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663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涉及测绘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存放箱,所述存放箱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存放箱内部第一缓冲组件中的第一阻尼器配合第一弹簧进行伸缩,从而起到了对测绘仪器本体竖直方向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通过第二缓冲组件中的第二阻尼器和第二弹簧相配合,起到了对测绘仪器本体前后左右方向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对前后左右方向缓冲减震时,第一阻尼器顶部的圆形块在限位壳内部滑动,球体表面与存放箱内壁贴合的同时在球形槽内部进行滚动,从而消除了运动干扰,相互配合下,减震效果较好,解决了存放箱内部的测绘仪器本体因冲击过大而容易损坏的问题。损坏的问题。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测绘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测绘中需要使用到测绘仪器,而测绘仪器简单讲就是为测绘作业设计制造的数据采集、处理、输出等仪器和装置,在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及经营管理阶段进行测量工作所需用的各种定向、测距、测角、测高、测图以及摄影测量等方面的仪器。
[0003]目前,测绘仪器使用时需要配套支架进行使用,在不使用时,测绘仪器主机通常是拆下后装在装置箱内部的,存放箱内部通常放置有海绵层进行保护,但是,装有测绘仪器主机的装置箱在拿取和运输过程中偶尔会因为不注意而摔落到地上,摔落时,内部的测绘仪器主机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仅仅依靠海绵层无法起到了有效的缓冲保护效果,容易造成仪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装有测绘仪器主机的装置箱在拿取和运输过程中偶尔会因为不注意而摔落到地上,摔落时,内部的测绘仪器主机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仅仅依靠海绵层无法起到了有效的缓冲保护效果,容易造成仪器损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包括存放箱,所述存放箱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存放箱的内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所述第一缓冲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置物板的外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内嵌槽,所述置物板的顶部设置有测绘仪器本体。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一阻尼器和限位壳,所述限位壳固定连接在置物板的底部中心处。
[000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壳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块,所述第一阻尼器的顶部与圆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第二阻尼器和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在内嵌槽的内表壁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尼器固定连接在内嵌槽的内底部,所述第二阻尼器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阻尼器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外表面开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的内部内嵌设置有球体。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存放箱内部第一缓冲组件中的第一阻尼器配合第一弹簧进行伸
缩,从而起到了对测绘仪器本体竖直方向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通过第二缓冲组件中的第二阻尼器和第二弹簧相配合,起到了对测绘仪器本体前后左右方向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对前后左右方向缓冲减震时,第一阻尼器顶部的圆形块在限位壳内部滑动,球体表面与存放箱内壁贴合的同时在球形槽内部进行滚动,从而消除了运动干扰,相互配合下,减震效果较好,解决了存放箱内部的测绘仪器本体因冲击过大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电动推杆起到了带动置物板和上方的测绘仪器本体升降的作用,测绘仪器本体上升后,方便了对其进行拆装,以便于进行放置和取出,第二缓冲组件中的限位环与限位块相配合,起到了对安装块限位的作用,从而限制了安装块的最大行程。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第一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1、存放箱;11、箱盖;2、电动推杆;21、安装板;3、第一缓冲组件;301、第一阻尼器;302、圆形块;303、限位壳;304、第一弹簧;4、置物板;41、固定件;42、内嵌槽;5、第二缓冲组件;501、第二阻尼器;502、第二弹簧;503、限位块;504、安装块;505、球体;506、限位环;507、球形槽;6、测绘仪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包括存放箱1,存放箱1的顶部设置有箱盖11,存放箱1的内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2,电动推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3,第一缓冲组件3的顶部设置有置物板4,置物板4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41,置物板4的外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内嵌槽42,置物板4的顶部设置有测绘仪器本体6,第一缓冲组件3包括第一阻尼器301和限位壳303,限位壳303固定连接在置物板4的底部中心处,限位壳303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块302,第一阻尼器301的顶部与圆形块30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阻尼器301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304。
[0022]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当建筑施工结束后不需要使用测绘仪器时,将测绘仪器主机从三脚架上拆下后通过本装置进行收纳,测绘仪器本体6放置到置物板4上后通过固定件41进行固定,然后盖上箱盖11即可,当装有测绘仪器本体6的存放箱1在拿取和运输
过程中不慎摔落时,存放箱1内部第一缓冲组件3中的第一阻尼器301配合第一弹簧304进行伸缩,从而起到了对测绘仪器本体6竖直方向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通过第二缓冲组件5中的第二阻尼器501和第二弹簧502相配合,起到了对测绘仪器本体6前后左右方向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对前后左右方向缓冲减震时,第一阻尼器301顶部的圆形块302在限位壳303内部滑动,球体505表面与存放箱1内壁贴合的同时在球形槽507内部进行滚动,从而消除了运动干扰,相互配合下,减震效果较好,解决了存放箱1内部的测绘仪器本体6因冲击过大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0023]实施例2,如图1

4所示,第二缓冲组件5包括第二阻尼器501和限位环506,限位环506固定连接在内嵌槽42的内表壁之间,第二阻尼器501固定连接在内嵌槽42的内底部,第二阻尼器501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502,第二阻尼器50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3,限位块5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块504,安装块504的外表面开设有球形槽507,球形槽507的内部内嵌设置有球体505。
[0024]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电动推杆2起到了带动置物板4和上方的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包括存放箱(1)和第二缓冲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箱(1)的顶部设置有箱盖(11),所述存放箱(1)的内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2),所述电动推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3),所述第一缓冲组件(3)的顶部设置有置物板(4),所述置物板(4)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41),所述置物板(4)的外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内嵌槽(42),所述置物板(4)的顶部设置有测绘仪器本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3)包括第一阻尼器(301)和限位壳(303),所述限位壳(303)固定连接在置物板(4)的底部中心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测绘仪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壳(303)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块(302),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杏梅朱爱林李世栋
申请(专利权)人:寿光市测绘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