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710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右侧侧壁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外表上设有刻度对准器,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设有装置底座,整个装置高度自动化,从投入原料至成品液体收纳,无需人工进行频繁操作,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与便捷性,避免了现有传统的分离工艺设备采用一个可以容纳大量溶液的沉淀罐,然后在罐体的容腔内置入一根吸管,将肝素钠药液上层的废水抽走而得到肝素钠药液,这会导致若不是平视在分界线上,会将大量的肝素钠药液抽走,造成财产损失,且大部分过程多为人工进行,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制药
,尤其涉及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肝素钠是粘多糖硫酸酯类抗凝血药,肝素钠是由猪或牛的肠粘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属粘多糖类物质。肝素钠是粘多糖硫酸脂类抗凝血药,并且是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
[0003]肝素钠是临床上使用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抗凝剂,肝素钠在生物体内与蛋白的复合物形式出现。这种复合物没有抗凝血活性,只有将其单独分离出来才能表现出抗凝血活性。肝素钠在生物界分布广泛,存在于高等哺乳动物中,如猪、牛、羊等的肺部组织、肠组织中。目前国内外公认安全的肝素钠来源是从猪小肠中提取,常见的分离方式需要将猪小肠进行刮肠、碾碎、酶解或盐解等方式,形成小肠的黏膜溶液,将肝素钠释放出来,再加入树脂进行吸附。
[0004]目前,在肝素钠制备的沉淀工艺过程中,沉淀罐内肝素钠半成品(肝素钠药液)形成后,需要将肝素钠药液与药液上层的液体(称“废水”)进行分离,才能在后期处理中得到块状的肝素钠。
[0005]现有传统的分离工艺设备采用一个可以容纳大量溶液的沉淀罐,然后在罐体的容腔内置入一根吸管,将肝素钠药液上层的废水抽走而得到肝素钠药液,这会导致若不是平视在分界线上,会将大量的肝素钠药液抽走,造成财产损失,且大部分过程多为人工进行,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我们提出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现有传统的分离工艺设备采用一个可以容纳大量溶液的沉淀罐,然后在罐体的容腔内置入一根吸管,将肝素钠药液上层的废水抽走而得到肝素钠药液,这会导致若不是平视在分界线上,会将大量的肝素钠药液抽走,造成财产损失,且大部分过程多为人工进行,工作效率低下。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右侧侧壁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外表上设有刻度对准器,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设有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部设有废液吸附机构,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前端和背侧上均设有移动滑轨,两个所述移动滑轨之间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装置底座的底部设有出料仓,所述出料仓的右侧壁上设有电磁阀,所述出料仓的右侧设有第一加压泵,所述第一加压泵的右侧设有第二加压泵,所述装置外壳的右侧设有成品贮藏机构;
[0009]所述废液吸附机构包括安装板、第二电机、缠绕桩、废液吸附软管、连接块、废液吸附硬管、吸附头和管路保护壳,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右侧设有
管路保护壳,所述管路保护壳的内部设有缠绕桩,所述缠绕桩上设有废液吸附软管,所述废液吸附软管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有废液吸附硬管,所述废液吸附硬管的底部设有吸附头;
[0010]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拉手、密封板、密封层、过滤网和移动滑块,所述拉手的右侧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外表面均设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的右侧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正面和背侧均设有移动滑块。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外壳的左侧侧壁且靠近顶部处设有反应液输送管,所述反应液输送管的下方设有肝纳素原液输送管。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反应液输送管可将反应液自动输送至装置内部,肝纳素原液输送管可将肝纳素原液输送至装置内部,无需人工攀爬至装置顶部进行倾倒,省时省力。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肝纳素原液输送管的下方设有第一电机保护壳,所述第一电机保护壳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本体,所述第一电机本体的输出端设有搅拌桩,所述第一电机本体的输出端贯穿装置外壳的左侧壁,所述搅拌桩与第一电机本体之间转动连接。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第一电机可带动搅拌桩对装置内部的原液进行搅拌,加快反应速率。
