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81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包括外壳组合、静接触系统、动接触系统、接线板组合,所述信号机构采用动接触系统的旋转轴、衬套1、基板C口尺寸差异化设计,动接触系统组装进静接触系统基板后,实现拍合式可拆卸动态直连,组装后的静接触系统通过定位螺钉组装进有动作特性匹配设计的外壳组合内,外壳组合由D型密封盖+限位销轴向和圆周定位,压杆和推动杆由可调式螺纹啮合连接,实现行程参数动态可调。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信号机构输出信号可靠,动作特性参数可调,耐力学环境能力强,适应单一触发多路输出环境的使用需求。单一触发多路输出环境的使用需求。单一触发多路输出环境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开关控制元件领域,尤其是行程开关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信号机构常用于某具有独立功能模块的控制组件中,当组件零件运动到位后,按压信号机构,触发信号机构状态转换。为适应多模型极限战场环境,总体控制单元提出集成化、耐极限环境设计的升级需求,信号机构作为总体控制单元的空间立体传感元件,其功能特性及战场环境适应性优劣直接影响总体控制单元的控制决策,影响任务的成败。
[0003]常见的信号机构,一般采用机械连杆推动执行机构实现状态转换的方式,通过多链路力学传递,将外界力学感知等效到内部动态执行机构,实现力/行程到导电通断的模

模转换控制,电学特性的动态变化通过导线直引输出。信号机构执行机构采用滑动干摩擦侧压的形式接受外力传递,力的传递方向与执行结构的运动方向互成90
°
,容易导致卡滞,且行程不可调;信号机构电学特性直引输出,无法满足挂载、警示、状态控制单元等多模块单一触发信号多路采集的需求;信号机构内部嵌套的独立功能元件,因其时有的输出不连续、通断闪烁等问题,影响信号机构的输出准确性;信号机构的机械连杆推动执行机构的执行元件,执行元件再将动作特性传递到执行机构的簧片系统,传递链路长,传递效率低;信号机构推动连杆采用深盲孔的结构,或焊接封闭式结构:深盲孔机械加工过程中涉及大深径比问题,焊接封闭式结构又无法承受强振动、冲击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通过推动杆与外壳销钉过载方式连接,推动杆与压杆行程可调式螺纹啮合,推动杆偏置式锥面

滚轮触发直连,解决了现有信号机构输出信号不稳定,传递链路长,传递精确度低,耐振动、冲击力学环境差的问题,设计了3路输入10路输出接线板集成设计方式解决现有技术不适用单一触发多路输出的技术难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包括外壳组合5、静接触系统11和动接触系统12,动接触系统12一端通过滚轮10和推动杆7下端的锥面配合,推动杆7运动时锥面作用于滚轮10使动接触系统12转动实现触点的通断。
[0007]推动杆7上端通过螺纹和压杆1连接组成推动组合3,推动组合3通过弹簧安装在外壳组合5的安装槽中,初始状态下推动杆7平行于动接触系统12,推动杆7下端的锥面和动接触系统12一端的滚轮无接触,随着推动杆7沿着安装槽运动,推动杆7下端的锥面接触到动接触系统12一端的滚轮并随着行程迫使动接触系统12转动一定角度。
[0008]外壳组合5是由外壳14和后盖组成的盒体结构,在外壳14的一侧有一段筒体结构凸台14b用于安装推动组合3,在筒体结构两端安装密封盖4和衬套6分别和压杆1、推动杆7配合,密封盖4和衬套6中间的空间用于安装弹簧,压杆1和推动杆7上各有一个有限位凸台。
[0009]压杆1设计为一端为内螺纹结构1d,另一端为音叉型结构1e,音叉的厚度方向设计一个能过滚轮轴的贯穿孔1f并安装滚轮。
[0010]所述推动杆7设计为一端设计为外螺纹结构7a,另一端设计为有大截面7d到小截面7f过渡的锥面结构7e,锥面法向投影尺寸满足小于等于按压动作行程的要求,压杆的内螺纹1d和推动杆的外螺纹7a为一对配合螺纹。
[0011]外壳14上用于安装推杆的凸台14b设计为中空结构,在凸台靠近外壳主体的位置中空结构收缩为一个小直径的中空圆14c,靠近凸台端部的中空结构扩散为一个D型沉孔台阶14a,D型沉孔台阶的轴向中间位置,设计有两个平行于径向方向的对称式O型过孔14d,D型沉孔台阶14a用于安装密封盖4,中空圆14c用于安装衬套6,O型过孔14d用于安装限位销8。
[0012]压杆1带内螺纹轴体的外形设计为D型结构1c,并在D型结构1c的竖直边与D型结构的圆弧边连接位置设计有倒圆角;密封盖4是套筒式结构,其外轮廓和D型沉孔台阶14a匹配且设有D型中空4b。
[0013]动接触系统包括底板21、陶瓷件、动接触片组合、旋转轴、衬套二和复原簧片20;底板21一端为带铆装孔的直柄式结构21b,另一端为垂直于直柄厚度方向的凸缘结构21a,在凸缘结构21a的厚度方向设计有两个一次贯通的铆装孔;复原簧片20为折弯的异形结构,一端设有与底板21匹配的两个铆装孔;底板21和动接触片组合分别位于陶瓷件两侧,旋转轴贯穿陶瓷件并在两端套装衬套二。
[0014]所述静接触系统包括基板18、支架17、静接触片组合和接线片,基板18为双峰对立的非金属结构,峰顶为平顶,在峰顶中间,沿着高度方向开一个能过一定直径大小的旋转轴的C口18c,C口18c的下端衔接一个与所述衬套二外形一致的圆形台阶孔18b,在垂直于峰体方向的基面设计有一定直径大小的四个沉孔18a,所述支架17为C型金属结构,在C型结构的两个短边上设计有四个与所述基板对应位置一致的螺纹孔。
[0015]所述接线板组合13包括接线板16、接线片1和二极管组成,按需求将接线板点位定义实现3路输入10路输出;接线板16上设计了用于二极管安装的预制槽,用于接线片铆装的预制孔,槽和孔根据需求定义的3路输入和10路输出的线路排布方式进行线路布置,利用线夹15固定线路,线夹15为拱门平顶式结构,拱门设计为

