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天生专利>正文

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671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是搭配气管内管使用。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包括:管体,它放置在气管内管内,管体具有前端与后端,管体的后端包括弯折部;影像撷取单元,用以撷取影像;影像撷取单元为连接管体的前端;显示装置,用来显示影像;显示单元连接弯折部;显示单元与影像撷取单元电性连接,并且显示单元位于气管内管的后侧;以及操作件,连接在后端或显示单元上,操作件供使用者施力以使管体的前端伸出气管内管的一端外。(*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特别涉及一种可搭配气管内管使用的 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
技术介绍
当进行全身性麻醉时,气管插管是维持被麻醉者呼吸功能的必要手段。在大部分 的情况中,为避免被麻醉者有缺氧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在进行插管时必须在短时间内将气 管内管送到被麻醉者的气管内。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插管是实施麻醉的医护人员的首要 课题。然而,由于不同年龄、体型的被麻醉者的上呼吸道构造有所差异,医护人员有时并 不容易直接观察到被麻醉者的气管位置。因此,实际上,医护人员大多利用辅助工具来进行 插管操作。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先利用喉镜压抵被麻醉者的舌根,并将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 伸入其上呼吸道内以观察气管的位置,由于气管内管是事先套设在探针上的,因此一旦探 针确定气管的位置,医护人员就可以快速地将气管内管推入气管内。这种作法除了可以减 少医护人员盲目摸索的时间外,还可以避免在插管过程中对被麻醉者的上呼吸道组织的伤 害。尽管上述探针搭配气管内管的装置有助于插管操作的进行,但是,在使用上仍有 一些不方便的地方需要克服。当医护人员操作时,必须在操作探针前端的同时还必须一直 调整显示器的角度,以使医护人员能够直视屏幕,因此,增加了操作难度,耗费操作时间,使 病人危险性增加。在现有的技术中,虽然已经有可以单手操作的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例如 Trachway ),然而其探针的管体呈长条状,显示屏幕连接管体的远端的位置,由于显示屏幕 距离使用者较远,因此不容易看清楚屏幕上的的图象。在操作时,医护人员不但必须将手 伸直,而且还需要移动腕、肘,甚至肩关节,因此,操作不够灵活、准确,在使用上仍有不便之 处。此外,医护人员在进行插管操作时,由于探针的前端进入口腔后要顺着口腔内空 间弧形前进,因此探针的角度一直在改变,使得管体先是呈水平而逐渐呈垂直,而显示屏幕 的朝向也会随着改变,显示屏幕无法持续朝向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必须用手持续调整显示 器(例如通过控制钮)来维持显示屏幕处在可直视的状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以提高操作时的准确度,来改善现有 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搭配气管内管使用,该具有 摄影装置的探针可使显示单元在操作过程中具有相同的朝向,并且显示单元更靠近使用者o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包括管体,放置在气管内管 内,管体具有前端与后端,管体的后端包括弯折部;影像撷取单元,用来撷取影像,影像撷取 单元连接管体的前端;显示单元,用来显示影像,显示单元连接弯折部,显示单元与影像撷 取单元电性连接,并且显示单元位于气管内管的后侧;以及操作件,连接在后端或显示单元 上,操作件供使用者施力以使管体的前端伸出于气管内管的第一端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实施例中,管体的前端刚放入病患体 内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实施例中,管体的前端在接近病患的 气管开口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实施例中,管体的前端伸出气管内管 外的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的“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的操作件的另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 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如下的详细说明。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关于技术的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的实施例。图1是在 管体的前端刚置入病患体内的示意图,图2是管体的前端置于接近病患的气管开口的示意 图,图3是管体的前端伸出气管内管外的示意图。本技术的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1搭配气管内管90使用,气管内管90具有第 一端91及第二端92。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1包括管体10、影像撷取单元20、显示单元40、 操作件50、供电单元70及发光单元80。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1在进行操作时,管体10的大部份容置在气管内管90内。管 体10具有前端11与后端12,管体10的前端11具有弹性区段13,管体10的后端12包括 弯折部30。管体10的后端12并非一直向上延伸,而是通过弯折部30将管体10的后端12 弯折至不同的方向。影像撷取单元20用来撷取影像,影像撷取单元20连接管体10的前端11。发光单 元80也装设在管体10的前端11,用来照亮影像撷取单元20所要拍摄的区域。显示单元40用来显示影像撷取单元20所撷取到的影像。显示单元40连接弯折 部30,并且显示单元40与影像撷取单元20电性连接。其中,显示单元40并非位于已知技 术中的气管内管90所延伸的顶侧位置,在本技术中,通过弯折部30使得显示单元40 设置在气管内管90的后侧(靠近医师的一侧),并且显示单元40的显示画面实质上朝向医 师方向。供电单元70分别与影像撷取单元20、显示单元40与发光单元80电性连接,供电 单元70用以提供影像撷取单元20、显示单元40与发光单元80正常运作所需的电力。在本实施例中,弯折部30与显示单元40之间以活动方式枢接,并且弯折部30与 显示单元40的枢接点32高于显示单元40的重心位置40w。通过显示单元40本身的重量,4使得当管体10的操作角度改变时,显示单元40仍朝向与相同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为朝向 水平方向)。请比较图1与图2,管体10虽然位于不同的操作角度,但显示单元40因其重心位 置40w的重力,始终朝向下方,该重力与枢接点32之间产生力矩,使显示单元40小幅旋转 (由图1的位置移动至图2的位置时,显示单元40顺时针旋转),以使显示单元40所显示 的画面始终朝向相同方向(图1及图2的显示单元40均朝向水平方向),使医师不需要分 心操控其它调整件,显示单元40就可以正对医师,让医师随时掌握影像撷取单元20所撷取 到的影像。操作件50供使用者向下施力,以将管体10的前端11伸出气管内管90的第一端 91外(如图3所示)。此时,位于前端11之弹性区段13的至少一部份伸出气管内管90外, 通过弹性区段13的作用,使伸出于气管内管90外的管体10产生较大的弯曲弧度,以便将 管体10的前端11顺利地绕过会厌软骨而放入患者的气管内。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50连接在显示单元40的下缘,且操作件50为一环状体,可 供使用者拇指向下施力(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操作件50的位置与形状并不限于此。请参考图3A,为具有摄影装 置的探针操作件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50a连接在弯折部30,且操作件50a 为一勾状体,可供使用者食指向下施力于操作件50a。另外,举例来说,操作件也可为调整旋 钮等。综合上述,本技术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因为其管体的弯折部的关系,使得与 弯折部相连接的显示单元可更靠近使用者。另外,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可以使显示单元在 操作过程中只需转动手腕,操作较为精确,而显示单元因为受重力的作用,可以自动改变显 示单元与管体之间的角度,操作人员不需分心进行额外的控制动作,显示单元即就可以持 续朝向医护人员,方便医护人员持续监看气管内管及探针进入口内、经喉咙最后进入气管 的过程。综上所述,本技术无论目的、手段还是功效,均显示了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特 征。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搭配一气管内管使用,该气管内管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具有摄影装置的探针包括:一管体,其容置在该气管内管内,该管体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该管体的该后端包括一弯折部;一影像撷取单元,用来撷取一影像,该影像撷取单元连接该管体的该前端;一显示单元,用来显示该影像,该显示单元连接该后端,该显示单元与该影像撷取单元电性连接,并且该显示单元位于该气管内管的后侧;以及一操作件,连接在该后端或该显示单元上,该操作件供使用者施力以使该管体的该前端伸出该气管内管的该第一端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生
申请(专利权)人:陈天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