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007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捕蝇器,包括:托盘;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分别开设于所述托盘的外侧面的三周,所述第一卡接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口;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面的底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件的内侧面,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的外侧面的顶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口的内侧面,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捕蝇器,通过托盘、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口、凸台、支撑杆、第一卡接板、第二卡接板、第三卡接板、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等结构相互进行配合,方便使用者对结构进行更换,并且可以进行拆卸方便进行运输,降低了成本,从而更加适应全面推广。从而更加适应全面推广。从而更加适应全面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捕蝇器


[0001]本技术涉及驱蝇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捕蝇器。

技术介绍

[0002]苍蝇,双翅目蝇科的一种动物。苍蝇分布于世界各地,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前蛹、蛹、成虫几个时期。它的触角短,仅3节,末节末端有节鞭或末节背面有一根羽状刚毛,称触角芒,口器为舔吸式。苍蝇用6只脚行走。苍蝇身体左右两侧的前、后脚与对侧的中脚组成1个“三角形。
[0003]目前,驱杀苍蝇的器具很多,但多数离不开农药交流,电触杀手段,给人们留下一种恐惧或危险感,虽然也有悬挂式座地捕蝇器,但是有的结构死板,不便更换组件,不便包装运输,从而导致成本过高,影响全面推广。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捕蝇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捕蝇器,解决了不方便对结构进行更换和不便进行包装运输,从而增加使用成本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捕蝇器,包括:
[0007]托盘;
[0008]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分别开设于所述托盘的外侧面的三周,所述第一卡接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口;
[0009]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面的底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内侧面,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的外侧面的顶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口的内侧面,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接板,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卡接板;
[0010]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固定圈的外侧面的三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的一侧卡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面的中间,所述第二卡接件的底部的内侧面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板的外侧面;
[0011]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二固定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固定圈的外侧面的三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卡接件,所述第三卡接件的一侧的内侧面卡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面的顶部,所述第三卡接件的顶部的内侧面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板的外侧面。
[0012]优选的,所述托盘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贯穿槽,所述托盘的内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侧面套设有第一纱网,所述第一纱网的外侧面套设有安装圈。
[0013]优选的,所述托盘的底部的三周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侧面卡接有饵盘。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外侧面套设有第二纱网,所述第二纱网的底部的内部设置有拉绳。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三卡接件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
[0016]优选的,所述饵盘的内侧面设置有金属网,所述金属网的顶部的三周均固定安装有挂耳。
[0017]优选的,所述挂耳的底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饵盘的顶部。
[00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捕蝇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捕蝇器,通过托盘、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口、凸台、支撑杆、第一卡接板、第二卡接板、第三卡接板、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等结构相互进行配合,方便使用者对结构进行更换,并且可以进行拆卸方便进行运输,降低了成本,从而更加适应全面推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捕蝇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托盘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托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的托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所示的支撑杆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所示的第一固定圈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1所示的第二固定圈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捕蝇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1、托盘,11、贯穿槽,12、第一卡接槽,13、第一卡接口,14、凸台,15、限位块,16、饵盘,17、安装圈,18、第一纱网,2、第二纱网,21、拉绳,3、支撑杆,31、第一卡接板,32、第二卡接板,33、第三卡接板,4、第一固定圈,41、第二卡接件,5、第二固定圈,51、第三卡接件,52、连接杆,6、金属网,61、挂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第一实施例
[003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捕蝇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托盘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托盘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托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支撑杆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第一固定圈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第二固定圈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一种捕蝇器,包括:托盘1;
[0033]第一卡接槽12,所述第一卡接槽12分别开设于所述托盘1的外侧面的三周,所述第一卡接槽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口13;
[0034]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外侧面的底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12的内侧面,所述支撑杆3的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卡接板31,所述第一卡接板31的外侧面的顶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口13的内侧面,所述支撑杆3的一侧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接板32,所述支撑杆3的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卡接板33;
[0035]第一固定圈4,所述第一固定圈4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固定圈4的外侧面的三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接件41,所述第二卡接件41的一侧卡接于所述支撑杆3的外侧面的中间,所述第二卡接件41的底部的内侧面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板32的外侧面;
[0036]第二固定圈5,所述第二固定圈5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固定圈5的外侧面的三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卡接件51,所述第三卡接件51的一侧的内侧面卡接于所述支撑杆3的外侧面的顶部,所述第三卡接件51的顶部的内侧面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板33的外侧面。
[0037]所述托盘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贯穿槽11,所述托盘1的内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凸台14,所述凸台14的外侧面套设有第一纱网18,所述第一纱网18的外侧面套设有安装圈17。
[0038]所述托盘1的底部的三周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的内侧面卡接有饵盘16。
[0039]所述支撑杆3的外侧面套设有第二纱网2,所述第二纱网2的底部的内部设置有拉绳21。
[0040]所述第三卡接件5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2。
[0041]所捕捉的苍蝇可作为鸡、鸭等家禽的食物来源(高蛋白饲料),可以提高家禽抗病能力;
[0042]整体采用白色为主,是考虑苍蝇习性;
[0043]整个捕蝇器,用一个大的第二纱网2罩住,在托盘1下,拉紧绳索,形成一个封闭的捕蝇空间,饵盘16与托盘1之间留一些空间,便于被吸引来的苍蝇进入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分别开设于所述托盘的外侧面的三周,所述第一卡接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口;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面的底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内侧面,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的外侧面的顶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口的内侧面,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接板,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卡接板;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固定圈的外侧面的三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的一侧卡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面的中间,所述第二卡接件的底部的内侧面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板的外侧面;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二固定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固定圈的外侧面的三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卡接件,所述第三卡接件的一侧的内侧面卡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面的顶部,所述第三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亚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裕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