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696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方法,从不同维度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评估体系,针对管理体制建设、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科普宣传等方面,全面评估保护管理成效,解决了当前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评估中准确性低、全面性差的问题。全面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多样性管理成效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评估可以从侧面反映某一区域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在管理体制建设、科学研究、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成果,并根据现有成果分析潜在问题,针对该区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提出有效建议。
[0003]现有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方法侧重于野生物动植物的保护成效,例如现有技术《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案例研究》仅采用单一地的打分形式进行定量分析,主观性较高,且其仅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较为单一的区域进行评估,其指评估标不够全面、完善,普适性不强,不能体现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其他类型区域内的管理成效。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全面、普适性更强的生物多样性管理成效的评估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更全面、完善的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管理成效的评估方法,其结合了生物多样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创造性地从不同维度指标(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公共服务和保护成效三个方面)构建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估体系,同时基于该评估体系生成了包含评分结果、保护成效评价报告的评估结果,其解决了当前生物多样性管理成效评估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同时通过该评估方法能直观发现生物多样性管理中存在的短板,提升了生物多样性管理工作的成效。
[0005]一种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具体包括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公共服务和保护成效3个一级指标;
[0007]其中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包括管理体系、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巡护监测、行政监管、宣传、投入保障、科研合作8个二级指标;管理体系包括是否设立管理部门1个三级指标;管理队伍包括人员情况和职业培训2个三级指标;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计划总结、制度建设2个三级指标,工作计划总结是指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相关的年度计划、月度计划、行动规划、年度总结的情况,制度建设是指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相关的管理办法、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奖励机制的情况;巡护监测包括是否开展巡护巡查、监测活动、监测档案、生态点位监测情况、监测执行情况、是否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是否外来物种监测报告7个三级指标;行政监管包括许可证监管、违法活动监管、野生动物致害赔偿、疫源疫病监管防控、资源破坏5个三级指标;宣传包括科普宣传活动、宣传资料、媒体报道3个三级指标;投入保障包括资金筹措情况和资金完成情况2个三级指标;科研合作包括合作交流和科研项目成果2个三级指标;
[0008]其中公共服务包括自然教育和社会参与2个二级指标;具体地自然教育包括自然教育活动、自然教育设施协调条状况、自然教育体验满意度3个三级指标;社会参与包括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参与是指是否有社会团体或个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活动、公众是否有举报检举野生动植物违法活动的途径;
[0009]其中保护成效包括野生植物多样性状况、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状况、野生动物多样性状况、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状况4个二级指标;野生植物多样性状况包括野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保护物种丰富度、保护物种栖息地面积3个三级指标;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状况包括保护物种就地保护、保护物种迁地保护2个三级指标;野生动物多样性状况包括野生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保护物种丰富度、保护物种栖息地面积3个三级指标;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状况包括保护物种就地保护、保护物种迁地保护、野生动物救助保护3个三级指标;
[0010]步骤二、根据上述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评估体系,获取各个三级指标对应的数据;
[0011]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所获取的数据,生成评估结果;其中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和公共服务中数据为结构化数据,该结构化数据为分值,保护成效中的三级指标设定为非结构化数据,该非结构化数据包含数字和文字;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和公共服务两部分中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评分结果,保护成效中三级指标中非结构化数据形成保护成效评价报告,评分结果、保护成效评价报告形成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结果。
[0012]进一步的,步骤三中所述管理成效和公共服务两部分三级指标中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评分结果,其中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权重为80%,具体地管理成效所包含的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管理体系5%、管理队伍5%、管理制度5%、巡护监测40%、行政监管25%、宣传10%、投入保障5%、科研合作5%;而公共服务的权重为20%,具体地公共服务所包含的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自然教育60%、社会参与40%。
[0013]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构建了一套系统、科学、有效、客观的符合一定区域实际情况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因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维度广且各指标间互相关联,通过评分和文字说明的方式评估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支撑体系、科学研究、保护成效、公共服务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寻找问题和短板,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提升,进而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从侧面反映某一区域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在管理体制建设、科学研究、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直观清晰的分析潜在问题。本专利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采用评分法与文字说明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多种方式结合以保证内容完整,客观合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5]评估内容具体包括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保护成效和公共服务3个一级指标,针对管理体制建设、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科普宣传等方面,评估保护管理成效,具体参见表1、表2。
[0016]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包括管理体系、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巡护监测、行政
监管、宣传、投入保障、科研合作8个二级指标,主要评估区域内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设立情况、管理队伍组建情况、管理体制建立情况、巡护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行政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宣传活动情况、投入保障情况、科研合作工作开展情况等。
[0017]公共服务包括自然教育和社会参与2个二级指标,主要评估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相关自然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和社会公众参与情况。
[0018]保护成效包括野生植物多样性状况、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状况、野生动物多样性状况、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状况4个二级指标,主要评估区域内野生动植物丰富度、保护物种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情况等。
[0019]表1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评估指标及分值表
[0020][0021][0022][0023]表2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评估指标之保护成效评价报告
[0024][0025][0026]该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评估指标共3个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具体包括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公共服务和保护成效3个一级指标;其中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管理成效包括管理体系、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巡护监测、行政监管、宣传、投入保障、科研合作8个二级指标;管理体系包括是否设立管理部门1个三级指标;管理队伍包括人员情况和职业培训2个三级指标;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计划总结、制度建设2个三级指标,工作计划总结是指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相关的年度计划、月度计划、行动规划、年度总结的情况,制度建设是指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相关的管理办法、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奖励机制的情况;巡护监测包括是否开展巡护巡查、监测活动、监测档案、生态点位监测情况、监测执行情况、是否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是否外来物种监测报告7个三级指标;行政监管包括许可证监管、违法活动监管、野生动物致害赔偿、疫源疫病监管防控、资源破坏5个三级指标;宣传包括科普宣传活动、宣传资料、媒体报道3个三级指标;投入保障包括资金筹措情况和资金完成情况2个三级指标;科研合作包括合作交流和科研项目成果2个三级指标;其中公共服务包括自然教育和社会参与2个二级指标;具体地自然教育包括自然教育活动、自然教育设施协调条状况、自然教育体验满意度3个三级指标;社会参与包括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参与是指是否有社会团体或个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活动、公众是否有举报检举野生动植物违法活动的途径;其中保护成效包括野生植物多样性状况、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状况、野生动物多样性状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绪佳党巍陈雪张仕斌胡可欣陈奂州刘海英林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省林业和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