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及显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747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及显示方法,所述侵蚀剂由高锰酸钾、浓盐酸、浓硫酸、三氯化铁和超纯水组成;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侵蚀剂;(2)切取304不锈钢试样,将待检面研磨后抛光呈镜面,且无划痕及污物,用水和酒精冲洗干净后,然后吹干;(3)将步骤(2)制备的试样抛光面浸入侵蚀剂进行腐蚀;(4)清洁:去除腐蚀后的金相试样待检面表面的紫黑色附着物,然后用水和酒精冲洗后吹干;(5)在显微镜下观察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侵蚀剂,配制简单,使用方便,试验结果良好,侵蚀面均匀,奥氏体晶界清晰完整,极易在实验室中推广使用。极易在实验室中推广使用。极易在实验室中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及显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相样品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及显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304不锈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Cr

Ni系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特性;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能好,无热处理硬化现象(使用温度

196℃~800℃),为国家认可的食品级用不锈钢,大批量应用在餐饮、机械、建筑等方面。
[0003]奥氏体晶粒的大小称为奥氏体晶粒度。晶粒大小对钢件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有重大影响。准确测量晶粒度级别数对制定及改进材料轧制及热处理工艺有重要价值,可帮助生产人员制定合理的轧制及热处理工艺,从而更好地细化晶粒,以满足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的要求。经用多种侵蚀剂对304不锈钢试样进行侵蚀,效果均不理想,获得的组织孪晶显示明显,部分奥氏体晶粒晶界显示不全,且整个观察面腐蚀产物覆盖较多,严重影响了晶粒度级别数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及显示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由4.5g高锰酸钾,3ml浓盐酸,18~20ml浓硫酸,1g三氯化铁,180~200ml超纯水混合组成。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高锰酸钾、浓盐酸、浓硫酸、三氯化铁均为分析纯,其中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7%,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侵蚀剂:侵蚀剂由高锰酸钾4.5g,浓盐酸3ml,浓硫酸18~20ml,三氯化铁1g,超纯水180~200ml混合组成;(2)试样制备:切取304不锈钢试样,将待检面研磨抛光至呈镜面无划痕,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酒精冲洗,然后吹干;(3)试样侵蚀:将步骤(1)制备的侵蚀剂用水浴锅加热至85~95℃,将步骤(2)制备的试样抛光面朝上放入侵蚀剂中,保证侵蚀剂液面超过试样,加热侵蚀时间为10~25min;(4)试样清洗:将步骤(3)侵蚀后的试样取出,用冲洗,同时用脱脂棉反复擦拭,或在抛光机上轻轻抛拭,以去掉腐蚀过程中试样腐抛光面附着的紫黑色物质,最后用水和酒精冲洗吹干;(5)在显微镜下观察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
[000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显示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高锰酸钾、浓盐酸、浓硫酸、三氯化铁均为分析纯,其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7%,硫酸的质
量分数为98%。
[000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显示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侵蚀剂制备过程如下:将浓硫酸缓慢倒入超纯水中,然后加入高锰酸钾、三氯化铁和盐酸,搅拌均匀即可。
[001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显示方法,其中:步骤(2)所述试样检验面面积为250mm2左右,试样高度10~15mm为宜。
[001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显示方法,其中:步骤(2)所述待检面研磨抛光的具体操作如下:将试样待检面依次在180#、400#、800#、1000#水磨砂纸上由粗至细研磨,再在带背胶的丝绸抛光布上喷洒粒度为2.5μm的金刚石抛光剂进行抛光,抛光至试样呈镜面,且无划痕。
[001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在有通风橱的试验室进行,采用水浴加热方式,侵蚀温度为85~95℃。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304不锈钢为轧态工艺下取样。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从选择制备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侵蚀剂出发,使得304不锈钢原奥氏体晶粒晶界清晰完整,在测量晶粒度过程中,彻底排除了晶粒内孪晶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可获得精确的晶粒度级别数。
[0015]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侵蚀剂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容易在实验室中推广使用,可在行业内发挥较大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方法显示的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图2为实施例2方法显示的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图3为实施例3方法显示的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图4为实施例4方法显示的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图5为实施例5方法显示的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0018]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侵蚀剂制备:将18ml硫酸沿玻璃棒缓慢倒入180ml超纯水中,再加入4.5g高锰酸钾,1g三氯化铁,3ml盐酸,搅拌均匀。
[0019]2)试样制备:切取轧制后的304不锈钢试样,将试样待检面依次在180#、400#、800#、1000#水磨砂纸上由粗至细研磨,再在带背胶的丝绸抛光布上喷洒粒度为2.5μm的金刚石抛光剂进行抛光,直至抛光面呈镜面,且无划痕,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酒精冲洗,然后用吹风机吹干。
[0020]3)试样侵蚀:在有通风橱的实验室,打开通风橱,将制备好的侵蚀剂倒入烧杯中。
烧杯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水浴锅加热到85℃后保温,将制备好的试样抛光面朝上放入侵蚀剂中,保证侵蚀剂液面超过试样,加热侵蚀时间为20min。
[0021]4)试样清洗:将侵蚀后的试样取出,用自来水冲洗试样,同时用脱脂棉反复擦拭腐蚀面产生的紫黑色物质,且边擦拭边观察,直至紫黑色物质消失,最后用水和酒精清洗后吹干。
[0022]5)在显微镜下观察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如图1所示,可见奥氏体晶粒晶界清晰完整。
实施例2
[0023]以轧态工艺下304不锈钢试样为例,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侵蚀剂制备:将18ml硫酸沿玻璃棒缓慢倒入190ml超纯水中,再加入4.5g高锰酸钾,1g三氯化铁,3ml盐酸,搅拌均匀。
[0024]2)试样制备:切取轧制后的304不锈钢试样,将试样待检面依次在180#、400#、800#、1000#水磨砂纸上由粗至细研磨,再在带背胶的丝绸抛光布上喷洒粒度为2.5μm的金刚石抛光剂进行抛光,直至抛光面呈镜面,且无划痕,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酒精冲洗,然后用吹风机吹干。
[0025]3)试样侵蚀:在有通风橱的实验室,打开通风橱,将制备好的侵蚀剂倒入烧杯中。烧杯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水浴锅加热到90℃后保温,将制备好的试样抛光面朝上放入侵蚀剂中,保证侵蚀剂液面超过试样,加热侵蚀时间为10min。
[0026]4)试样清洗:将侵蚀后的试样取出,用清水冲洗后,在抛光机上轻轻抛拭去掉试样表面附着的紫黑色物质,抛光机转速为250r/min,注意抛光力度要轻,且边抛拭边观察,最后用水和酒精清洗后吹干。
[0027]5)在显微镜下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侵蚀剂由高锰酸钾、浓盐酸、浓硫酸、三氯化铁和超纯水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侵蚀剂的具体配比为:高锰酸钾4.5g,浓盐酸3ml,浓硫酸18~20ml,三氯化铁1g,超纯水180~200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锰酸钾、浓盐酸、浓硫酸、三氯化铁均为分析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7%,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侵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304不锈钢试样为轧态工艺下取样。6.一种304不锈钢原奥氏体组织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侵蚀剂:侵蚀剂由高锰酸钾4.5g,浓盐酸3ml,浓硫酸18~20ml,三氯化铁1g,超纯水180~200ml混合组成;(2)试样制备:切取304不锈钢试样,将待检面研磨抛光至呈镜面且无划痕,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酒精冲洗,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冉谷秀锐安治国白丽娟赵楠王程明严文谨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