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检测和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867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榛树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检测和防治方法,检测过程中所用的引物包括ITS序列上游引物、ITS序列下游引物、LSU序列上游引物和LSU序列下游引物;所述ITS序列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ITS序列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LSU序列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LSU序列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鉴定和防治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降低榛树病害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榛树病害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榛子为榛科榛属木本植物的球果,又名平榛、榛、棰子等。榛子为坚果,果形似栗子,红棕色或金黄褐色,并着彩色条纹。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与扁桃、胡桃、腰果并称“四大坚果”。其坚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是加工各种巧克力、糖果、冰淇淋以及榛子粉和榛子乳等高级营养品的重要原料,还具有消炎、防心血管疾病、增强性功能、养颜护肤、延年益寿和抗衰老的功效。
[0003]随着榛子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重视,且其种植面积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病害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对榛树病害的研究历史都比较短,研究范围也比较狭窄,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参考文献极少。因此开展榛树病害研究是目前生产及栽培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检测和防治方法,有效鉴定和防治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检测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包括ITS序列测定引物和LSU序列测定引物;
[0007]所述ITS序列测定引物包括ITS序列上游引物和ITS序列下游引物;所述ITS序列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ITS序列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08]所述LSU序列测定引物包括LSU序列上游引物和LSU序列下游引物;所述LSU序列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LSU序列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引物组在检测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中的应用。
[0010]作为优选,所述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观察病菌形态特征;(2)柯赫氏法则证病;(3)病菌ITS序列测定;(4)病菌LSU序列测定(5)致病菌侵染过程观测。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6月上中旬对榛树喷施一次药剂,间隔10~20天,再喷施一次药剂。
[0013]作为优选,所述药剂为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3000倍液或50%咪鲜胺1000~3000倍液。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检测和防治方法,检测过程中所用的引物包括包括ITS序列上游引物、ITS序列下游引物、LSU序列上游引物和LSU序列下游引物;所述ITS序列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ITS序列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LSU序列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LSU序列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传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榛树果苞褐腐病,可以有效鉴定和防治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降低榛树病害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明确了榛树果苞病害药剂防治时间及用药量,创新的提出了榛树果苞病害防治实用技术,充分体现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榛树果苞褐腐病菌(灰葡萄孢菌)培养性状;
[0016]图2为榛树果苞褐腐病菌(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态;
[0017]图3为榛树果苞褐腐病园地自然发病症状和人工接种发病症状;
[0018]图4为病原菌ITS序列电泳检测结果;
[0019]图5为病原菌LSU序列电泳检测结果;
[0020]图6为病原菌在植物组织中侵染过程扫描电镜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检测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包括ITS序列测定引物和LSU序列测定引物;
[0022]所述ITS序列测定引物包括ITS序列上游引物和ITS序列下游引物;所述ITS序列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5'

TCCG TAGGTGAACCTGCGG

3';所述ITS序列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5'

TCCTCCGC TTATTGATATGC

3';
[0023]所述LSU序列测定引物包括LSU序列上游引物和LSU序列下游引物;所述LSU序列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5'

ACC CGC TGAACT TAAGC

3';所述LSU序列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5'

TAC TAC CAC CAA GAT CT

3'。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引物组在检测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中的应用。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优选为灰葡萄孢菌。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观察病菌形态特征;(2)柯赫氏法则证病;(3)病菌ITS序列测定;(4)病菌LSU序列测定(5)致病菌侵染过程观测。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防治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于6月上中旬对榛树喷施一次药剂,间隔10~20天,再喷施一次药剂,进一步优选为于6月上中旬对榛树喷施一次药剂,间隔15天,再喷施一次药剂。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药剂优选为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3000倍液或50%咪鲜胺1000~3000倍液,进一步优选为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咪鲜胺1500~2000倍液。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30]实施例1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的检测
[0031]1.病原菌采集鉴定
[0032]供试材料:榛树褐腐病标样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辽宁省大连市松木岛基地采集。根据榛树果苞褐腐病危害的症状特点进行描述记载。
[0033]病原菌鉴定:病菌形态特征观察。采用常规分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纯化。病菌在PDA平板上25℃培养,观察并计测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
[0034]2.柯赫氏法则证病
[0035]选取长势一致的五年生榛子植株,菌饼覆盖针刺法接种,在榛子果苞上用消毒的针头刺10针,用打孔器无菌打取7mm菌饼,将菌丝面朝向榛子果苞针刺部覆盖。接种后保湿培养48h。接种20个果苞。跟踪观察致病结果。
[0036]3.病菌ITS序列测定
[0037]变性:挑取培养基中的菌丝于50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检测的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组包括ITS序列测定引物和LSU序列测定引物;所述ITS序列测定引物包括ITS序列上游引物和ITS序列下游引物;所述ITS序列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ITS序列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LSU序列测定引物包括LSU序列上游引物和LSU序列下游引物;所述LSU序列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LSU序列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2.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在检测榛树果苞褐腐病病原菌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俊梁德军张悦王克瀚曲晖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