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康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89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术后康复床,包括床板,床板底面的边角处安装有床腿,床板的顶面粘接有承托气垫,承托气垫包括主垫体和气垫,气垫垂直下方的床板上开设有供气孔,床板的底部安装有压力变送器、控制器、气泵,承托气垫上盖装有通风压板,通风压板上开设有进气孔和安装通孔,通风压板一端连接有床头板,且床头板的内部与通风压板的内部相通,床头板上开设有通风槽,通风槽一侧的床头板上安装有抽风扇。通过控制气垫的内压支撑不同体重的病人,使病人身体与通风压板之间保持足够空气流动的间隙,进而使空气在抽风扇的抽吸下沿病人身体表面流动,保证病人体表卫生。表卫生。表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康复床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术后康复床。

技术介绍

[0002]手术过后,处在康复期的病人往往存在行走不便、身体虚弱的问题,通常需要在病床上静卧一段时间进行康复,在长卧的过程中,病人背部躯干长时间与床垫接触,皮肤表面空气循环不畅,造成汗液和油脂的积累,容易滋生细菌,不仅不利于病人的康复,还有可能得新的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康复床,解决现有的康复床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病人皮肤表面空气循环不畅而造成的体表卫生环境变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术后康复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底面的边角处安装有床腿,所述床板的顶面粘接有承托气垫,所述承托气垫包括主垫体和气垫,所述气垫垂直下方的床板上开设有供气孔,所述床板的底部安装有压力变送器、控制器、气泵,所述承托气垫上盖装有通风压板,所述通风压板上开设有进气孔和安装通孔,所述通风压板一端连接有床头板,且所述床头板的内部与通风压板的内部相通,所述床头板上开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一侧的床头板上安装有抽风扇。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控制气垫的内压支撑不同体重的病人,使病人身体与通风压板之间保持足够空气流动的间隙,进而使空气在抽风扇的抽吸下沿病人身体表面流动,保证病人体表卫生。
[0006]为了使不同体重的病人的身体与通风压板之间保持足够的气体流动空间;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床板为内部中空的盒体结构,所述压力变送器的隔离膜片位于床板的内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压力变送器和气泵。
[000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压力变送器的信号反馈下,控制器控制承托气垫以合适的压力支撑不同体重的病人。
[0009]为了稳定的支撑上方的病人;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垫体粘接在床板的顶面,所述气垫的数量为多个,且在主垫体上均匀分布设置。
[001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均匀分布的气垫可为上方的病人提供稳定的支撑。
[0012]为了使气垫稳定的支撑病人;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垫穿过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径大于气垫的外径5—10mm。
[001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间隙配合的安装通孔与气垫可避免气垫受到通风压板的挤压限位。
[0015]为了均匀的带走病人受力躯体上的水汽;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安装通孔等序间隔设置。
[0017]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外部空气可被抽入等序设置的多个进气孔中,进而均匀的带走病人受力躯体上的水汽。
[0018]为了有效的抽吸病人体表积蓄的潮气;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槽的轴线与抽风扇的风道的轴线共线,且通风槽的直径不小于抽风扇的风道的直径。
[0020]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抽风扇工作时可有效的抽吸空气,带走病人体表积蓄的潮气。
[0021]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3为本技术中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通风压板和床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承托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床板;101、供气孔;2、床腿;3、通风压板;4、承托气垫;41、主垫体;42、气垫;5、压力变送器;6、控制器;7、气泵;8、床头板;9、通风槽;10、进气孔;11、安装通孔;12、抽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5所示:一种术后康复床,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底面的边角处安装有床腿2,所述床板1的顶面粘接有承托气垫4,所述承托气垫4包括主垫体41和气垫42,所述气垫42垂直下方的床板1上开设有供气孔101,所述床板1的底部安装有压力变送器5、控制器6、气泵7,所述承托气垫4上盖装有通风压板3,所述通风压板3上开设有进气孔10和安装通孔11,所述通风压板3一端连接有床头板8,且所述床头板8的内部与通风压板3的内部相通,所述床头板8上开设有通风槽9,所述通风槽9一侧的床头板8上安装有抽风扇12,通过控制气垫42的内压支撑不同体重的病人,使病人身体与通风压板3之间保持足够空气流动的间隙,进而使空气在抽风扇12的抽吸下沿病人身体表面流动,保证病人体表卫生,所述床板1为内部中空的盒体结构,所述压力变送器5的隔离膜片位于床板1的内部,所述控制器6电性连接压力变送器5和气泵7,在压力变送器5的信号反馈下,控制器6控制承托气垫4以合适的压力支撑不同体重的病人,所述主垫体41粘接在床板1的顶面,所述气垫42的数量为多个,且在主垫体41上均匀分布设置,均匀分布的气垫42可为上方的病人提供稳定的支撑,所述气垫42穿过安装通孔11,所述安装通孔11的内径大于气垫42的外径5—10mm,间隙配合的安装通孔
11与气垫42可避免气垫42受到通风压板3的挤压限位,所述进气孔10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安装通孔11等序间隔设置,外部空气可被抽入等序设置的多个进气孔10中,进而均匀的带走病人受力躯体上的水汽,所述通风槽9的轴线与抽风扇12的风道的轴线共线,且通风槽9的直径不小于抽风扇12的风道的直径,抽风扇12工作时可有效的抽吸空气,带走病人体表积蓄的潮气。
[0031]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操作人员在控制器6上根据病人体重预设承托气垫4的使用压力,压力变送器5检测反馈床板1、承托气垫4的内压,从而使控制器6控制气泵7的运行状态,以使气垫42以合适的支撑强度对病人身体进行支撑,从而使不同体重的病人在躺卧在本康复床上时,均可与通风压板3的顶面之间保持一个可供空气流动的间隙;通过控制器6启动抽风扇12,运行的抽风扇12通过通风槽9抽吸床头板8、通风压板3内部的空气,外部空气在病人的身体与通风压板3之间流动而吸入进气孔10中,有效的降低病人皮肤表面的潮湿度。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康复床,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底面的边角处安装有床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顶面粘接有承托气垫(4),所述承托气垫(4)包括主垫体(41)和气垫(42),所述气垫(42)垂直下方的床板(1)上开设有供气孔(101),所述床板(1)的底部安装有压力变送器(5)、控制器(6)、气泵(7),所述承托气垫(4)上盖装有通风压板(3),所述通风压板(3)上开设有进气孔(10)和安装通孔(11),所述通风压板(3)一端连接有床头板(8),且所述床头板(8)的内部与通风压板(3)的内部相通,所述床头板(8)上开设有通风槽(9),所述通风槽(9)一侧的床头板(8)上安装有抽风扇(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为内部中空的盒体结构,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慧卿季肖奉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