚物、 2官能单量丙烯酸酯系单体(甲基丙稀酸二乙二酸酯、丙烯酸1.6-二己醇 酯)、二氧化钛(平均粒径为L0-1.4tim、光引发剂、混合溶剂,制备高 能射线混合物涂布溶液,涂布溶液固体含量20-30% (重量),涂布干燥固 化后,厚度为3-8um,折射率为1.75-1.85。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反射型防眩性涂层防污防硬表面层溶液采用表面层预 聚物、3官能以上丙烯酸酯系单体(三甲醇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 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 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氧化锡粒子(平均粒径为0.6-1.0 ix m)、硅垸 (km5103)、含氟树脂JN7215 (JSR)、光引发剂、混合溶剂,制备防污防 硬、防静电表面涂布溶液,表面硬度为2H以上,达到防擦伤性,涂布溶液 固体含量40-50% (重量),涂布干燥,固化后厚度为5-10"m,折射率为 1.4-1.4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光聚合引发剂如苯偶姻、苯偶姻乙醚、苯偶酰二甲 基縮酮、二苯乙醇酮、苯乙酮、二苯乙醇酮甲基醚、二苯乙醇酮异乙醚、 二苯乙醇酮异丁醚、苯甲基甲基縮醇、苯乙酮二甲基縮醇、乙酰基丙烯胺 等,优选苯偶姻、苯偶姻乙醚、苯偶酰二甲基縮酮,也可以采用二种组合 使用,在光聚合性预聚物l 0 O重量中配合选量为0.1-2份重量,优选 0. 8-1. 0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溶剂考虑涂布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膜相溶性和 微粒子的分散性,采用甲苯、二甲苯、环已烷、乙基环已烷、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已酮等,可以单独使用、2种组合使 用、3种组合使用,优选乙酸乙酯、丁酮配少量二甲苯,比例为1:0.7:0.3, 或采用乙酸乙酯、甲苯、配少量丁酮,比例为1:0.8:0.2。优选地,各层基本配方如下 底层环氧乙垸与甲基丙烯酸酯酯化预聚物(l:l) 25-35份 丙烯酸2-乙基已酯 9-15份丙烯酸2-羟乙酯苯烯酸8-12份 苯偶姻 0.5-1.2份二氧化硅(平均粒径1 P m) 8-12份乙酸乙酯/甲苯/丁酮(比例l: 0.8:0.2) 35-40份干燥后,膜厚4um,折射率为1.6 中间层聚氨酯化低聚物与甲基丙稀酯酸酯化预聚物(1:1) 30-40 份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酸酯6. 5-10. 5份丙烯酸1.6-二己醇酯 6-10份苯偶姻乙醚 1.2-1.7份二氧化钛(平均粒径1.2um) 11-15份乙酸乙酯/丁酮/二甲苯(比例1: 0.8:0.2) 32-36份干燥后,膜厚5um,折射率为1.8上表面层多元醇丙烯酯预聚物与甲基丙烯酸与聚酯多元醇得预聚物的羟基酯化反应(1: 1) 25-35份 三甲醇丙烷三(甲基)丙烯酯44-50份 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 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 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二氧化锡(平均粒径0.8u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射型防眩性涂层,其特征是:所述反射型防眩性涂层包括底层、中间层和上表面层,各层采用高能射线固化型树脂,混合聚合不饱合键或环氧基的反应性的预聚物、低聚物单体组物、二氧化硅微粒子或二氧化钛微粒子或二氧化锡微粒子,制成各层涂布溶液,各层依次涂布于TAC上,微粒子均匀分散于各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