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42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包括开口向上的筒体、位于筒体顶部的盖体,还包括顶部位于筒体内且用于使筒体与模板固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底部穿过筒体与模板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筒体底部的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若干螺杆、用于使若干螺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螺杆的顶部位于筒体的内部,避免螺杆长期暴露在外部,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避免螺杆的端部裸露在外部使工人误踩而出现摔倒或扎破鞋底的危险,不需另行安排人员在混凝土终凝前去取下套管,避免了过早上人对混凝土表面观感造成破坏。成破坏。成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浇混凝土主体楼板施工过程中,一般在终凝前对现浇结构顶板上预埋套管进行清除工作,如果在终凝后去套管,则终凝后套管难以取下,在清除过程中由于楼板过早上人承重和拔出套管时影响套管周围混凝土浇筑质量导致混凝土楼板整体性下降同时影响混凝土表面观感和抗渗能力,对工程实体质量控制造成了新的难题,影响了结构功能要求,现在也有一些用于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的预埋装置,例如公开号为CN 108708550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一种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装置,包括内筒、胶圈和燕尾固定杆,所述内筒包括筒身、筒底及筒盖,所述筒底、筒盖分别固定于所述筒身的下端和上端,所述筒底、筒盖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胶圈包裹于所述筒身外壁,所述燕尾固定杆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利用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装置进行施工的方法,该专利的燕尾螺丝头裸露在筒身的外部,即在浇筑的过程中,裸露的燕尾螺丝头遇到混凝土时,燕尾螺丝头容易混凝土浆糊住,不便于燕尾螺丝的拧动,且长期暴露在外的燕尾螺丝头容易生锈,使用寿命短,另外,裸露在外的燕尾螺丝头容易给工人施工造成不便,工人不小心踩到燕尾螺丝头,则会出现摔倒或鞋底被扎破的现象,工人施工的安全性差。
[0003]因此,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好且使用寿命长的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好且使用寿命长的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包括开口向上的筒体、位于筒体顶部的盖体,还包括顶部位于筒体内且用于使筒体与模板固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底部穿过筒体与模板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筒体底部的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且用于使模板固定的若干螺杆、用于使若干螺杆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使螺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螺杆与模板固定或螺杆与模板脱离。
[000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套设在螺杆上且与螺杆同步转动的传动轮、与传动轮相配合的传动带,传动轮与螺杆的数量相对应,若干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0008]所述筒体内设有用于加强筒体强度的支撑架,螺杆与支撑架螺纹连接。
[0009]所述筒体与盖体螺纹连接。
[0010]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有拉手。
[0011]所述筒体为锥形体,筒体顶部的直径大于筒体底部的直径,所述筒体的锥度为15~
25
°

[0012]所述筒体采用PVC材质。
[0013]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螺杆的顶部位于筒体的内部,避免螺杆长期暴露在外部,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工人的施工安全性,避免螺杆的端部裸露在外部使工人误踩而出现摔倒或扎破鞋底的危险,同时可减少人工投入,不需另行安排人员在混凝土终凝前去取下套管,避免了过早上人对混凝土表面观感造成破坏,使施工后的洞口规则和周围混凝土密实。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A方向驱动机构与螺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为:筒体1、盖体2、固定机构3、第一螺纹孔31、螺杆32、传动轮33、传送带34、手柄35、支撑架4、拉手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包括开口向上的筒体1、位于筒体1顶部的盖体2,所述筒体1为锥形体,筒体1顶部的直径大于筒体1底部的直径,所述筒体1的锥度为15
°
,预留洞口呈锥形易于封堵,可降低洞口渗水概率,同时便于筒体1与浇筑面分离,同时可减少人工投入,不需另行安排人员在混凝土终凝前去取下套管,避免了过早上人对混凝土表面观感造成破坏,使施工后的洞口规则和周围混凝土密实;所述筒体1与盖体2螺纹连接,便于筒体1的打开或关闭,盖体2封堵筒体1时,使筒体1内保持干燥且避免混凝土砂浆进入筒体1内。所述筒体采用PVC材质,还包括顶部位于筒体1内且用于使筒体1与模板固定的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是筒体1与模板3的拆装方便,提高筒体1的拆装效率。
[0020]固定机构3的底部穿过筒体1与模板固定,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位于筒体1底部的第一螺纹孔31、与第一螺纹孔31螺纹连接且用于使模板固定的若干螺杆32、用于使若干螺杆32转动的驱动机构,螺杆32设置两个,驱动机构用于使螺杆3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螺杆32与模板固定或螺杆32与模板脱离。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套设在螺杆32上且与螺杆32同步转动的传动轮33、与传动轮33相配合的传动带34,第一螺纹孔、传动轮33与螺杆32的数量相对应,若干传动轮33通过传动带34传动连接,模板上设有与螺杆32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螺杆32的顶部位于筒体1的内部,避免螺杆32长期暴露在外部,延长螺杆32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工人的施工安全性,避免螺杆32的端部裸露在外部使工人误踩而出现摔倒或扎破鞋底的危险,驱动机构使多个螺杆32同时转动并实现与模板的固定,安装效率高;当需要将筒体1与模板固定时,则转动其中一个螺杆32,螺纹32与传动轮33同步转动,其他传动轮33通过传动带34同步转动,则另一个螺杆34同时向下移动并与模板固定,安装效率高。
[0021]所述筒体1内设有用于加强筒体1强度的支撑架4,螺杆32与支撑架4螺纹连接,同时用于支撑螺杆32,支撑架4用于支撑筒体1,放置筒体1受压变形。
[0022]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根据定位轴线确定预留洞口的位置,确定所述预埋件的中
心线,即筒体1的中心线的放置位置;2.将筒体1放置于步骤(1)确定位置的模板上,拧动螺杆32,螺杆32的底部与模板上的第二螺纹孔固定连接,则使筒体1稳固固定于模板上;3.对该层楼板进行混凝土浇筑;该层楼板浇筑完成混凝土终凝后,反向拧动螺杆32,则使螺杆32脱离模板,取出筒体1,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
[0023]实施例2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包括开口向上的筒体1、位于筒体1顶部的盖体2,所述筒体1为锥形体,筒体1顶部的直径大于筒体1底部的直径,所述筒体1的锥度为25
°
,预留洞口呈锥形易于封堵,可降低洞口渗水概率,同时便于筒体1与浇筑面分离,同时可减少人工投入,不需另行安排人员在混凝土终凝前去取下套管,避免了过早上人对混凝土表面观感造成破坏,使施工后的洞口规则和周围混凝土密实;所述筒体1与盖体2螺纹连接,便于筒体1的打开或关闭,盖体2封堵筒体1时,使筒体1内保持干燥且避免混凝土砂浆进入筒体1内。所述筒体采用PVC材质,还包括顶部位于筒体1内且用于使筒体1与模板固定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包括开口向上的筒体、位于筒体顶部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位于筒体内且用于使筒体与模板固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底部穿过筒体与模板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筒体底部的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且用于使模板固定的若干螺杆、用于使若干螺杆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使螺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螺杆与模板固定或螺杆与模板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面垂直管道预留洞口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套设在螺杆上且与螺杆同步转动的传动轮、与传动轮相配合的传动带,传动轮与螺杆的数量相对应,若干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澎坡杨坤李万山牛学亮叶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