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856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涉及电力技术领域。该继电器包括外壳、接触组件、电磁单元、气体室和导气结构,接触组件设置于外壳内,接触组件包括静簧片和动簧片;电磁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壳内,电磁单元能够控制动簧片与静簧片接触或分离;气体室和导气结构设置于外壳内,导气结构设置于接触组件的接触部、气体室之间;其中,经动簧片和静簧片分离时接触组件的接触部产生的电弧热离子化的气体,能够通过导气结构移动至气体室,用于降低动簧片和静簧片之间的接触部周围温度。导气结构有助于热离子化的气体快速移动至气体室,气体室内的气体可以快速补充流动到触点组周围,避免热离子化气体浓度过高,会出现热击穿的情况,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可靠性。的使用可靠性。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总体来说涉及电力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配电电路的功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12VDC~48VDC/20A的配电功率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现在新能源行业的电压等级已经达到450VDC以上,甚至达到1000VDC,因此开发高功率电磁继电器是未来的发展要求。
[0003]由于继电器在分断450VDC且20A以上负载时,继电器间会产生极高的能量电弧,容易烧蚀触点以及触点周围的塑料材料,导致大部分大功率继电器无法满足高电压大电流的负载,或者能够分断高电压大电流的继电器体积非常大,成本比较高。为了减少电弧烧蚀触点以及有效熄灭电弧,现有技术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0004]第一、采用陶瓷阻挡和冷却电弧,避免电弧烧伤塑料,但是只能阻隔电弧不朝塑料的方向喷溅,无法将电弧隔成多段短弧、无法引导电弧朝规定方向燃烧,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减少电弧的能量,且电弧散热慢。因此,虽在避免电弧烧伤塑料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该产品的体积较大,产品无法小型化导致成本较高。
[0005]第二、采用磁场吹弧来隔断高压直流电,利用永磁吹弧来拉长和改变电弧方向,从而熄灭电弧。但是,无法充分利用继电器内部空间,导致继电器整体体积较大。
[0006]第三、采用磁吹电弧结合绝缘的陶瓷片的方式进行冷却电弧。具体地,利用永磁吹弧拉长和改变电弧方向,利用绝缘的陶瓷片阻挡冷却电弧,这种拉长电弧和冷却电弧相结合的灭弧方式,对于熄灭电弧有一定作用,但是继电器整体的体积较大,继电器内部空间没有充分利用,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电器,提高灭弧能力和内部空间利用率,满足小型化的需求。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
[0009]外壳;
[0010]接触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接触组件包括静簧片和动簧片;
[0011]电磁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磁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簧片接触或分离;
[0012]气体室,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电磁单元之间;
[0013]导气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导气结构设置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所述气体室之间;
[0014]其中,经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分离时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产生的电弧热离子化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导气结构移动至所述气体室,用于降低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之间的接触部周围温度。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室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动簧片之间。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单元包括绕线窗口和线圈,所述绕线窗口用于缠绕所述线圈,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能够控制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的接触或分离;
[0017]所述继电器还包括隔弧结构,所述隔弧结构设置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和所述线圈之间,用于隔离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簧片分离时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之间的接触部产生的电弧。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弧结构包括:
[0019]挡墙,设置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和所述线圈之间,所述挡墙为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线圈设置;
[0020]弯折部,连接于所述挡墙的端部,所述挡墙和所述弯折部至少部分包围于所述线圈的外部;
[0021]其中,所述导气结构设置于所述弯折部。
[0022]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
[0023]灭弧室,设置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所述挡墙、所述弯折部、所述绕线窗口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灭弧室与所述气体室相连通;
[0024]其中,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分离时所述接触部产生的电弧被配置为能够移动至所述灭弧室内断开、熄灭,所述灭弧室内的气体能够移动至所述气体室。
[0025]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气结构包括:
[0026]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灭弧栅片,设置于所述灭弧室内并连接于所述弯折部;
[0027]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灭弧栅片之间形成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用于所述气体的导向。
[0028]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
[0029]磁体组件,设置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周围,所述磁体组件在所述接触部产生能够将所述电弧转移至所述灭弧室的磁场。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
[0031]外壳;
[0032]接触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接触组件包括静簧片和动簧片,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簧片接触或分离;
[0033]灭弧室,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灭弧室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对应设置;
[0034]气体室,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动簧片之间,所述气体室与所述灭弧室连通;
[0035]其中,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分离时所述接触部产生的电弧被配置为能够移动至所述灭弧室内断开、熄灭,所述灭弧室内的气体能够移动至所述气体室,以降低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之间的接触部周围温度。
[0036]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
[0037]电磁单元,所述电磁单元包括绕线窗口和线圈,所述绕线窗口用于缠绕所述线圈,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能够控制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的接触或分离;
[0038]其中,所述灭弧室与所述绕线窗口对应设置。
[0039]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
[0040]线圈架,所述线圈架沿其轴向方向的两端设置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绕线窗口位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之间;
[0041]其中,所述灭弧室设置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所述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气体室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外壳之间对应动簧片动作的空间。
[004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4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导气结构设置于外壳内,导气结构设置于接触组件的接触部、气体室之间,导气结构为热离子化的气体提供导向,有助于热离子化的气体快速移动至气体室,从而有助于快速灭弧。另外,气体室内的气体可以快速补充流动到触点组周围,可以降低动簧片和静簧片之间的接触部周围温度,且可以降低触点组周围气体程度,避免热离子化气体浓度过高,会出现热击穿的情况,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可靠性。
[004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由于动簧片和静簧片分离时接触部产生的电弧在引入灭弧室后,接触组件的接触部周围气体压强逐渐降低,气体室内的气体会快速补充流动到触点组周围,进一步降低触点组周围气体程度,同时冷却触点组周围的气体,以达到进一步加快灭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4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接触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接触组件包括静簧片和动簧片;电磁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磁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簧片接触或分离;气体室,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电磁单元之间;导气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导气结构设置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所述气体室之间;其中,经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分离时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产生的电弧热离子化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导气结构移动至所述气体室,用于降低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之间的接触部周围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室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动簧片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单元包括绕线窗口和线圈,所述绕线窗口用于缠绕所述线圈,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能够控制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的接触或分离;所述继电器还包括隔弧结构,所述隔弧结构设置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和所述线圈之间,用于隔离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簧片分离时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之间的接触部产生的电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结构包括:挡墙,设置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和所述线圈之间,所述挡墙为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线圈设置;弯折部,连接于所述挡墙的端部,所述挡墙和所述弯折部至少部分包围于所述线圈的外部;其中,所述导气结构设置于所述弯折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灭弧室,设置于所述接触组件的接触部、所述挡墙、所述弯折部、所述绕线窗口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灭弧室与所述气体室相连通;其中,所述动簧片和所述静簧片分离时所述接触部产生的电弧被配置为能够移动至所述灭弧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政和吴灵勇王俊青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