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92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包括床体,床体的床头位置两侧设有上固定组件,每个上固定组件包括基板、伸缩机构、卡接板以及肩部绑带;基板的轴向长度为覆盖身体头部至肩部位置的长度,基板的上方设有内腔,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和伸缩动力装置,伸缩动力装置设于所述内腔,伸缩动力装置为伸缩杆提供径向移动的动力;卡接板为固定于伸缩杆外端部的与人体头部侧面形态相契合的弧形板体,卡接板的内侧设有缓冲垫;两个肩部绑带为相互卡扣连接的绑带,两个肩部绑带的非卡扣连接端分别连接于两侧的基板的下方。该支架床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以及能有效解决儿童进行各种穿刺换药时身体晃动导致操作困难。身体晃动导致操作困难。身体晃动导致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

技术介绍

[0002]儿童由于其本身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生病,甚至必要时会被安排住院治疗。现在针对儿童住院,一般都有专门的儿童病床,但现有的儿童病床一般主要考虑安全因素,在防坠落等方面做得较好,但在提升医疗护理舒适性方面关注较少。
[0003]为完善病床在医疗护理的舒适性,在专利公开号为CN210785209U公开的一种儿童穿刺换药床,通过在床头位置设置固定儿童肩部和头部的第一固定部和固定儿童的肘、膝和脚的第二固定部,解决了现有儿童穿刺换药床没有固定儿童的机构的技术问题。但是该种支架压在头部和肩部上方,对于一些做头皮穿刺、颈部穿刺或者头颈部的换药时由于支架的阻挡,操作并不方便;第二方面,该床体没有针对病患躯干部位的固定,依旧存在不配合时其身体乱动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医疗工作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以及能有效解决儿童进行各种穿刺换药时身体晃动导致操作困难的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包括床体以及设于床体底部的床腿,所述床体的床头位置两侧设有上固定组件,每个所述上固定组件包括基板、伸缩机构、卡接板以及肩部绑带;所述基板的轴向长度为覆盖身体头部至肩部位置的长度,所述基板的上方设有内腔,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和伸缩动力装置,所述伸缩动力装置设于所述内腔,所述伸缩杆一端从基板一侧插入内腔后连接于所述伸缩动力装置,所述伸缩动力装置为所述伸缩杆提供径向移动的动力;所述卡接板为固定于所述伸缩杆外端部的与人体头部侧面形态相契合的弧形板体,所述卡接板的内侧设有缓冲垫;两个所述肩部绑带为相互卡扣连接的绑带,两个所述肩部绑带的非卡扣连接端分别连接于两侧的基板的下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为管体构造,所述伸缩动力装置包括步进电机、连接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的螺杆以及设于所述螺杆上的滚珠螺母,所述伸缩杆朝向空腔的一端套接于所述滚珠螺母上。
[0008]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基板的步进电机电连接于同一设于所述基板内的控制装置;所述缓冲垫内侧设有压力传感装置,所述压力传感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为包裹有海绵的棉布垫。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床体上部分的板体内设有旋转板体,所述旋转板体的下边缘与所述床体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旋转板体的上方底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上固定组件设于所述旋转板体内。
[00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基板之间的部位向下延伸至床尾设有长条形的垫板,对应于
腰部的垫板两侧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连接有相互卡扣连接的腰部绑带。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床体对应上肢和下肢的部位均设有肢体绑带。
[001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通过头部两侧以及肩部位置固定保证在儿童身体上部稳定的基础上能对头部颈部进行穿刺和换药操作。第二方面该支架床整体包括头部、肩部、腰部以及四肢部的固定点,使用时可根据病患需要穿刺或者换药的部位来进行不同固定点的固定,例如在需要肩部位置操作时,将肩部绑带解开,此时其他固定点的固定依旧使其患者身体稳定固定,其他部位同理,使得该支架床的实用性更佳。
[0015]该儿童支架床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多个固定点分布,固定牢固且使用灵活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上固定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9]请参阅图1

