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嵌入基板内的多个分离的导体的线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86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3
线束组件(100)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多个分离的导体;由介电材料形成的封围多个分离的导体的基板(104);与基板(104)一体形成的位置特征件(108);以及限定在基板(104)中的具有预定的尺寸和形状的开口。多个分离的导体的一部分暴露在开口内。开口相对于该位置特征件(108)被精确定位。(108)被精确定位。(108)被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嵌入基板内的多个分离的导体的线束组件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2月5日,国家申请号为201811481153.7,题为“具有嵌入基板内的多个分离的导体的线束组件”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5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671,607和2017年12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94,831的权益,以上专利中的每一个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组件,其包括嵌入基板内的多个分离的导体。
附图说明
[0003]现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
[000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线束的透视图;
[0005]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的电线束中的孔的特写图;
[0006]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孔内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的横截面图;
[0007]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图1的电线束的电线束组件的透视图;
[0008]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的下支撑件的特写图;
[0009]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的下支撑件中的线的特写横截面图;
[0010]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的上支撑件中的端子的横截面图,该端子接合由图6中所示的下支撑件所支撑的线;
[0011]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在上支撑件和基板之间、下支撑件和基板之间以及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的密封件的横截面图;
[0012]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在车辆结构的一部分上的电线束的透视图;
[0013]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被配置成制造图1的电线束的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0014]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操作图10的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将详细参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例的示例。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众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各个所描述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无需这些具体细节就可实践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在其它实例中,并未对公知方法、程序、部件、电路以及网络进行详细描述以免不必要地模糊各实施例的各方面。
[0016]本文中提出的是一种包括多个导体的组件,所述多个导体彼此分离并被封围或嵌入基板内。基板限定了位置特征件。基板还限定了具有预定尺寸和形状的开口。多个分离的
导体的一部分暴露在开口内。开口相对于该位置特征件被精确定位。该组件,特别是限定位置特征件和开口的基板的一部分,可以有利地通过如下手段形成:自动增材制造工艺形成例如3D打印、立体光刻、数字光处理、熔融沉积建模、熔丝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选择热烧结、多喷射建模、多喷射熔融、电子束融化、和/或层压物体制造。
[0017]本文中呈现的示例涉及的组件中导体是线状导电体。然而,可以设想组件的其他实施例,其中导体是光纤、气动、液压导体、或具有这些导体中的任何导体的组合的混合组件。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汽车线束组件的示例,下文中被称为组件100。组件100包括多根线102,线102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金属合金、碳纳米结构和/或导电聚合物。这些线102彼此分离并封闭在基板104内,即被基板104包围,基板104由电绝缘材料(例如,介电聚合物)整体形成。如图2中所示,基板104还限定了孔106,孔106延伸穿过基板104并且在孔106中暴露了一部分的线102。再次参见图1,基板104限定了位置特征件108,例如,基板104上/中的基准标记、边缘、角落、凹口、槽或洞,位置特征件108可由人类操作者或优选地由自动装配机器人(未示出)使用,以确定孔106的位置。孔106相对于位置特征件108被精确定位。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精确定位”意味着开口相对于位置特征件基准的位置公差为1毫米或更小。开口的位置公差可由制造技术的能力和/或自动装配机器人的能力来确定。位置特征件108和孔106之间的这种位置关系提供了使用机器人将连接器或电子模块添加到组件100而不需要人工装配操作员的益处。线102也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孔106的边缘精确定位。如图1中所示,基板104包围孔106。在该示例中,孔106内的线102的暴露部分具有未被绝缘外套覆盖的导电表面。线102由基板104以预定的顺序布置和维持。在替代实施例中,孔106内的线102的暴露部分可以由绝缘外套覆盖。如图1中所示,组件100包括若干孔106,在孔106中暴露了线102的若干子集。如图1中进一步所示,相同的线的不同部分可以在超过一个的孔中暴露。这提供了允许将多个连接器附连到相同的线的益处。这可以使得比较容易接入到与超过一个的连接器或电子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或信号总线。
