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83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3
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包括手柄、调节杆、和加热机构,手柄从顶面向下成型有用于容纳调节杆的容纳腔;调节杆可升降设置在容纳腔中,调节杆底面与容纳腔底面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加热机构包括上加热棒、下加热棒、热阻丝和电控组件,电控组件一端与热阻丝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可控制热阻丝加热上加热棒与下加热棒,通过复位弹簧调整上、下加热棒的间距以适应对不同厚度母排以进行热缩管加热,使热缩管加热均匀、成型美观,并且在母排弯曲处也能很好的进行热缩管的加热,保证热缩管收缩成型后与母排的紧密性,且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热缩管加热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热缩套一般由辐射交联聚烯烃基材和特种密封热熔胶复合而成,特种密封热熔胶与聚烯烃基材、钢管表面及固体环氧涂层可形成良好的粘接。在电气设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母排加工完成后需在表面套上一层热缩套,以增加其绝缘距离和散热性能。热缩套在使用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加热,使其收缩,紧贴于工件表面。常规的加热方式主要有热风枪和烘箱。前者适用于小型平整的条状工件,后者适用于大批量工件或者大型工件,如专利CN1 11073275A一种热缩管加热机所示。异形母排工件存在多个弯折角,并且角度不尽相同,热风枪难以均匀加热,容易造成弯角处局部收缩应力集中,耗费大量人力,而大型热缩管加热设备则需要耗费大量物力,经济性差,加之设备笨重难以移动,无法便捷服务多个加工平台,工作效率受限,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包括手柄、调节杆、和加热机构,手柄从顶面向下成型有用于容纳调节杆的容纳腔;调节杆可升降设置在容纳腔中,调节杆底面与容纳腔底面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加热机构包括上加热棒、下加热棒、热阻丝和电控组件,上加热棒设置在调节杆上可随其上下移动;下加热棒平行于上加热棒设置在手柄上与上加热棒相对;热阻丝设置在上加热棒与下加热棒中;电控组件一端与热阻丝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可控制热阻丝加热上加热棒与下加热棒。
[0006]优选的,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源线、电线和开关,电源线设置在手柄底部与外部电源连接;电线一端与所述热阻丝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线连接;开关设置在电源线与电线之间控制两者的闭合。
[0007]优选的,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手柄上以检测所述下加热棒的温度;控制器与所述开关连接,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0008]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加热棒与所述下加热棒上的滚轮套筒,滚轮套筒可转动套设在加热棒外侧,可随加热棒在母排上的移动而转动。
[0009]优选的,还包括上保护罩和下保护罩,上保护罩设置在所述调节杆上并位于所述上加热棒上方,半包覆在上加热棒外侧;下保护罩设置在所述手柄上并位于所述下加热棒下方,半包覆在下加热棒外侧。
[0010]优选的,所述上加热棒与所述下加热棒均为圆柱体加热棒,所述上保护罩与所述下保护罩的形状分别为与上加热棒和下加热棒相适配的半圆柱形保护罩。
[0011]优选的,所述上保护罩为开口朝下,半包覆在所述上加热棒上方的半圆柱形罩体,所述下保护罩为开口朝上,半包覆在所述下加热棒下方的半圆柱形罩体。
[0012]优选的,所述容纳腔内壁上成型有限位块,限位块沿垂直方向设置,所述调节杆外侧面上成型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调节杆可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的滑动垂直在容纳腔中升降
[0013]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操作人员将铜排及热缩管置于上加热棒与下加热棒之间,打开加热机构对加热棒进行预热,预热完毕后操作人员用手向下按压调节杆使上加热棒与下加热棒分别接触铜排上表面与下表面,并且在保持按压调节杆不变的同时驱动手柄移动,使加热棒沿铜排的延伸方向移动,完成热缩管的加热收缩,通过复位弹簧调整上、下加热棒的间距以适应对不同厚度母排以进行热缩管加热,使热缩管加热均匀、成型美观,并且在母排弯曲处也能很好的进行热缩管的加热,保证热缩管收缩成型后与母排的紧密性,且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0014]能够使加热棒达到合适的温度并保持稳定,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烧毁热缩套;
[0015]滚轮套筒可在铜排表面滚动,使加热棒平稳的在铜排表面移动,提高热缩管成型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对热缩管加热不均的现象;
[0016]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分别笼罩上加热棒与下加热棒,避免操作人员手误触加热棒本体而被烫伤,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0017]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使调节杆可垂直升降设置在容纳腔中,保证上加热棒与下加热棒始终保持对齐。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手柄、11

容纳腔、12

限位块、2

调节杆、21

复位弹簧、22

限位槽、3

加热机构、31

上加热棒、32

下加热棒、33

热阻丝、34

电控组件、341

电源线、342

电线、343

开关、344温度传感器、345

控制器、35

滚轮套筒、36

上保护罩、37

下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3]参照图至图所示,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包括手柄1、调节杆2、加热机构3。
[0024]手柄1从顶面向下成型有用于容纳调节杆2的容纳腔11。
[0025]调节杆2可升降设置在容纳腔11中,调节杆2底面与容纳腔11底面之间连接设置有复位弹簧21。容纳腔11内壁上成型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沿垂直方向设置,调节杆2外侧面上成型有与限位块12相适配的限位槽22,调节杆2可通过限位槽22与限位块12的滑动垂直
在容纳腔11中升降,通过限位槽22与限位块12的配合,使调节杆2可垂直升降设置在容纳腔11中。
[0026]加热机构3包括上加热棒31、下加热棒32、热阻丝33和电控组件34,上加热棒31设置在调节杆2上可随其上下移动;下加热棒32平行于上加热棒31设置在手柄1上与上加热棒31相对;热阻丝33设置在上加热棒31与下加热棒32中;电控组件34一端与热阻丝33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可控制热阻丝33加热上加热棒31与下加热棒32,通过复位弹簧21调整上、下加热棒32的间距以适应对不同厚度母排以进行热缩管加热,使热缩管加热均匀、成型美观,并且在母排弯曲处也能很好的进行热缩管的加热,保证热缩管收缩成型后与母排的紧密性。具体的,还包括设置在上加热棒31与下加热棒32上的滚轮套筒35,滚轮套筒35可转动套设在加热棒外侧,可随加热棒在母排上的移动而转动,滚轮套筒35可在铜排表面滚动,使加热棒平稳的在铜排表面移动,提高热缩管成型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调节杆、和加热机构,手柄从顶面向下成型有用于容纳调节杆的容纳腔;调节杆可升降设置在容纳腔中,调节杆底面与容纳腔底面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使调节杆具有沿靠近容纳腔底面移动的趋势;加热机构包括上加热棒、下加热棒、热阻丝和电控组件,上加热棒设置在调节杆上可随其上下移动;下加热棒平行于上加热棒设置在手柄上与上加热棒相对;热阻丝设置在上加热棒与下加热棒中;电控组件一端与热阻丝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可控制热阻丝加热上加热棒与下加热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源线、电线和开关,电源线设置在手柄底部与外部电源连接;电线一端与所述热阻丝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线连接;开关设置在电源线与电线之间控制两者的闭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手柄上以检测所述下加热棒的温度;控制器与所述开关连接,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开关的开启和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异形母排热缩套加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彬圻蔡逸东黄峰铭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亿兴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