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夜视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47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夜视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的一端设置有目镜,另一端设置有物镜,所述目镜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目镜垫圈,所述物镜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物镜垫圈;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的红外摄像头,所述目镜位于所述红外摄像头与所述物镜之间,所述壳体外包裹设置有弹性缓冲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望远夜视仪不防摔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夜视仪


[0001]本技术涉及红外成像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夜视仪。

技术介绍

[0002]大部分夜视仪利用的是红外成像技术,即将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成像,而红外夜视仪又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红外夜视仪会发射红外线探照目标,再对反射回来的红外线进行捕捉,被动式红外夜视仪仅依靠目标自身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成像,因此被动式红外夜视仪也叫做热成像夜视仪。
[0003]目前很多热成像夜视仪都具备望远功能,望远夜视仪包括外壳、目镜、物镜和摄像头等,由于目镜和物镜等部件容易破损,因此在使用时如果不慎将望远夜视仪掉落可能导致望远夜视仪内的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夜视仪,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望远夜视仪不防摔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红外夜视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的一端设置有目镜,另一端设置有物镜,所述目镜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目镜垫圈,所述物镜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物镜垫圈;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的红外摄像头,所述目镜位于所述红外摄像头与所述物镜之间,所述壳体外包裹设置有弹性缓冲套。
[0006]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为:当红外夜视仪摔落地面时,材质较软的弹性缓冲套接触地面吸收部分冲击力,使壳体不易与地面产生碰撞,从而使壳体不易损坏;目镜直接接触的是材质较软且具有弹性的弹性目镜垫圈,因此目镜不易与壳体产生碰撞,从而使目镜不易破损;同样的,物镜与弹性物镜垫圈直接接触,不易与壳体碰撞,从而使物镜不易破损。
[000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弹性缓冲套对壳体进行保护,使壳体不易因碰撞而造成刮伤和损坏;具有弹性的弹性目镜垫圈使目镜不易与壳体发生碰撞,同时使目镜不易因受到冲击力而发生破损;同样的,弹性物镜垫圈承载和保护物镜,使物镜不易发生破损,从而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红外夜视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红外夜视仪去除弹性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红外夜视仪的爆炸图;
[001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红外夜视仪物镜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2]上述附图中:1、壳体;11、第一安装通道;12、第二安装通道;121、红外测距仪;13、限位槽;2、目镜;21、弹性目镜垫圈;3、物镜;31、弹性物镜垫圈;4、红外摄像头;41、显示器;
411、限位块;5、弹性缓冲套;51、直槽口;6、调焦旋钮;61、滑环;62、齿轮;63、齿条;7、锰玻璃;71、锰玻璃垫圈;8、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红外夜视仪,包括壳体1,壳体1内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安装通道11,第一安装通道11内的一端设置有目镜2,另一端设置有物镜3,目镜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目镜垫圈21,物镜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物镜垫圈31;还包括位于第一安装通道11内的红外摄像头4,目镜2位于红外摄像头4与物镜3之间,壳体1外包裹设置有弹性缓冲套5。
[0015]具体的,壳体1为椭圆柱状,方便使用者手持和携带。壳体1的材料可选用强度较高的塑料或者合金,使壳体1本身受到撞击时不易被破坏。可选的,壳体1端面与侧面的交界处为平滑的倒角,以此防止棱角划伤使用者的身体。为了方便拆装红外夜视仪,弹性缓冲套5可滑动套设在壳体1的外部,壳体1的侧壁可设置为具有磨砂质感的曲面,以此增大壳体1与弹性缓冲套5的摩擦力,使壳体1不易从弹性缓冲套5内滑出,其中,弹性缓冲套5、弹性目镜垫圈21和弹性物镜垫圈31的材质较柔软且具有弹性,例如橡胶和硅胶等。
[0016]进一步的,弹性物镜垫圈31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安装通道11的内侧,物镜3和目镜2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焦距的凸透镜,例如,当工作距离较远时,可选用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目镜2和物镜3。红外摄像头4的外沿与第一安装通道11的内壁贴合,这样一来既能固定红外摄像头4的拍摄方向也便于使用者对红外摄像头4进行拆装。需要注意的是,红外摄像头4与目镜2之间有一定间距,便于外界的红外线在红外摄像头4上成像。
[00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红外夜视仪摔落地面或受到其他冲击时,材质较软的弹性缓冲套5可以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以此使壳体1不易因碰撞造成损坏;物镜3承载于弹性物镜垫圈31,不易与壳体1发生碰撞,在受到冲击力时不易因挤压应力发生破损;同样的,弹性目镜垫圈31对目镜3进行承载和保护。
[0018]如图3所示,弹性缓冲套5上开设有直槽口51,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调焦旋钮6,调焦旋钮6位于直槽口51内,调焦旋钮6用于控制弹性目镜垫圈21移动,弹性目镜垫圈21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滑环61,滑环61与弹性目镜垫圈21的外沿固定,滑环61的宽度大于弹性目镜垫圈21的宽度,滑环61的外沿与第一安装通道11的内壁滑动贴合。
[0019]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调焦孔,直槽口51与调焦孔连通,调焦孔与第一安装通道11连通,弹性目镜垫圈21的边缘固定有齿条63,齿条63与第一安装通道11的轴线平行,第一安装通道11内设有齿轮62,调焦旋钮6穿过调焦孔和直槽口51与齿轮62固定,齿条63与齿轮62啮合。用户在旋转调焦旋钮6时,调焦旋钮6带动齿轮62转动,齿轮62转动带动齿条63移动,从而使弹性目镜垫圈21在第一安装通道11内来回滑动,以此调节目镜2与物镜3的间距,达到调焦的目的。
[0020]其中,滑环61可选用较光滑的材质,例如金属或有机玻璃,从而使滑环61在第一安装通道11内滑动的更加顺畅。滑环61的宽度大于目镜垫圈21的宽度,因此滑环61与第一安装通道11的内壁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保证目镜2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发生转动,使弹性目镜垫圈21在移动时其轴线始终与第一安装通道11的轴线平行,从而保证调焦的稳定性。
[0021]如图1

3所示,红外夜视仪还包括显示器41,红外摄像头4捕捉到的红外线成像在显示器41上,显示器41与壳体1的目镜端连接,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3,限位槽13靠近显示器41,显示器41上设置有限位块411,限位块411与限位槽13插接配合,显示器41外包裹设置有弹性缓冲套5。
[0022]具体的,凸设在显示器41上的限位块411恰好能够容纳于限位槽13内,弹性缓冲套5对限位块411起到了阻挡作用,使限位块411不易从限位槽13内脱落,从而使显示器41不易与壳体1分离,保证红外夜视仪运行的稳定性。
[0023]如图3所示,红外夜视仪还包括红外测距仪121,壳体1内还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安装通道(11),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内的一端设置有目镜(2),另一端设置有物镜(3),所述目镜(2)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目镜垫圈(21),所述物镜(3)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物镜垫圈(31);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内的红外摄像头(4),所述目镜(2)位于所述红外摄像头(4)与所述物镜(3)之间,所述壳体(1)外包裹设置有弹性缓冲套(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套(5)上开设有直槽口(51),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调焦旋钮(6),所述调焦旋钮(6)位于所述直槽口(51)内,所述调焦旋钮(6)用于控制所述弹性目镜垫圈(21)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目镜垫圈(21)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滑环(61),所述滑环(61)与所述弹性目镜垫圈(21)的外沿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环(61)的宽度大于所述弹性目镜垫圈(21)的宽度,所述滑环(61)的外沿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11)的内壁滑动贴合。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久钧李育袁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南邦红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