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吸引器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668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内镜、吸引器固定系统,包括中空的操作块和两根杆套,杆套均贯穿操作块,杆套一端至杆套中点的表面设有横向齿纹,杆套中点至杆套另一端的表面设有竖向齿纹,操作块内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丝杠,丝杠上滑动配合有支架,支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与第三电机,第二电机靠近横向齿纹,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横向齿纹配合的第一齿轮,第三电机靠近竖向齿纹,第三电机上固定连接有与竖向齿纹配合的第二齿轮,操作块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开关,操作块内固定连接有控制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便捷的调整内镜与吸引器的角度。器的角度。器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镜、吸引器固定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内镜、吸引器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内镜是用于观察患者的某些人眼直接看不到的可能病变的部位,内镜系统连接光源系统和成像系统便于医生观察患处的情况,现有的吸引器与内镜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是分开的,为了便于手术,手术过程中一般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手术过程比较繁琐。吸引器是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其通过负压装置制造吸引管负压状态,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使手术清楚,减少污染机会;吸引器一般与内镜在手术中同时使用。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公开号CN111790009A公开了一种用于吸引器的内镜系统及过滤吸引器,包括吸引器和内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上设置有内镜管,所述内镜管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内镜首端设置于内镜管内部,内镜尾端上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上设置有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分别设置有光源系统连接端和成像系统连接端;所述内镜管上还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为环状结构,调节旋钮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调节旋钮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内镜首端上设置有外螺纹,调节旋钮与内镜首端螺纹连接。
[0004]上述一种用于吸引器的内镜系统及过滤吸引器,通过调节装置调整内镜与吸引器的位置,但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调整内镜与吸引器的角度进行操作,仅能够调节长度会使手术过程中出现多个死角,容易使操作出错,威胁患者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调整内镜与吸引器角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镜、吸引器固定系统,能够便捷的调整内镜与吸引器的角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内镜、吸引器固定系统,包括中空的操作块和两根杆套,两根杆套在横向平面内平行,杆套均贯穿操作块,杆套一端至杆套中点的表面设有横向齿纹,杆套中点至杆套另一端的表面设有竖向齿纹,操作块内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丝杠,丝杠上滑动配合有支架,支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与第三电机,第二电机靠近横向齿纹,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横向齿纹配合的第一齿轮,第三电机靠近竖向齿纹,第三电机上固定连接有与竖向齿纹配合的第二齿轮,操作块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开关,操作块内固定连接有控制器,开关、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操作块内固定连接有电源。
[0007]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使用者能够将内镜和吸引器的操作杆均卡入杆套中,一手持操作块一手持双极进行手术操作。使用者能够手指按压开关对内镜和吸引器进行调整,通过第一电机旋转带动丝杠旋转,能够使支架移动从而切换所控制的杆套,通过第二电机旋转带动第一齿轮旋转能够控制杆套旋转,从而改变内镜或吸引器的角度,
方便使用者在手术切口内观察和操作。当内镜和吸引器同进同退时仅需使用者手部移动便能够实现。使用者通过第三电机旋转带动第二齿轮旋转能够控制杆套移动,从而改变内镜或吸引器的伸入长度,能够使内镜和吸引器的伸入长度不同,从而应对更复杂的手术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采用旋钮进行调整,需要使用手持操作杆的同时旋转旋钮,不方便操作;该装置采用开关的方式更利于使用者单手操作,使用者仅需一根手指按压开关便能够实现调整;同时该装置能够调节角度,扩大使用者的观察与操作范围,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死角,提高手术安全性。
[0008]进一步,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按下更换所控制的杆套的开关的电信号后,通过调整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转速,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能够缓慢的旋转并缓慢靠近杆套表面,减少啮合时的磨损量。
[0009]有益效果:在切换所控制的杆套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会离开所啮合的杆套,并通过丝杠带动与另一根杆套啮合,该过程中齿轮按压卡合时会受到磨损。通过控制器的控制,使齿轮缓慢旋转,使齿轮与杆套的旋转速度接近,从而降低卡合时会受到磨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0]进一步,杆套内侧固定连接有气囊层。
[0011]有益效果:使用者能够将内镜和吸引器的操作杆均卡入杆套中后向气囊层充气,气囊层会膨胀直到将操作杆压合。通过气囊层压合提升了杆套与操作杆的接触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力,降低了操作杆松落的概率。
[0012]进一步,操作块内固定连接有若干电磁铁,电磁铁分别位于操作块四角,电磁铁上均固定连接有弹力件,弹力件远离电磁铁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制动块,制动块靠近电磁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金属片,制动块靠近杆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刹车片,电磁铁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3]有益效果:内镜和吸引器均在手术时可能会被碰撞而导致偏位,通过刹车片能够将杆套顶住,并通过刹车片与杆套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杆套偏位的概率。从而减少碰撞对内镜和吸引器的影响。同时杆套在旋转中可能会产生扭转变形,扭转变形后可能会在手术过程中受弹性影响而自主发生转动。通过多个刹车片,使操作杆在长度方向上有更多的固定点,使其即使发生扭转变形,也会被刹车片固定住,减少后续过程中受弹性影响而自主发生转动的概率,保证患者安全。
[0014]进一步,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松开控制杆套转动或控制杆套移动的开关的电信号后,使电磁铁松开,制动块弹起,对杆套制动,进一步减少杆套因惯性而产生的移动。
[0015]有益效果:电机在停止后其转动轴受惯性影响依然会继续保证一段时间的转动,从而使杆套的旋转与移动产生误差。控制器能够在电机停止时,对杆套进行制动,从而减少因惯性产生的误差量。
[0016]进一步,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开关按下的电信号后,将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获取开关电信号,如果开关电信号依然为上电状态,则执行命令,如果开关电信号依然为下电状态,则判断为误触,控制器不会执行命令。
[0017]有益效果: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手指可能会误触到开关,从而改变的位置或角度。通过控制器能够通过延时响应使误触时不会执行命令,降低误触对手术过程中的影响。
[0018]进一步,杆套上横向齿纹与竖向齿纹分界处设有挡环。
[0019]有益效果:挡环能够限制杆套移动的最大距离,降低杆套超出最大移动范围而造成磨损的概率。
[0020]进一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杆套的啮合部位分别靠近操作块的两侧侧壁。
[0021]有益效果: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与杆套的啮合部位的距离为理论上的最大移动距离,通过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杆套的啮合部位分别靠近操作块的两侧侧壁,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加大最大移动距离,扩大使用者的操作范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操作块1、杆套2、横向齿纹3、竖向齿纹4、第一电机5、丝杠6、支架7、第二电机8、第三电机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镜、吸引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操作块和两根杆套,两根杆套在横向平面内平行,杆套均贯穿操作块,杆套一端至杆套中点的表面设有横向齿纹,杆套中点至杆套另一端的表面设有竖向齿纹,操作块内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丝杠,丝杠上滑动配合有支架,支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与第三电机,第二电机靠近横向齿纹,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横向齿纹配合的第一齿轮,第三电机靠近竖向齿纹,第三电机上固定连接有与竖向齿纹配合的第二齿轮,操作块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开关,操作块内固定连接有控制器,开关、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操作块内固定连接有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吸引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按下更换所控制的杆套的开关的电信号后,通过调整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转速,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能够缓慢的旋转并缓慢靠近杆套表面,减少啮合时的磨损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吸引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杆套内侧固定连接有气囊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张春青杨辉彭菊红张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