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笔筒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37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乙烯改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乙烯笔筒及其制备工艺。一种聚乙烯笔筒包括以下组分:按质量份数计:改性聚乙烯80~90份,环氧树脂8~12份,改性二氧化硅5~12份,硬酯基酰胺丙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乙烯笔筒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乙烯改性
,具体为一种聚乙烯笔筒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聚乙烯是一种乙烯经过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价格低廉、化学稳定性、电气绝缘性及能够抵抗大多数酸碱的侵蚀等优势,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合成树脂之一。但是聚乙烯制品耐热性差、强度较差、易老化,另外制成的物品静电作用较强,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
[0003]现在的厂商,为了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通常将文具用品制造的形状各样,其就是用的聚乙烯。但这类文具通常因为聚乙烯材料本身的缺陷,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问题,如静电吸灰、因老化变得容易损坏、受热变形等。
[000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将对聚乙烯进行改性,再加入填料和其它助剂,最终对聚乙烯先存在的缺陷进行改善,并用其制备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抗静电、不易老化的聚乙烯笔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笔筒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聚乙烯笔筒包括以下组分:按质量份数计:改性聚乙烯80~90份,环氧树脂8~12份,改性二氧化硅5~12份,硬酯基酰胺丙基
‑2‑
羟乙基硝酸铵1~4份。
[0008]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笔筒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用油酸酰胺和4

>乙烯基吡啶对聚乙烯接枝改性,经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得到改性聚乙烯;
[0010]S2:将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得到改性二氧化硅;并依次与改性聚乙烯、环氧树脂、硬酯基酰胺丙基
‑2‑
羟乙基硝酸铵混合均匀,最后经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成型,得到聚乙烯笔筒。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接枝改性过程为:将聚乙烯加热至130~150℃,使其完全熔化后,依次加入油酸酰胺、4

乙烯基吡啶、稳定剂、交联抑制剂、抗氧化剂、引发剂,高速混合均匀,最后经单螺杆熔融挤出机挤出造粒,冷却后得到改性聚乙烯。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改性聚乙烯经单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140~155℃,螺杆转速30~50r/min。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改性聚乙烯包括以下组分:按质量份数计:聚乙烯60~75份,油酸酰胺8~13份,4

乙烯基吡啶5~8份,引发剂0.1~0.4份,稳定剂5~8份,交联抑制剂0.2~0.5份,抗氧化剂0.3~0.8份。
[0014]进一步的,所述稳定剂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酸钙、硬脂酸镁、钙锌复合稳定剂、有机
锡类稳定剂或稀土复合稳定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0015]进一步的,所述交联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或己内酰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016]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化剂包括但不限于β

(4

羟基

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酯、[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或三(2,4

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7]进一步的,所述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或1,3

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中任意一种。
[0018]进一步的,所述S2中改性二氧化硅的制备过程为:(1)将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在100~105℃下,干燥3~6h;再向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超声分散30~60min,配制成18~30wt%的分散液;氮气保护下,将分散液加热至50~70℃,向其中滴加一定量的(2

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边滴边以100~200r/min的搅拌速度进行搅拌,回流反应12~24h,结束反应,最后以8000~100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产物;(2)将改性产物加入到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30~60min,配制成分散液,搅拌下先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加热至50~60℃,再缓慢滴加剩余浓盐酸,利用反应放热升温至98~100℃,保持此温度,回流反应4~6h,结束反应,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以8000~100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二氧化硅。
[0019]进一步的,所述(2

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加入量为纳米二氧化硅质量的1~3%;所述改性产物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7~7.5):20;所述浓盐酸的加入份量和分散液的份量一致,两次浓盐酸加入份量比值为1:3。
[0020]进一步的,所述S2中聚乙烯笔筒经单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150~165℃,螺杆转速30~50r/min。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聚乙烯上接枝,再同改性二氧化硅反应,引入了酰亚胺基,提高产品耐热性的同时;酰亚胺基同填料能够提高聚乙烯制品的力学性能,能够很好改善聚乙烯制品力学性能较差的缺点,使制备得到的聚乙烯笔筒具有一定的强度;另外酰亚胺基能够提高树脂材料的耐化学性,使易被老化的聚乙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再加入了环氧树脂,能协同酰亚胺基改善聚乙烯制品耐候性较差的缺陷,使制备的聚乙烯笔筒不易老化,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加入硬酯基酰胺丙基
‑2‑
羟乙基硝酸铵和接枝引入的吡啶基协同来抵抗聚乙烯制品静电作用较强的缺陷,提高聚乙烯笔筒的抗静电能力,笔筒内外不易吸附灰尘,清洁更方便。
[0022](1)油酸酰胺本身能作为一种润滑剂,能促进不同助剂在聚乙烯中的相容,使它们均匀分散,不出现团聚现象,保证最终制品的质量,其次用其在聚乙烯上接枝引入酰胺基,用于后续与改性二氧化硅反应,促进无机粒子相容的同时,进一步引入酰亚胺基;另外还用4

乙烯基吡啶接枝引入吡啶基,使聚乙烯具有一定的抗静电作用,再同硬酯基酰胺丙基
‑2‑
羟乙基硝酸铵协同,综合改善塑料制品静电作用过强的缺陷。
[0023](2)采用(2

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引入了氰基,在强酸的作用下,氰基水解成羧基,最后将改性聚乙烯和改性二氧化硅混合,使酰胺基和羧基发生反应,生成酰亚胺基,促进了无机物和聚合物的相容性,最终使聚合物制品的力学性能和耐受性进行了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以下实施例中,油酸酰胺纯度为99%,货号:ST2022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乙烯笔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油酸酰胺和4

乙烯基吡啶对聚乙烯接枝改性,经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得到改性聚乙烯;S2:将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得到改性二氧化硅;并依次与改性聚乙烯、环氧树脂、硬酯基酰胺丙基
‑2‑
羟乙基硝酸铵混合均匀,最后经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成型,得到聚乙烯笔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乙烯笔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聚乙烯接枝改性过程为:将聚乙烯加热至130~150℃,使其完全熔化后,依次加入油酸酰胺、4

乙烯基吡啶、稳定剂、交联抑制剂、抗氧化剂、引发剂,高速混合均匀,最后经单螺杆熔融挤出机挤出造粒,冷却后得到改性聚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乙烯笔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2中,改性二氧化硅的制备过程为:(1)纳米二氧化硅粉末在100~105℃下,干燥3~6h;再向干燥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中加入无水乙醇,超声分散30~60min,配制成18~30wt%的分散液;氮气保护下,将分散液加热至50~70℃,向其中滴加(2

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边滴边以100~200r/min的搅拌速度进行搅拌,回流反应12~24h,结束反应,最后以8000~100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产物;(2)将改性产物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30~60min,配制成分散液,搅拌下先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加热至50~60℃,再缓慢滴加剩余浓盐酸,利用反应放热升温至98~100℃,保持此温度,回流反应4~6h,结束反应,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以8000~100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二氧化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乙烯笔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乙烯包括以下组分:按质量份数计:聚乙烯60~75份,油酸酰胺8~13份,4

乙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楚天塑料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