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850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属于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传输机、风干单元,传输机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置机构,传输机的固定部分上还架设有喷涂机构,放置机构在传输机的带动下依次通过喷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喷涂机构对车标半成品实施集中半封闭喷涂,在喷涂的同时进行实时同步防四溅阻隔作业,同时吸收飞溅的喷涂物,阻止喷涂物向周围扩溅以及避免喷涂物被放射,利用传输机的输送力使楔形板与圆轴配合实现喷头两侧的滑动板和吸附海绵往复纵向移动,无需外力驱动,以此实现吸附海绵表面吸附区域之间的替换,达到均匀使用吸附海绵,避免吸附海绵局部吸附过度的效果。吸附过度的效果。吸附过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
,具体为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车标一直被称为是汽车品牌身份和产品形象的象征。传统车标采用镀金属铬方案,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伴随未来汽车将实现智能化和网联化,向自动驾驶的更高级形态发展,对于现在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来说,毫米波雷达具有不受恶劣气候影响,能全天工作的特性,已经成为主流车企重点开发的传感器,传感器放置位置在车标后面从而保护雷达传感器并提升整车美观性,因此普通镀铬车标已无法满足毫米波雷达穿透性,而毫米波雷达车标要具备传统镀金属铬的效果,同时还要兼顾实现电磁波穿透,防水性能,耐候性能等,因此需要对车标进行高真空镀铟处理,利用高真空蒸镀机将金属铟蒸发并蒸镀到车标素材表面。后续再在蒸镀完毕的车标半成品表面喷涂保护漆。
[0003]针对车标半成品的表面喷涂,传统采用喷涂范围大于车标半成品表面积的喷涂头实施表面喷涂作业,喷涂期间,保护漆与车标半成品表面以及承托车标半成品的结构表面接触会出现四溅的情况,部分保护漆四溅于车标半成品四周、附着于其他结构表面,影响作业环境,后续还需进行大范围的清洁作业,清洁作业便利度较低。此外,传统还缺乏对喷涂后的车标表面实施风干的处理,即便有风干处理,其大多也是通过独立的风干设备实现,增设驱动源,从经济角度出发,整体的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标半成品表面无遮挡喷涂导致喷涂物四溅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所述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6]S01、通过注塑设备制造出车标素材,后依次通过光学测厚仪对素材进行壁厚检测、通过高真空镀膜机对素材进行镀膜、通过膜厚检测仪对镀完产品进行膜厚检测。
[0007]S02、通过镭雕机对镀完产品进行表面剥离处理,制造出车标半成品。
[0008]S03、镭雕结束后,在车标半成品背面喷涂保护色漆,喷涂结束后,再在车标半成品正面喷涂防护漆,最终制成车标。
[0009]采用上述步骤S01

S03的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制造车标的过程中还具体涉及到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表面喷涂装置,该装置包括传输机、风干单元,传输机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置机构,传输机的固定部分上还架设有喷涂机构,放置机构在传输机的带动下依次通过喷涂机构。
[0010]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安装在传输机上的固定件,固定件上端均匀设置有若干底托单元,每个底托单元包含有两个底托件。
[0011]所述喷涂机构包括架设于传输机上端的喷涂机,喷涂机下端安装有若干喷涂单元,每个喷涂单元包含有两组喷头,喷涂单元与底托单元一一对应,喷涂单元对称的两侧均设置有吸附海绵,吸附海绵设置于滑动板侧端,滑动板与安装在喷涂机下端的固定板侧端滑动连接,通过吸附海绵与滑动板配合实施防飞溅阻隔,吸附海绵同时吸附喷涂物。
[0012]所述传输机上端设置有两组L形板,放置机构均位于两组L形板之间,每组包括若干L形板,且两组中的L形板交错排布,L形板竖直段上端安装有楔形板,楔形板的大直径端与L形板连接,滑动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均安装有延伸板,延伸板远离滑动板的一端竖直转动安装有圆轴,楔形板的斜面朝向圆轴,L形板随传输机运动,利用楔形板斜面与圆轴配合使延伸板带动滑动板纵向滑动,实现吸附海绵吸附区域的更换,交错排布的L形板实现滑动板的往复纵向滑动。
[001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风干单元包括若干安装架,安装架设于传输机上,安装架上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接轴和风扇,连接轴上端与风扇的转动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连接轴的下端安装有齿轮,固定件下端安装有齿板,喷涂完成后的车标与放置机构一同在传输机的带动下依次通过风干单元。
