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组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619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和显示屏,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留槽,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底端设置有按钮,所述充电装置本体一端的底端设置有散热槽,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该蓄电池组充电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预留槽、驱动电机、风扇第二固定壳,打开驱动电机,驱动风扇进行转动,当风扇转动时可利用第一预留槽的设置,可对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进行吹风散热,因风扇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充电装置本体的两侧可使得散热效果更好,解决了不便于将热量快速散发的问题。快速散发的问题。快速散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组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组充电
,具体为一种蓄电池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蓄电池组充电装置是一种用于对蓄电池组充电的设备,具有集充电、放电、活化、快速充电为一体的功能,多适用与各种品牌、型号的柴油发动机配套使用,也适用于对铅酸蓄电池等蓄电池进行充电。
[0003]根据申请号CN201721266589.5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充电装置,包括电源VCC、电源变压器T1、可控硅SCR、可控硅SCR触发电路、蓄电池放电驱动电路、蓄电池电压测试电路和微控制器;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与所述可控硅SCR的阳极连接,可控硅SCR的阴极和蓄电池E1的正极连接;所述可控硅SCR触发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E1的正极连接,可控硅SCR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连接;所述蓄电池放电驱动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一输出端OUT1连接,蓄电池放电驱动电路的另一端与蓄电池E1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电压测试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E1的正极连接,蓄电池电压测试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一输入端IN1连接;电源VCC为可控硅SCR触发电路、蓄电池电压测试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
[0004]根据上述方案,通过采用电源变压器T1,使强、弱电隔离,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不慎误碰触及火线遭受电击等不安全因素的危险,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定的热量,导致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便于将热量快速散发,导致不够稳定。
[0005]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蓄电池组充电装置解决上述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组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便于将热量快速散发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和显示屏,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留槽,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底端设置有按钮,所述充电装置本体一端的底端设置有散热槽,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之间活动铰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壳,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二固定壳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
[0008]优选的,所述风扇设置有两组,所述风扇对称分布在充电装置本体的两侧。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框之间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与散热槽的位置相吻合,所述固定框通过连接套在充电装置本体的一端可翻转。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
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壳和放置盒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预留槽。
[0011]优选的,所述放置盒的内部放置有干燥剂颗粒。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预留槽等间距分布在第一固定壳和放置盒的底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脱落的电动汽车水泵转子不仅实现了便于快速散热,实现了便于灰尘进入充电装置内部,而且实现了保持内部的干燥;
[0014](1)通过设置有第一预留槽、驱动电机、风扇第二固定壳,打开驱动电机,驱动风扇进行转动,当风扇转动时可利用第一预留槽的设置,可对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进行吹风散热,因风扇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充电装置本体的两侧可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0015](2)通过设置有固定框、防尘网、散热槽、固定座、连接套,因固定框之间固定连接有防尘网,防尘网与散热槽的位置相吻合,固定框通过连接套在充电装置本体的一端可翻转的关系,可将固定框翻转至下,利用防尘网的设置,可在散热时,避免灰尘杂质进入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使得在散热时更加适用;
[0016](3)通过设置有第一固定壳、放置盒、把手、固定块、第二预留槽,因放置盒的内部设置有干燥剂颗粒,利用第一固定壳和放置盒底端的第二预留槽,可便于将进入内部的湿气进行吸附,从而可便于及时对其内部除湿,保证其内部的干燥,使得在工作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固定壳与充电装置本体连接方式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放置盒与固定壳连接方式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框与充电装置本体连接方式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充电装置本体;2、第一预留槽;3、驱动电机;4、风扇;5、固定框;6、防尘网;7、散热槽;8、固定座;9、连接套;10、按钮;11、显示屏;12、第一固定壳;13、放置盒;14、把手;15、固定块;16、第二预留槽;17、第二固定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一种蓄电池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1和显示屏11,充电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留槽2,充电装置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4,充电装置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屏11,显示屏11的底端设置有按钮10,充电装置本体1一端的底端设置有散热槽7,充电装置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8,固定座8之间活动铰接有连接套9,连接套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5,充电装置本体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壳12,充电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壳17,第二固定壳17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4;
[0024]风扇4设置有两组,风扇4对称分布在充电装置本体1的两侧;
[0025]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打开驱动电机3,驱动风扇4进行转动,当风扇4转动时可
利用第一预留槽2的设置,可对充电装置本体1的内部进行吹风散热,因风扇4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充电装置本体1的两侧可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0026]实施例2:固定框5之间固定连接有防尘网6,防尘网6与散热槽7的位置相吻合,固定框5通过连接套9在充电装置本体1的一端可翻转;
[0027]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利用固定框5之间固定连接有防尘网6,防尘网6与散热槽7的位置相吻合,固定框5通过连接套9在充电装置本体1的一端可翻转的关系,可将固定框5翻转至下,利用防尘网6的设置,可在散热时,避免灰尘杂质进入充电装置本体1的内部。
[0028]实施例3:第一固定壳12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盒13,放置盒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第一固定壳12和放置盒1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预留槽1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1)和显示屏(1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留槽(2),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4),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的底端设置有按钮(10),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一端的底端设置有散热槽(7),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之间活动铰接有连接套(9),所述连接套(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5),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壳(12),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壳(17),所述第二固定壳(17)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欢邓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法拉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