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夜视融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夜视图像融合
,具体为一种红外夜视融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光夜视仪的优点是视觉感受接近可见光,能很好地识别对于可见光反射率不一样的物体,层次感较强,缺点是对于温度不敏感,难以探测到隐蔽的目标,微光视距受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视距较近;红外热成像仪的优点是对于温度很敏感,能很好地探测到温差目标,且探测距离远,有穿透烟雾等能力,识别伪装能力强,缺点是图像层次感不强,对于温度很接近的场景目标难以识别。把微光与红外两种传感器的图像进行融合,使信息得到互补,能增强场景理解,突出目标,有利于在隐藏、伪装和迷惑的军用背景下更快更精确地探测目标,同时将融合图像显示成适合人眼观察的自然形式,可明显改善人眼的识别性能,减少操作者的疲劳感。
[0003]红外/微光图像融合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它将微光图像场景细节丰富、红外图像目标和背景对比度强的优点综合到一幅图像中,从而使观察者能够得到某一场景更准确、全面、可靠的图像信息。然而,融合后所得到的图像质量以及融合速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夜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分别利用微光摄像装置与夜视摄像装置,同时获取观测区域的微光夜视图像和红外图像;然后将获取的微光夜视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融合,生成融合图像;具体步骤包括,S1、采集夜视分波段源图像;S2、分别对夜视分波段的微光夜视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对微光夜视图像做增强、信噪比处理、噪声去除、失真校正,处理图像的均衡和滤波;S3、源图像间组合得到处理后图像;S4、将处理后图像映射到彩色空间,融合得到彩色夜视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夜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像增强器将其能量放大增强后,经过电路控制的电光滤波器后可获得不同颜色状态(红、绿、蓝)的增强的视场图像,最终人眼通过目镜观察到彩色夜视图像;此过程需保持控制电路产生高频信号控制电光滤波器,从而视觉中形成的图像不会闪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夜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光和红外图像进行融合的方程如下:其中,E是增强后;I
I
是使感受定标中心的输入图像;I2是使感受野周边抑制的输入图像;G(s)为高斯函数的缩写形式;i,j为像素位置;A,C为调节参量;与红外热像仪图像融合后获得具有自然感彩色的彩色夜视图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夜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光和红外在于不同的波长进行成像,同步探测目标后进行成像,同步检测目标的二维几何空间与一维光谱信息,利用权利要求3中的融合方式进行处理,利用各种信道中的有用信息合成图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夜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图像处理,包括信噪比处理,其中信噪比处理具体为在低照度下,探测器所拍摄到的图像信噪比较低,极低照度下甚至会形成负dB信噪比(信噪比小于1)图像;此时来自目标场景的信号极弱,几乎被噪声淹没,属于夜视成像中典型的“看不见”现象;负dB信噪比信号反演成像技术基于同一信号源反射(辐射)能量短时恒定特性,以及固定图案噪声(暗电流噪声和非均匀性)短时不变特性,建立帧间目标场景信号、非均匀性噪声、动态噪声、成像投影矩阵间的互相关理论模型,利用同源信号在帧间和空间不同像元的相关性,从原始负dB信噪比图像中将目标场景信号计算反演出来,信噪比可提升一个数量级甚至更高,最终获得清晰的目标图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外夜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失真校正的预处理步骤包括:对于红外夜视图像,其噪声主要由像元离散性引起的图像非均匀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健,刘春华,位小龙,王懿斌,莫志君,黄广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国画上海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