[0019]该组件100本身适于使用以下手段制造:自动增材制造工艺例如3D打印、立体光刻、数字光处理、熔融沉积建模、熔丝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选择热烧结、多喷射建模、多喷射熔融、电子束融化、和/或层压物体制造。组件100可以通过自动增材制造工艺生产,组件100具有预先形成的形状,以放置在车辆内的用于线束的包装容纳部内。组件100也非常适合于由机器人将组件100放置在车辆内。
[0020]如图2中所示,线102可以具有不同的直径,这取决于由线189998F11USCN102形成的电路所需的载流能力。
[0021]如图3中所示,组件100进一步包括连接器110,连接器110具有设置在孔106内的下支撑段112,下支撑段112通过下锁定特征件114固定到基板104。如图4和5中所示的,下支撑段112限定了具有多个凹弧形表面的支架特征件116,支架特征件116接触每一根线102的下部,从而将线102支撑在孔106内。在替代实施例中,下支撑段112可与基板104一体形成。
[0022]返回图3,连接器110进一步包括上连接器段118,上连接器段118容纳在下支撑段112内并通过上锁定特征件120固定到下支撑段112。上连接器段118包括多个端子122。端子122具有与线102机械和电接触的第一端124和配置成与对应的配合端子(未示出)配合以与分离的电气设备(未示出)(例如,电子控制模块、照明模块、电子传感器、和/或另一电线束)
形成电连接的第二端126。在替代实施例中,上连接器段118可与基板104一体形成,并通过活动铰链连接到基板104。如图3中所示,组件100包括若干连接器。这些连接器中的一个连接器中的端子122可以连接到与另一连接器110中的端子122共用的线102。替代地,这些连接器中的一个连接器可以不包括连接到与任何其他连接器共用的线102的端子122。
[0023]如图7中所示,每个端子122的第一端124限定了具有两个尖齿130的叉形端128。线102容纳在两个尖齿130之间。两个尖齿130的壁成角度,使得当上连接器段118完全位于下支撑段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线束组件(100)的方法(300),所述方法(300)包括:形成多根导电线(102),所述多根导电线(102)封围在由介电材料形成的基板(104)内;在所述基板(104)中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的位置和尺寸被设计成使得所述多根导电线(102)的一部分暴露在所述开口内;在所述开口内设置支撑段;将包括多个端子(122)的连接器(110)段固定到所述支撑段;以及将所述多个端子(122)放置成与所述多根导电线(102)机械和电接触,其中所述方法(300)采用装置(200)来执行以下步骤:形成所述多根导电线(102),所述多根导电线(102)封围在由所述介电材料形成的所述基板(104)内;以及在所述基板(104)中形成所述开口,使得所述多根导电线(102)的一部分暴露在所述开口内,所述装置(200)包括:挤出设备(202),所述挤出设备(202)被配置成用于通过口(206)选择性地分配介电材料;送线设备(208),所述送线设备(208)被配置成用于选择性地将导电线递送通过所述孔(206);切割设备(210),所述切割设备(210)被配置成用于在所述导电线被递送通过所述孔(206)之后选择性地切断所述导电线;以及电子控制器(214),所述电子控制器(214)被配置成用于控制所述挤出设备(202)、所述送线设备(208)和所述切割设备(2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4)通过增材制造工艺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材制造工艺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列表:3D打印、立体光刻、数字光处理、熔融沉积建模、熔丝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选择热烧结、多喷射建模、多喷射熔融、电子束融化、和层压物体制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300),进一步包括形成位置特征件(108),所述位置特征件(108)与所述基板(104)一体形成,其中所述位置特征件(108)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列表:所述基板(104)的边缘、所述基板(104)的角落、所述基板(104)中的凹口、所述基板(104)中的槽、和所述基板(104)中的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300),进一步包括使用所述位置特征件(108)作为基准标记,从而提供参考点以确定所述开口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300),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基准标记放置在自动组装(100)机器人的视场中,以供用作参考点以确定所述开口的所述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300),进一步包括将所述位置特征件(108)以相对于所述开口小于或等于1毫米的位置公差放置在所述基板(104)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300),进一步包括将所述连接器(110)段与对应的配合连接器(110)配合,所述配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安波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