[0014]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底托件包括底托盘,底托盘由四个扇形板和中心圆块组成,相邻扇形板之间夹角为八十度,扇形板下端均通过底托杆与固定件连接,扇形板远离中心圆块的一端设置有凸起。
[0015]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扇形板为上端向下凹、下端向上拱起的结构,其竖直截面为弧状,所述凸起上下对称设置,扇形板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底托杆相插接,底托杆上端套装有对底托盘进行限位的限位环。
[0016]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固定件由安装在传输机上端的托板以及托板上端安装的海绵隔层组成。
[001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托板上端开设有与底托杆一一对应的插孔,底托杆与插孔插接配合,所述底托杆上的限位环的数量为二且上下设置,其中上方的限位环用于对底托盘的安装进行限位,下方的限位环用于对底托杆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底托杆最下端螺纹连接有螺帽,螺帽与托板下端面贴合。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通过喷涂机构对车标半成品实施集中半封闭喷涂,在喷涂的同时进行实时同步防四溅阻隔作业,同时吸收飞溅的喷涂物,阻止喷涂物向周围扩溅以及避免喷涂物被放射,利用传输机的输送力使楔形板与圆轴配合实现喷头两侧的滑动板和吸附海绵往复纵向移动,无需外力驱动,以此实现吸附海绵表面吸附区域之间的替换,达到均匀使用吸附海绵,避免吸附海绵局部吸附过度的效果。
[0020]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利用传输机的输送力使放置机构下端的齿板与风干单元内的齿轮啮合并使齿轮转动,进而使风扇同步转动对喷涂后的车标实施风干处理,提高车标表面膜层质量,齿板与齿轮没有接触前,即车标半成品接受喷涂期间,风扇处于静止状态,避免出现风扇转动产生风力而影响喷涂效果以及增大喷涂物四溅范围的情况,风扇的驱动无需额外设置驱动源。
[0021]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车标半成品的
输送、喷涂、喷涂防护处理与吸附区域的更换、冷却处理在传输机、楔形板、圆轴、齿板和齿轮44的配合下形成一套连贯的流水线式高效作业,作业期间无需增设驱动源,整体驱动简单易操作,利于降低装置的加工成本。
[0022]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针对车标半成品的形状,将扇形板设为上端向下凹、下端向上拱起的结构,背面保护色漆喷涂作业中的扇形板向下凹的上端朝上,车标半成品背面朝上陷于底托盘上,正面防护漆喷涂作业中的扇形板倒放,车标半成品正面朝上扣在底托盘上,底托盘与车标半成品形状相吻合,在两种喷涂作业期间,底托盘和凸块配合可对车标半成品实施稳定限位。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01、通过注塑设备制造出车标素材,后依次通过光学测厚仪对素材进行壁厚检测、通过真空镀膜机对素材进行镀膜、通过膜厚检测仪对镀完产品进行膜厚检测;S02、通过镭雕机对镀完产品进行表面剥离处理,制造出车标半成品;S03、镭雕结束后,在车标半成品背面喷涂保护色漆,喷涂结束后,再在车标半成品正面喷涂防护漆,最终制成车标;采用上述步骤S01

S03的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制造车标的过程中还具体涉及到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表面喷涂装置,该装置包括传输机(1)、喷涂机构(3),传输机(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置机构(2),放置机构(2)在传输机(1)的带动下依次通过喷涂机构(3);所述放置机构(2)包括若干底托单元;所述喷涂机构(3)包括架设于传输机(1)上端的喷涂机(31),喷涂机(31)下端安装有若干喷涂单元(32),喷涂单元(32)与底托单元一一对应,喷涂单元(32)对称的两侧均设置有吸附海绵(33),吸附海绵(33)设置于滑动板(34)侧端,滑动板(34)与安装在喷涂机(31)下端的固定板(35)侧端滑动连接,通过吸附海绵(33)与滑动板(34)配合实施防飞溅阻隔,吸附海绵(33)同时吸附喷涂物;所述传输机(1)上端设置有两组L形板(11),放置机构(2)均位于两组L形板(11)之间,每组包括若干L形板(11),且两组中的L形板(11)交错排布,L形板(11)竖直段上端安装有楔形板(12),滑动板(34)远离固定板(35)的一端均安装有延伸板(36),延伸板(36)远离滑动板(34)的一端竖直转动安装有圆轴(37),楔形板(12)的斜面朝向圆轴(37),L形板(11)随传输机(1)运动,利用楔形板(12)斜面与圆轴(37)配合使延伸板(36)带动滑动板(34)纵向滑动,交错排布的L形板(11)实现滑动板(34)的往复纵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透毫米波雷达车标制造工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岳航齐庆钰赵晔李万军李洪飞王晓东张奇陈伟朋孙达志王煜达郭大兴
申请(专利权)人:亿美汽车光电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