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组件和运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01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航天飞行器装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和运载器,其中,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多个定位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定位件对应的定位孔;其中,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的定位件的长度依次递减。该结构通过第一壳体上四个象限区域处长度依次递减的定位件,在定位件端部导向锥面的引导下依次校正因壳体微变形导致的定位孔错位量,从而保证四个定位件依次进入定位孔,让第二壳体对接面上每一个象限区域内的连接孔的错位量得到修正后,连接螺栓顺利进入对连接孔内,保证固体运载器弱刚性壳体对接面顺利贴合,从而实现对接面顺利对接的目的,操作可靠、高效、便捷。便捷。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组件和运载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飞行器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运载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固体运载器运载能力的不断提升,负责结构承力的壳体直径越来越大。大型固体运载器因结构尺寸大、重量重等特点一般在水平状态下对接,因壳体在直径方向存在微变形等因素,壳体的弱刚性特征随着壳体直径的增大越来越明显,导致对接面定位销孔及连接螺栓孔难以对正,给固体运载器上大型弱刚性壳体对接装配带来较大难度,对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的两个壳体之间可以实现高效,精准对接。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运载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0006]第一壳体、第二壳体;
[0007]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多个定位件;
[0008]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件对应的定位孔;
[0009]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的定位件的长度依次递减。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件安装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任意一个壳体上,定位孔设置在另一个壳体上并与定位件对应,由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一般为大型的弱刚性壳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一般是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拼接,定位件优选的安装方式是设置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端部的对接面上,例如,我们设定第一壳体为后舱壳体,第二壳体为前舱壳体,定位件安装在第一壳体(后舱壳体)的第一对接面上时,定位孔就设置在第二壳体(前舱壳体)的第二对接面上,定位件的作用主要是对第一壳体(后舱壳体)、第二壳体(前舱壳体)进行拼接定位,保证第一壳体(后舱壳体)、第二壳体(前舱壳体)在拼接时,其对接面能精准对齐,本申请第一壳体(后舱壳体)上的定位件的长度依次递减,在第一壳体(后舱壳体)、第二壳体(前舱壳体)的对接面逐步靠拢时,第一壳体(后舱壳体)上最长的定位件插入到第二壳体(前舱壳体)上对应的定位孔内,然后,第二长度的定位件插入到对应的定位孔内,直到最短的定位件插入到对应的定位孔内后,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的对接面即可完成初步对接,同时通过多个定位件可以保证对接的精准性。
[0011]进一步,所述定位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定位件分别为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第四定位件;
[0012]其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端部的第一象限区域处,所述第二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端部的第二象限区域处,所述第三定位件
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端部的第三象限区域处,所述第四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端部的第四象限区域处。
[0013]其中,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第四定位件的长度依次递减,长度递减值的范围为0~5mm。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为大型弱刚性壳体结构,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在被吊装拼接的过程中,两者的壳体会有轻微的形变,本申请的设计是在第一壳体(后舱壳体)的对接面的四个象限区域处最少安装一个定位件,四个定位件对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对接面的四个象限区域进行定位,由于四个定位件的长度依次递减,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的对接面相互靠拢时,四个定位件依次对对接面的四个象限区域的形变进行修正,保证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的对接面精准对齐并拼接到一起。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设有多个连接螺栓,所述第二壳体或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对应的连接孔。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螺栓主要是对拼接后的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起到紧固的作用,多个连接螺栓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环向均匀排布,连接螺栓的数量优选为24个,四个定位件依次对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的对接面的四个象限区域的形变进行修正后,一个对接面上的连接螺栓的端部与另一个对接面上的连接孔会处于对齐的状态,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的对接面精准对齐后,连接螺栓插入到固定孔内即可,连接螺栓与连接孔固定连接后,可以保证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拼接后的牢固性。
[0017]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第四定位件分别与所述定位孔的配合间隙为0.1mm~0.2mm,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连接孔的安装间隙为1mm~2mm。
[0018]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第四定位件均为定位销,定位销的端部配备锁紧螺母,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第四定位件能够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销起到定位作用,锁紧螺母对安置后的定位销起到固定锁紧的作用。
[0020]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第四定位件以及所述连接螺栓的端部均设有导向面,导向面优选为导向锥面。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第四定位件的端部带有导向锥面后,方便插入到定位孔内。
[0022]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第四定位件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端面上依次布设;
[0023]其中,所述第四定位件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端面上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重心的下方处,所述第四象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重心的下方。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本身的弱刚性特性,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在被吊装拼接的过程中,两者的壳体会有轻微的形变,尤其以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的底部区域变形严
重,因此,将第四象限区域设定为第一壳体(后舱壳体)、第二壳体(前舱壳体)的重心下方区域处,第四定位件作为最后一个定位件对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下方的变形区域进行修正。
[0025]进一步,所述第四定位件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螺栓的长度。
[00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四个定位件和连接螺栓在第一壳体(后舱壳体)上安装后,由于连接螺栓的长度小于各个定位件的长度,四个定位件依次插入到对应的定位孔内进行定位时,连接螺栓的端部不会碰触到第二壳体(前舱壳体)的对接面,在第一壳体(后舱壳体)和第二壳体(前舱壳体)吊装对接的过程中出现晃动时,最短的定位件未插入到定位孔前,连接螺栓的端部均不会碰触到第二壳体(前舱壳体),这样的话,就不会影响到各个定位件的定位操作工序。
[002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运载器,包括上述的壳体组件。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多个定位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件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的定位件的长度依次递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定位件分别为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第四定位件;其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端部的第一象限区域处,所述第二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端部的第二象限区域处,所述第三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端部的第三象限区域处,所述第四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端部的第四象限区域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第四定位件的长度依次递减,长度递减值的范围为0~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第四定位件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端面上依次布设;其中,所述第四定位件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德廷付忠奎陈建平黄进金磊董萌黄拓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