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54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包括吸收品主体,所述吸收品主体至少包括设有位于相对于人体皮肤一侧的相反侧、亦是所述吸收制品最外侧的底层,从靠近人体皮肤一侧起始、自内向外依次设有相互堆叠的吸收芯体以及蓬松层,所述蓬松层为具有网孔状多孔空间的层状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本吸收制品的吸收芯结构与吸收制品的底层结构分离后,令吸收芯结构的两侧获得有更好的吸收空间,且用于分离的蓬松层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支持能力,提升吸收制品本身的下渗速度与储纳液体的能力,令吸收制品整体干爽度和舒适度提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吸收制品
,具体涉及其中的一种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吸收制品是依靠设置于面层结构与底层结构之间的吸收芯体来实现最基本的吸收功能,而面层结构通常是导流性材料、底层则为拒水性不透水材料,这两者的作用较为简单,大多数吸收制品之间差别较小,因此决定吸收制品性能好坏的根本在于吸收芯体的结构及其布局方式。目前,绝大多数的吸收制品的吸收芯结构为单层方式,需要其它额外的结构来增强其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例如增加导流层、为吸收芯增设凹槽结构等,提高吸收芯的比表面积或者是减少液体停留时间,研发投入较大,但收益提升较为一般。
[0003]为此,现有技术又提出了双芯体堆叠的吸收芯布局改进性思路,以单位面积内容纳更多的吸收结构来实现吸收性能的增强,如在先申请技术CN215080964U公开了一种高吸收性复合芯吸收体,其吸收体由外覆盖层、上吸收层、下吸收层和内覆盖层构成,上吸收层为两边厚中间薄的结构,下吸收层外包裹内覆盖层,上吸收层、下吸收层叠放后用外覆盖层反折包裹住各层,实现双芯体堆叠的构型。
[0004]上述结构为双芯体结构的堆叠,因此吸收性能相较于单芯体结构而言明显有所增加,然而上述一类的现有技术,例如在先技术CN212118438U和CN205515209U等,依旧存在有一些问题,结构布局方式还有改善余地,例如:
[0005]主要的上吸收芯体的下表面依旧与下吸收芯体贴合,上吸收芯体的吸收效率并未明显增加;下吸收芯体与上芯体和下底面均贴合连接,有效吸收面主要集中在两侧,故而下芯体结构的吸收力也没能更好地解放,液体自两侧向下渗透后,流入芯体中央的难度依旧较高;吸收芯体整体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率在上芯体结构主体以及下芯体结构两侧的高分子颗粒达到饱和后,吸收芯内可供液体流动的间隙变小等。
[0006]最终整体的吸收性能会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表现,影响吸收制品后续的干爽度和透气度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8]一种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包括吸收品主体,所述吸收品主体至少包括设有位于相对于人体皮肤一侧的相反侧、亦是所述吸收制品最外侧的底层,从靠近人体皮肤一侧起始、自内向外依次设有相互堆叠的吸收芯体以及蓬松层,所述蓬松层为具有网孔状、多孔空间的单一层状体或者复合层状体。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蓬松层的表面还均布有若干个通透自身的通孔,设于所述蓬松层上的通孔的孔型为圆孔、椭圆孔、半圆形孔、多边形孔、星形孔中的
任意一种或着上述孔型的任意组合。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蓬松层与吸收品主体之间由若干条平行于吸收品主体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粘合部相互连接;
[0011]沿吸收品主体长度方向布置时,所述粘合部的长度不超过蓬松层的长度;
[0012]沿吸收品主体宽度方向布置时,所述粘合部的长度不超过蓬松层的宽度。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沿吸收品主体长度方向布置时,所述粘合部间断性排列。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收品主体还包括设于靠近人体皮肤一侧的面层以及内包覆层,所述吸收芯体依次被内包覆层与面层所包裹,且所述面层为自靠近人体皮肤一侧向着底层进行包覆。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包覆层为包覆布,所述蓬松层被包覆于内包覆层之中,所述粘合部设置于蓬松层与内包覆层之间。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蓬松层设置于内包覆层与面层的最外侧、通过粘合部与靠近底层一侧的吸收品主体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蓬松层由2条至10条的直条状片体、波浪状片体或者锯齿状片体中任意一种形态的片体结构组成。
[001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粘合部为热熔胶粘合体或超声波粘合体中的一种。
[0019]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原本吸收制品的吸收芯结构与吸收制品的底层结构分离后,令吸收芯结构的两侧获得有更好的吸收空间,且用于分离的蓬松层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支持能力,自身的疏松多孔结构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能提升吸收制品本身的下渗速度,自身也具备一定的储纳液体的能力,结合上述形成的吸收空间,增强了吸收制品靠近人体皮肤一侧的通风透气性,令吸收制品整体干爽度和舒适度提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吸收制品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吸收制品横切面配合关系示意图一。
[0022]图3为本技术所述吸收制品横切面配合关系示意图二。
[0023]图4为所述粘合部实施效果示意图一。
[0024]图5为所述粘合部实施效果示意图二。
[0025]图6为所述粘合部实施效果示意图三。
[0026]图7为蓬松层结构布局示意图一。
[0027]图8为蓬松层结构布局示意图二。
[0028]图9为蓬松层结构布局示意图三。
[0029]其中:底层1、吸收芯体2、蓬松层3、粘合部4、面层5、内包覆层6、通孔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
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0031]结合图1至图9所示,一种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包括吸收品主体,所述吸收品主体至少包括设有位于相对于人体皮肤一侧的相反侧、亦是所述吸收制品最外侧的底层1,从靠近人体皮肤一侧起始、自内向外依次设有相互堆叠的吸收芯体2以及蓬松层3,所述蓬松层3为具有网孔状、多孔空间的单一层状体或者复合层状体。
[0032]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中,吸收制品进一步可以指代为具有裤型结构、或应用于贴身内衣之中的吸收品,例如拉拉裤、纸尿裤、卫生巾等,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显著分辨吸收制品的外侧与内侧,其中,内侧为贴合皮肤的一侧,而外侧为背离皮肤的一侧,上述方向区分,亦能应用于吸收制品的其它结构当中。所述底层1为一般位于吸收制品的最外层,其主要结构特点为不透液、拒水性好、部分还兼具一定透气性的材料,此外,底层1的内侧还能进一步设置可应用在吸收制品中的次拒水层、PE膜层等附加结构,用于以吸收芯体之间形成更好的配合,例如,所述蓬松层3与底层1之间可以设置次拒水层或者是PE膜层。
[0033]其中,吸收芯体2是作为吸收制品的主要吸收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吸收制品的吸收芯以及实现主要吸收作用的双吸收芯制品中的芯体相比,结构和用途均基本一致,而蓬松层3则是辅助芯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包括吸收品主体,所述吸收品主体至少包括设有位于相对于人体皮肤一侧的相反侧、亦是所述吸收制品最外侧的底层,其特征在于,从靠近人体皮肤一侧起始、自内向外依次设有相互堆叠的吸收芯体以及蓬松层,所述蓬松层为具有网孔状、多孔空间的单一层状体或者复合层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层的表面还均布有若干个通透自身的通孔,设于所述蓬松层上的通孔的孔型为圆孔、椭圆孔、半圆形孔、多边形孔、星形孔中的任意一种或着上述孔型的任意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层与吸收品主体之间由若干条平行于吸收品主体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粘合部相互连接;沿吸收品主体长度方向布置时,所述粘合部的长度不超过蓬松层的长度;沿吸收品主体宽度方向布置时,所述粘合部的长度不超过蓬松层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透气吸收空间的吸收制品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攀胡国会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卡布婴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