[00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管路保护壳的左侧侧壁,所述废液吸附软管与连接块之间为可拆卸设计,所述废液吸附硬管与吸附头之间为可拆卸设计,所述第二电机与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缠绕桩的一端贯穿管路保护壳的右侧侧壁。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第二电机可带动缠绕桩进行转动,使得废液吸附软管可根据废液的深度进行调节。
[00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出料仓与第一加压泵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加压泵与第二加压泵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上均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成品贮藏机构与第二加压泵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可将过滤后的肝纳素液体输送至成品贮藏机构。
[001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为斜坡式设计。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中,使用者可通过观察窗对装置内部进行查看,当查看到液体的分界线时,使用者只需将吸附头接触到废水并开始进行抽取,当废水的余量到达所对应的刻度对准器的刻度线即可,且过滤机构可直接通过拉手将过滤网拉出进行更换和处理,反应液输送管可将反应液自动输送至装置内部,肝纳素原液输送管可将肝纳素原液输送至装置内部,无需人工攀爬至装置顶部进行倾倒,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整个装置高度自动化,从投入原料至成品液体收纳,无需人工进行频繁操作,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与便捷性,避免了现有传统的分离工艺设备采用一个可以容纳大量溶液的沉淀罐,然后在罐体的容腔内置入一根吸管,将肝素钠药液上层的废水抽走而得到肝素钠药液,这会导致若不是平视在分界线上,会将大量的肝素钠药液抽走,造成财产损失,且大部分过程多为人工进行,工作效
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的装置外壳解剖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的过滤机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的观察窗示意图。
[0026]图例说明:1、装置外壳;101、观察窗;102、刻度对准器;2、反应液输送管;3、肝纳素原液输送管;4、第一电机保护壳;5、第一电机本体;6、搅拌桩;7、装置底座;8、废液吸附机构;81、安装板;82、第二电机;83、缠绕桩;84、废液吸附软管;85、连接块;86、废液吸附硬管;87、吸附头;88、管路保护壳;9、移动滑轨;10、过滤机构;1001、拉手;1002、密封板;1003、密封层;1004、过滤网;1005、移动滑块;11、出料仓;12、电磁阀;13、第一加压泵;14、第二加压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肝素钠药液与废液分离的沉淀过滤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右侧侧壁上设有观察窗(101),所述观察窗(101)的外表上设有刻度对准器(102),所述装置外壳(1)的底部设有装置底座(7),所述装置外壳(1)的顶部设有废液吸附机构(8),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的前端和背侧上均设有移动滑轨(9),两个所述移动滑轨(9)之间设有过滤机构(10),所述装置底座(7)的底部设有出料仓(11),所述出料仓(11)的右侧壁上设有电磁阀(12),所述出料仓(11)的右侧设有第一加压泵(13),所述第一加压泵(13)的右侧设有第二加压泵(14),所述装置外壳(1)的右侧设有成品贮藏机构(18);所述废液吸附机构(8)包括安装板(81)、第二电机(82)、缠绕桩(83)、废液吸附软管(84)、连接块(85)、废液吸附硬管(86)、吸附头(87)和管路保护壳(88),所述安装板(81)的顶部设有第二电机(82),所述第二电机(82)的右侧设有管路保护壳(88),所述管路保护壳(88)的内部设有缠绕桩(83),所述缠绕桩(83)上设有废液吸附软管(84),所述废液吸附软管(84)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块(85),所述连接块(85)的底部设有废液吸附硬管(86),所述废液吸附硬管(86)的底部设有吸附头(87);所述过滤机构(10)包括拉手(1001)、密封板(1002)、密封层(1003)、过滤网(1004)和移动滑块(1005),所述拉手(1001)的右侧设有密封板(1002),所述密封板(1002)的外表面均设有密封层(1003),所述密封层(1003)的右侧设有过滤网(1004),所述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刚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星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