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99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4
本申请涉及废气净化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包括反应塔本体,反应塔本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多孔隔板,多个多孔隔板将反应塔本体内腔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腔室,反应塔本体内形成有吸附填料腔,吸附填料腔内设置有吸附件,反应塔本体内位于吸附填料腔上方形成有催化填料腔,催化填料腔内设置有催化件,反应塔本体位于吸附填料腔下方设置有废气进气管,反应塔位于催化填料腔上方设置有排气管,反应塔内位于催化填料腔上方设置有喷淋头。本申请具有能够通过采用采用喷淋液、催化件和吸附件对有机废气进行三重处理,从而使得反应塔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更佳。机废气的处理效果更佳。机废气的处理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


[0001]本申请涉及废气净化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废气中主要包括碳烃化合物、苯及苯系物、醇类、酮类、酚类、醛类、酯类、胺类、腈类、氰类等有机化合物,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排放是环保的一项重大实施工作,为此,有关部门不惜关停一些涉污生产企业,并促进生产企业加大了有机废气达标排放的环保设施建设,但目前有机废气达标排放处理的现状却仍乱象丛生。
[0003]目前,常规浓度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以活性炭吸附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降解技术、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技术等为主。使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有机废气实际运维费用十分高昂,且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餐厨行业用于油烟处理的,其不适合有机废气处理,且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和大量的臭氧,极易造成拉弧引燃有机废气;光催化氧化技术在使用中由于反应时间太短,挥发性有机物在光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会生成酮、醛等更恶毒的中间产物和大量的臭氧;生物降解技术适用性较差,仅适用于特定的污染物,且生物细菌易死亡,对易溶物和易降解污染物进行处理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有机废气的催化燃烧工艺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氯,同样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0004]因此,亟需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处理有机废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有机废气不易进行有效处理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包括反应塔本体,所述反应塔本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多孔隔板,多个所述多孔隔板将反应塔本体内腔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腔室,所述反应塔本体内形成有吸附填料腔,所述吸附填料腔内设置有吸附件,所述反应塔本体内位于吸附填料腔上方形成有催化填料腔,所述催化填料腔内设置有催化件,所述反应塔本体位于吸附填料腔下方设置有废气进气管,所述反应塔位于催化填料腔上方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反应塔内位于催化填料腔上方设置有喷淋头。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废气从反应塔本体底部的废气进气管进入反应塔本体的内腔中,有机废气向上漂浮并进入吸附填料腔内,吸附件对有机废气内的部分有机化合物进行吸附,有机废气再向上漂浮至催化填料腔内,催化件进一步降解部分无法吸附的有机化合物,最后,喷淋头中喷洒处具有氧化剂的喷淋液,喷淋液再次对有机废气进行反应,同时,喷淋液向下流至催化件和吸附件上,从而冲洗催化件和吸附件上的有机化合物,使得催化件和吸附件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更佳。如此设置,采用喷淋液、催化件和吸附件对有机废气进行三重处理,从而使得反应塔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更佳。
[0009]优选的,所述反应塔本体位于吸附填料腔下方形成有加湿填料腔,所述加湿填料腔内设置有加湿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废气先进入加湿填料腔,再进入吸附填料腔,有机废气进入加湿填料腔时,加湿件对有机废气进行加湿及除尘,一方面,便于有机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吸附在吸附件上,另一方面,使得吸附填料腔内不易出现堵塞的情况,增加了反应塔的使用寿命。
