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551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模块化设置的滤波模块、以及模块化设置的控制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具有第一插接件和滤波模块本体,所述控制模块具有第二插接件和控制模块本体;所述滤波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电源的输出侧,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得到滤波电源;所述控制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输出侧与所述负载的供电侧之间,用于基于所述滤波电源,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该方案,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方便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取舍,提高了适用性。高了适用性。高了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具有该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电器设备受电磁干扰的影响大,经常会影响到相应电器设备本身功能的使用。
[0003]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滤波器的作用是双方向性的,既能有效阻止外界的电磁干扰经电源线进入电器设备,又能阻挡该电器设备自身工作中产生的电磁骚扰经电源线进入电网进而传送到其他敏感的电器设备;所以,EMI滤波器是抗干扰和干扰抑制中都能用得到的一种器件。相关方案中,通过一个滤波电路(如EMI滤波器)提高电器设备(如基于电机控制的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但是这种电器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滤波电路为一体结构,结构固化,不易后期调整(如根据对滤波电路的需求调整滤波电路的接入等),适用性低。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以解决相关方案中,电器设备通过一个滤波模块进行抗干扰,但该电器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滤波模块为一体结构,结构固化而不易后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存在适用性低的问题,达到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进行灵活取舍,大大提高了电源与电机之间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的适用性的效果。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设置于电源与负载之间,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后,再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所述抗干扰供电装置,包括:模块化设置的滤波模块、以及模块化设置的控制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具有第一插接件和滤波模块本体,所述控制模块具有第二插接件和控制模块本体;其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电源的输出侧,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得到滤波电源;所述控制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输出侧与所述负载的供电侧之间,用于基于所述滤波电源,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对应一个所述负载,用于控制该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
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入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入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第四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以使所述电源的零线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输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经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进行抗干扰处理后,自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输出;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相连,以使所述电源的火线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输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经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进行抗干扰处理后,自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输出;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所述第六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所述第八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五接线端子,能够通过板间连线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六接线端子,能够通过板间连线与所述第四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七接线端子,能够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所述第八接线端子,能够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包括:差模滤波模块、共模滤波模块和电感滤波模块;所述差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差模电容模块和第二差模电容模块;所述共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共模电容模块和第二共模电容模块;所述电感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模块和第二电感模块;其中,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经串联的所述第一差模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二差模电容模块后,接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还经所述第二电感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经串联的所述第一共模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二共模电容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还经所述第一电感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还包括: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之间。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所述过压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模块、所述第二电感模块、所述第一差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二差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一共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二共模电容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和所述过压保护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元器件,均能够设置为插接件的形式,以实现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参数的元器件。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本体,包括:继电器模块、电容模块和开关管模块;其中,所述开关管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主控芯片发出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是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开启或关断的信号;直流电源经所述电容模块后,接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一连接端;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一连接端,还连接至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直流电源,还连接至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继电器模块的触点,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本
体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之间;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本体,还包括:二极管模块和电阻模块;其中,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一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模块的阳极;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模块的阴极;所述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开关管模块的控制端。
[0014]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
[0015]由此,本技术的方案,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电机控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电源与负载之间,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后,再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所述抗干扰供电装置,包括:模块化设置的滤波模块、以及模块化设置的控制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具有第一插接件和滤波模块本体,所述控制模块具有第二插接件和控制模块本体;其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电源的输出侧,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得到滤波电源;所述控制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输出侧与所述负载的供电侧之间,用于基于所述滤波电源,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对应一个所述负载,用于控制该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入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入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第四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以使所述电源的零线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输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经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进行抗干扰处理后,自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输出;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相连,以使所述电源的火线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输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经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进行抗干扰处理后,自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输出;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所述第六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所述第八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五接线端子,能够通过板间连线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六接线端子,能够通过板间连线与所述第四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七接线端子,能够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所述第八接线端子,能够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包括:差模滤波模块、共模滤波模块和电感滤波模块;所述差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差模电容模块和第二差模电容模块;所述共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共模电容模块和第二共模电容模块;所述电感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模块和第二电感模块;其中,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经串联的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壅金国华叶唤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