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包括床体1以及设于床体1底部的床腿,床体1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床头板和床尾板。所述床体1的床头位置两侧设有上固定组件,每个所述上固定组件包括基板30、伸缩机构、卡接板32以及肩部绑带39;所述基板30的轴向长度为覆盖身体头部至肩部位置的长度,该处的轴向长度指床体的轴向长度。所述基板30的上方设有内腔33,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34和伸缩动力装置,所述伸缩动力装置设于所述内腔33,所述伸缩杆34一端从基板一侧插入内腔33后连接于所述伸缩动力装置,所述伸缩动力装置为所述伸缩杆34提供径向移动的动力;所述卡接板32为固定于所述伸缩杆34外端部的与人体头部侧面形态相契合的弧形板体,所述卡接板32的内侧设有缓冲垫35;两个所述肩部绑带39为相互卡扣连接的绑带,两个所述肩部绑带39的非卡扣连接端分别连接于两侧的基板30下方。
[0020]具体方案中,所述伸缩杆34为管体构造,所述伸缩动力装置包括步进电机36、连接所述步进电机36输出端的螺杆37以及设于所述螺杆37上的滚珠螺母38,所述伸缩杆34朝向空腔33的一端套接于所述滚珠螺母38上。所述步进电机带动螺杆转动,滚珠螺母沿螺杆轴线方向直线运动,使得伸缩杆进行伸缩运动。
[0021]两侧所述基板30的步进电机36电连接于同一设于所述基板30内的控制装置4;所述缓冲垫35内侧设有压力传感装置6,所述压力传感装置6与所述控制装置4相连接。通过控制装置4的输出控制,两个伸缩动力装置进行反向的同步直线驱动,两侧的卡接板实现夹持和松开的动作。
[0022]所述缓冲垫35为包裹有海绵的棉布垫,也可以为硅胶垫或者其他软质垫片。缓冲垫35内侧可设置多个突起,增加摩擦力,使夹持更加牢固。
[0023]所述基板30为矩形构造的长条形,其下部内侧为缺角形态,使得两个基板下部之间具有足够的宽度,可以适应更多的患者体型。
[0024]所述床体1上部分的板体内设有旋转板体7,所述旋转板体7的下边缘与所述床体1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旋转板体7的上方底部设有升降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上固定组件设于所述旋转板体7内。
[0025]两个所述基板30之间的部位向下延伸至床尾设有长条形的垫板9,所述垫板可采用防水的软质垫板,如表面做防水处理的泡沫垫、包裹防水布料的聚酯纤维、棉质夹层垫或者硅胶垫,该类型材料选用现有技术即可;对应于腰部的垫板9两侧设有滑槽90,两个所述滑槽90连接有相互卡扣连接的腰部绑带91。
[0026]所述床体1对应上肢和下肢的部位均设有肢体绑带92。所述肢体绑带92可直接采用固定好的弹力绷带,使用时直接将四肢伸入即可,操作快捷;同时也不排除采用相互卡扣连接的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肩部绑带、腰部绑带以及肢体绑带可采用自然纤维制成的弹力绷带裁成,为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大摩擦力,绑带外面还可包裹有棉质套体。该处所述的绑带卡扣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各种卡扣连接结构。
[0028]使用时,患者直接躺在垫板上,根据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包括床体以及设于床体底部的床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的床头位置两侧设有上固定组件,每个所述上固定组件包括基板、伸缩机构、卡接板以及肩部绑带;所述基板的轴向长度为覆盖身体头部至肩部位置的长度,所述基板的上方设有内腔,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和伸缩动力装置,所述伸缩动力装置设于所述内腔,所述伸缩杆一端从基板一侧插入内腔后连接于所述伸缩动力装置,所述伸缩动力装置为所述伸缩杆提供径向移动的动力;所述卡接板为固定于所述伸缩杆外端部的与人体头部侧面形态相契合的弧形板体,所述卡接板的内侧设有缓冲垫;两个所述肩部绑带为相互卡扣连接的绑带,两个所述肩部绑带的非卡扣连接端分别连接于两侧的基板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辅助儿童支架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为管体构造,所述伸缩动力装置包括步进电机、连接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的螺杆以及设于所述螺杆上的滚珠螺母,所述伸缩杆朝向空腔的一端套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鑫王淑君张庆庆陈漫丽孙凤张俊琳芦嘉欣刘晓玉耿丽丁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