90℃型结构15c,用于线束处理后压接引出,拱门的两个立柱设计为台阶孔15b,在拱门平顶的中间设计有一个未贯通的螺纹孔15a。
[0016]本专利技术与该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
[0017]动接触系统组装进静接触系统基板后,实现拍合式可拆卸动态直连,组装后的静接触系统通过定位螺钉组装进有动作特性匹配设计的外壳组合内,外壳组合由D型密封盖+限位销轴向和圆周定位,压杆和推动杆由可调式螺纹啮合连接,实现行程参数动态可调。
[0018]静接触系统的常开、常闭、公共端静接触片分别焊线引出,连接按需求进行点位定义的接线板点位上,点位导线集束处理后引出,用线夹压接固定,实现3路输入10路输出。保证了信号机构输出信号可靠,耐力学环境能力强,适应单一触发多路输出环境的使用需求。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已在某型挂架上成功应用,为挂架多模块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环境状态到位信号,该型信号机构还可应用于其他航空、航天、船舶系统的信息采集,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经济效益良好。
[0020]如图11和图13,用于安装推杆的凸台偏置设计,对应的底板21上的两端驱动部位也向外偏置,这样便于装配;动接触系统通过基板上的C口安装,这种安装实现了可拆卸式的结构安装。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的侧向剖视图。
[0023]图3是图1的正向剖视图。
[0024]图4为图3中去除内部结构后的视图。
[0025]图5为密封盖结构侧向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包括外壳组合(5)、静接触系统(11)和动接触系统(12),其特征在于:动接触系统(12)一端通过滚轮(10)和推动杆(7)下端的锥面配合,推动杆(7)运动时锥面作用于滚轮(10)使动接触系统(12)转动实现触点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其特征在于:推动杆(7)上端通过螺纹和压杆(1)连接组成推动组合(3),推动组合(3)通过弹簧安装在外壳组合(5)的安装槽中,初始状态下推动杆(7)平行于动接触系统(12),推动杆(7)下端的锥面和动接触系统(12)一端的滚轮无接触,随着推动杆(7)沿着安装槽运动,推动杆(7)下端的锥面接触到动接触系统(12)一端的滚轮并随着行程迫使动接触系统(12)转动一定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其特征在于:外壳组合(5)是由外壳(14)和后盖组成的盒体结构,在外壳(14)上顶面的一角有一段筒体结构凸台(14b)用于安装推动组合(3),凸台(14b)靠近后盖,在筒体结构两端安装密封盖(4)和衬套(6)分别和压杆(1)、推动杆(7)配合,密封盖(4)和衬套(6)中间的空间用于安装弹簧,压杆(1)和推动杆(7)上各有一个有限位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其特征在于:压杆(1)设计为一端为内螺纹结构(1d),另一端为音叉型结构(1e),音叉的厚度方向设计一个能过滚轮轴的贯穿孔(1f)并安装滚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7)设计为一端设计为外螺纹结构(7a),另一端设计为有大截面(7d)到小截面(7f)过渡的锥面结构(7e),锥面法向投影尺寸满足小于等于按压动作行程的要求,压杆的内螺纹(1d)和推动杆的外螺纹(7a)为一对配合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推动杆偏置的集束触发式信号机构,其特征在于:外壳(14)上用于安装推杆的凸台(14b)设计为中空结构,在凸台靠近外壳主体的位置中空结构收缩为一个小直径的中空圆(14c),靠近凸台端部的中空结构扩散为一个D型沉孔台阶(14a),D型沉孔台阶的轴向中间位置,设计有两个平行于径向方向的对称式O型过孔(14d),D型沉孔台阶(14a)用于安装密封盖(4),中空圆(14c)用于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鹏飞王奇峰苟体平贾耀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