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857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由改性硅油25~35%、表面活性剂5~10%、纯水55~70%和其他助剂1~3%组成,其中改性硅油按总重量为100%计,由50~70%氨基改性硅油、20~30%聚醚改性硅油和10~20%苯基改性硅油组成,通过将改性硅油、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加入纯水中,搅拌乳化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氨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碳纤维生产
,涉及一种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因其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及风力发电等领域。碳纤维油剂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助剂,在纺丝、预氧化和低温碳化阶段给予纤维有效的保护,高品质的油剂是生产制备出高品质碳纤维的关键。
[0003]目前碳纤维油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硅类油剂,另一类是以长链脂肪酸与多元醇的聚酯和长链脂肪酰胺的环氧乙烷加成物为主要组分的非硅油剂。其中,有机硅类油剂因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润滑性,在碳纤维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专利CN114232139A公开了一种干喷湿纺原丝用碳纤维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油剂主要由氨基改性硅油、环氧改性硅油、聚醚改性硅油、三元共聚改性硅油及乳化剂和水组成的水性微乳液。该油剂的优点是纺丝工艺及碳化工艺好、原丝上油均匀、预氧化阶段不粘连毛丝少,其缺点是油剂的耐热性不够高,在后续碳化阶段容易粘连、粘辊。中国专利CN105442097A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非硅碳纤维原丝油剂,该油剂由组分a(酰胺与环氧乙烷反应物),组分b(二元羧酸与双酚A聚氧乙烯醚单脂肪酸酯反应物)及乳化剂组成。该油剂虽能较好解决碳纤维预氧化中碳丝粘连性问题,但其抗静电性及耐温性较低,难以满足连续生产要求。
[0004]目前大部分碳纤维油剂开发关注的重点在纺丝工艺方面,对原丝后续碳化起到的保护作用乏力,因此设计开发出一款同时匹配纺丝工艺性及碳化工艺性的油剂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碳纤维油剂耐热性不高,生产过程中粘辊及毛丝较多等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同时满足纺丝及碳化过程中的工艺需求。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
[0008]改性硅油25~35%,表面活性剂5~10%,纯水55~70%,其他助剂1~3%;所述的改性硅油按总重量为100%计,由50~70%氨基改性硅油、20~30%聚醚改性硅油和10~20%苯基改性硅油组成。
[0009]优选地,所述的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改性硅油25~35%,表面活性剂5%,纯水58~68%,其他助剂2%。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碳纤维油剂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C10

C13异构醇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为C13异构醇聚氧乙烯醚。
[0011]优选地,所述的改性硅油按总重量为100%计,由60~70%氨基改性硅油、20~
25%聚醚改性硅油和15~20%苯基改性硅油组成。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苯基改性硅油根据苯基含量不同可以是苯基摩尔含量为5~10%的低苯基改性硅油或苯基摩尔含量为20~25%的中苯基改性硅油,其粘度为50

5000cSt,优选为苯基摩尔含量5~10%的低苯基改性硅油,其粘度为500

2500cSt。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苯基改性硅油根据改性方式不同可以是乙烯基封端苯基硅油、苯基含氢硅油和羟基封端苯基硅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为乙烯基封端苯基硅油或羟基封端苯基硅油。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氨基改性硅油为端氨基改性和季铵化改性硅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分子量为5000

50000g/mol。优选为季铵化改性硅油,分子量为10000

30000g/mol。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醚改性硅油分子量为1000

20000g/mol,优选为5000

10000g/mol。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其他助剂为碳纤维油剂常用的助剂,包括抗静电剂、消泡剂和有机溶剂。抗静电剂为碳纤维油剂常用的抗静电剂,例如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月桂酸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等;消泡剂为碳纤维油剂常用的消泡剂,例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异戊醇、二异丁基甲醇、改性聚甲基硅氧烷型消泡剂等;有机溶剂为碳纤维油剂常用的有机溶剂,例如异丙醇、乙二醇单丁醚、丙三醇、醋酸等。
[001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0018]按比例,将氨基改性硅油、聚醚改性硅油、苯基改性硅油和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至充分混合,搅拌下加入适量纯水至转相完成,然后加入剩余纯水和其他助剂,静置后,得到pH=4~6、固含量=30%~40%的碳纤维油剂。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在以氨基

聚醚改性硅油为主体成分的碳纤维油剂体系中引入苯基改性硅油,可以提高油剂的耐热性能,有效地解决了预氧化阶段300℃后硅油产生的脆化或断裂问题,使纤维在预氧化后期、低温碳化过程中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解决了氨基

聚醚硅油油剂在原丝生产过程出现的粘辊问题。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碳纤维油剂具有良好的纺丝和碳化工艺性,能够满足不同工艺高性能碳纤维的制备需要。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1制备的油剂在模拟碳化气氛下的热失重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思想基础上,对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简单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下述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和试剂均可商业购买获得。
[0024]实施例1
[0025]取分子量20000g/mol的季铵化改性硅油15重量份、分子量5000g/mol的聚醚改性硅油9重量份,以及苯基摩尔含量5%、粘度500cSt的乙烯基封端苯基硅油6重量份与5重量份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搅拌均匀至充分混合,高速搅拌下分批次加入适量纯水至转相
完成,后加入剩余纯水、抗静电剂聚氧乙烯月桂酸酯、消泡剂改性聚甲基硅氧烷和醋酸,纯水总重量份为63重量份,抗静电剂聚氧乙烯月桂酸酯、消泡剂改性聚甲基硅氧烷和醋酸共2重量份,静置10min后得到pH=4~6,固含量35%左右的碳纤维油剂。
[0026]实施例2
[0027]取分子量50000g/mol的端氨基改性硅油17.5重量份、分子量1000g/mol的聚醚改性硅油5重量份,以及苯基摩尔含量5%、粘度2500cSt的羟基封端苯基硅油2.5重量份与5重量份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搅拌均匀至充分混合,高速搅拌下分批次加入适量纯水至转相完成,后加入剩余纯水、抗静电剂聚氧乙烯月桂酸酯、消泡剂改性聚甲基硅氧烷和醋酸,纯水总重量份为68重量份,抗静电剂聚氧乙烯月桂酸酯、消泡剂改性聚甲基硅氧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改性硅油25~35%,表面活性剂5~10%,纯水55~70%,其他助剂1~3%;所述的改性硅油按总重量为100%计,由50~70%氨基改性硅油、20~30%聚醚改性硅油和10~20%苯基改性硅油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改性硅油25~35%,表面活性剂5%,纯水58~68%,其他助剂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C10

C13异构醇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的其他助剂为抗静电剂、消泡剂和有机溶剂,抗静电剂为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月桂酸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消泡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异戊醇、二异丁基甲醇或改性聚甲基硅氧烷型消泡剂,有机溶剂为异丙醇、乙二醇单丁醚、丙三醇或醋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硅油按总重量为100%计,由60~70%氨基改性硅油、20~25%聚醚改性硅油和15~20%苯基改性硅油组成。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热性碳纤维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基改性硅油为苯基摩尔含量为5~10%的低苯基改性硅油或苯基摩尔含量为20~25%的中苯基改性硅油,其粘度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良刘磊祝威威蒋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