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635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与移动座转动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移动座左侧上端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的转动框,所述转动框上端设有输送壳,所述输送壳内端转动连接有绞龙柱,所述输送壳左侧上端设有进料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该混凝土输送装置,在混凝土传输过程中,高压水泵启动,高压水泵将水源水经抽水管抽入,而后水经导管、三通阀、通水槽导入绞龙柱内的散热槽,最终水经回流管流回水源,水经过散热槽时通过热传递对绞龙柱与混凝土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龙柱与混凝土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龙柱与混凝土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输送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混凝土输送装置对混凝土进行输送,现有的混凝土输送装置使用时,多数未能对与混凝土持续摩擦生热的绞龙柱进行及时散热,容易导致绞龙柱过热,过热绞龙柱热传递热量至驱动电机时,容易导致驱动电机损坏,并且装置输送混凝土完毕后,难以及时促进其内端附着混凝土脱落,增加后续处理步骤,导致混凝土浪费,除此外,为保证装置的适应性,多数装置会对混凝土输送端的高度及角度进行调节,而装置难以在调节混凝土输送部件高度与角度的同时,对部件的高度及角度进行准确测量,影响调节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解决了装置未能对与混凝土持续摩擦生热的绞龙柱进行及时散热,导致安全隐患等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与移动座转动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与移动座滑动连接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移动座左侧上端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的转动框,所述转动框上端设有输送壳,所述输送壳内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混凝土输送的绞龙柱,所述输送壳左侧上端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上端转动连接有盖壳,所述转动框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与绞龙柱连接的皮带轮组件,所述移动座靠近第一电机左侧设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出水端设有导管,所述导管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转动框连接的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上端设有支管,所述输送壳右侧下端设有下料管,所述移动块正面设有游标。
[0005]优选的,所述移动座底部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内设有卡框,所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支撑架斜上端转动连接有滚轴,所述支撑架通过滚轴与转动框滑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盖壳右侧螺纹连接有与进料斗螺纹连接的螺钉,所述皮带轮组件内主动皮带轮与第二电机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皮带轮组件内从动皮带轮与绞龙柱同轴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高压水泵抽水端设有抽水管,所述绞龙柱内端中空,所述移动座靠近第二电机下侧设有分别与三通阀、绞龙柱连通的通水槽,所述输送壳右侧固定连接有与绞龙柱转动连通的回流管。
[0008]优选的,所述盖壳内端固定连接有与支管固定连通的喷水板,所述导管为波纹管。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座正面靠近转动框转动端设有刻度盘,所述转动框转动侧靠近刻度盘端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移动座正面靠近游标端设有开槽,所述移动座靠近游标下
侧设有刻度尺。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混凝土输送装置,通过在装置内设置高压水泵与三通阀,在混凝土传输过程中,高压水泵启动,高压水泵将水源水经抽水管抽入,而后水经导管、三通阀、通水槽导入绞龙柱内的散热槽,最终水经回流管流回水源,水经过散热槽时通过热传递对绞龙柱与混凝土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输送混凝土完毕后,使得盖壳复位并固定,使得各环节复位,并让三通阀换向,此时高压水泵所抽水经三通阀、支管注入喷水板内,喷水板喷出水对进料斗、输送壳、绞龙柱、下料管进行冲洗,促进各部件表面附着混凝土脱落。
[0013](2)、该混凝土输送装置,通过在装置内设置游标与指针,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带动螺杆转动,转动的螺杆带动移动块及游标移动,移动块通过支撑架带动转动框及其上端的输送壳、绞龙柱、进料斗、盖壳、第二电机转动,转动框转动过程中带动指针转动,通过指针周端的刻度盘读出转动框的转动角度,游标配合刻度尺读出移动块的位移,配合支撑架长度通过勾股定理测出下料管的提升高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中:1、移动座;2、第一电机;3、螺杆;4、移动块;5、支撑架;6、转动框;7、输送壳;8、绞龙柱;9、进料斗;10、盖壳;11、第二电机;12、皮带轮组件;13、高压水泵;14、导管;15、三通阀;16、支管;17、下料管;18、游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

3所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移动座1,移动座1上侧设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输出端连接有与移动座1转动连接的螺杆3,螺杆3螺纹连接有与移动座1滑动连接的移动块4,移动块4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架5,移动座1左侧上端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架5滑动连接的转动框6,移动座1底部设有移动轮,移动轮内设有卡框,第一电机2为伺服电机,支撑架5斜上端转动连接有滚轴,支撑架5通过滚轴与转动框6滑动连接;
[0020]转动框6上端设有输送壳7,输送壳7内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混凝土输送的绞龙柱8,输送壳7左侧上端设有进料斗9,进料斗9上端转动连接有盖壳10,转动框6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输出端连接有与绞龙柱8连接的皮带轮组件12,盖壳10右侧螺纹连接有与进料斗9螺纹连接的螺钉,皮带轮组件12内主动皮带轮与第二电机11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皮带轮组件12内从动皮带轮与绞龙柱8同轴固定连接;
[0021]移动座1靠近第一电机2左侧设有高压水泵13,高压水泵13出水端设有导管14,盖
壳10内端固定连接有与支管16固定连通的喷水板,导管14为波纹管;导管14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转动框6连接的三通阀15,三通阀15上端设有支管16,输送壳7右侧下端设有下料管17,移动块4正面设有游标18;高压水泵13抽水端设有抽水管,绞龙柱8内端中空,移动座1靠近第二电机11下侧设有分别与三通阀15、绞龙柱8连通的通水槽,输送壳7右侧固定连接有与绞龙柱8转动连通的回流管;
[0022]在混凝土传输过程中,高压水泵13启动,高压水泵13将水源水经抽水管抽入,而后水经导管14、三通阀15、通水槽导入绞龙柱8内的散热槽,最终水经回流管流回水源,水经过散热槽时通过热传递对绞龙柱8与混凝土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输送混凝土完毕后,使得盖壳10复位并固定,使得各环节复位,并让三通阀15换向,此时高压水泵13所抽水经三通阀15、支管16注入喷水板内,喷水板喷出水对进料斗9、输送壳7、绞龙柱8、下料管17进行冲洗,促进各部件表面附着混凝土脱落;
[0023]如图1

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移动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1)上侧设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端连接有与移动座(1)转动连接的螺杆(3),所述螺杆(3)螺纹连接有与移动座(1)滑动连接的移动块(4),所述移动块(4)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架(5),所述移动座(1)左侧上端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架(5)滑动连接的转动框(6),所述转动框(6)上端设有输送壳(7),所述输送壳(7)内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混凝土输送的绞龙柱(8),所述输送壳(7)左侧上端设有进料斗(9),所述进料斗(9)上端转动连接有盖壳(10),所述转动框(6)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输出端连接有与绞龙柱(8)连接的皮带轮组件(12),所述移动座(1)靠近第一电机(2)左侧设有高压水泵(13),所述高压水泵(13)出水端设有导管(14),所述导管(14)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转动框(6)连接的三通阀(15),所述三通阀(15)上端设有支管(16),所述输送壳(7)右侧下端设有下料管(17),所述移动块(4)正面设有游标(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1)底部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内设有卡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