[0011]优选的,所述加湿填料腔下方设置有进气反应腔,所述废气进气管连通进气反应腔,所述反应塔本体位于进气反应腔下方设置有氧化剂进气管。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废气通过废气进气管进入进气反应腔内,气态氧化剂通过氧化剂进气管进入进气反应腔,气态氧化剂和有机废气在进气反应腔内共同向上漂浮并进行氧化反应,从而进一步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
[0013]优选的,还包括供液机构,所述供液机构包括供液管、水泵和储液箱,所述水泵连通储液箱,所述供液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水泵和喷淋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液箱内存储有喷淋液,水泵通过供液管将储液箱内的液态氧化剂输送至喷淋头内,从而能够在反应塔内喷洒出具有氧化剂的喷淋液。
[0015]优选的,所述催化填料腔上方形成有雾化反应腔,所述喷淋头为雾化喷头并位于雾化反应腔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废气经过催化填料腔后进入雾化反应腔内,喷淋液经雾化喷头雾化喷出后,雾化喷淋液的粒径与有机废气内有机化合物的粒径接近,从而便于喷淋液与有机废气迅速溶合反应。
[0017]优选的,所述进气反应腔下方形成有喷淋液混合腔。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废气内的有机化合物溶合入喷淋液后,喷淋液滴落至喷淋液混合腔内,此时喷淋液能够进一步与有机化合物进行氧化反应,从而使得有机废气处理更加彻底。
[0019]优选的,所述反应塔本体侧壁上设置有与喷淋液混合腔连通的排液阀。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喷淋液混合腔内储存较多喷淋液后,打开排液阀即可对喷淋液混合腔内的喷淋液进行释放。
[0021]优选的,所述反应塔本体和多孔隔板均为聚丙烯材料制成。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材料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从而能够提高反应塔的使用寿命。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采用采用喷淋液、催化件和吸附件对有机废气进行三重处理,从而使得反应塔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更佳;
[0025]2.通过采用加湿件对有机废气进行加湿及除尘,一方面,便于有机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吸附在吸附件上,另一方面,使得吸附填料腔内不易出现堵塞的情况,增加了反应塔的使用寿命;
[0026]3.通过采用雾化喷头喷射出雾化喷淋液,雾化喷淋液的粒径与有机废气内有机化合物的粒径接近,从而便于喷淋液与有机废气迅速溶合反应。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有机废气反应塔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塔本体;2、多孔隔板;3、吸附填料腔;4、吸附件;5、催化填料腔;6、催化件;7、废气进气管;8、排气管;9、喷淋头;10、加湿填料腔;11、加湿件;12、进气反应腔;13、氧化剂进气管;14、供液机构;141、供液管;142、水泵;143、储液箱;15、雾化反应腔;16、排液阀;17、喷淋液混合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
[0031]参照图1,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包括反应塔本体1和供液机构14,反应塔本体1内沿自身高度方向间隔固定安装有五个多孔隔板2,五个多孔隔板2将反应塔本体1的内腔分隔为六个相互连通的腔室,六个腔室由上至下依次为雾化反应腔15、催化填料腔5、吸附填料腔3、加湿填料腔10、进气反应腔12和喷淋液混合腔17。
[0032]反应塔本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与进气反应腔12相连通的废气进气管7,反应塔本体1的顶壁上固定安装有与雾化反应腔15相连通的排气管8。有机废气从废气进气管7进入进气反应腔12内,有机废气在反应塔本体1内向上漂浮,并从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塔本体(1),所述反应塔本体(1)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多孔隔板(2),多个所述多孔隔板(2)将反应塔本体(1)内腔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腔室,所述反应塔本体(1)内形成有吸附填料腔(3),所述吸附填料腔(3)内设置有吸附件(4),所述反应塔本体(1)内位于吸附填料腔(3)上方形成有催化填料腔(5),所述催化填料腔(5)内设置有催化件(6),所述反应塔本体(1)位于吸附填料腔(3)下方设置有废气进气管(7),所述反应塔本体(1)位于催化填料腔(5)上方设置有排气管(8),所述反应塔本体(1)内位于催化填料腔(5)上方设置有喷淋头(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塔本体(1)位于吸附填料腔(3)下方形成有加湿填料腔(10),所述加湿填料腔(10)内设置有加湿件(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填料腔(10)下方设置有进气反应腔(12),所述废气进气管(7)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展冀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