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33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包括:柱肢组,所述柱肢组由四根柱肢组成,所述柱肢分别设置在格构柱四角处;所述柱肢组上设有连接位,所述连接位为多个,所述连接位沿柱肢组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连接位包括:缀板,所述缀板为4个,所述缀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个所述缀板将相邻所述柱肢固定连接;所述柱肢为微型钢管,所述钢管内为砂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柱肢连接结构简单,不用提前焊接钢管格构柱,在具体施工时可先放置钢管,后续开挖时再焊接缀板,因此施工时采用小型钻机即可完成钢管放置,满足小基抗、施工净空不足的基坑使用,施工便捷且成本更低。施工便捷且成本更低。施工便捷且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

技术介绍

[0002]在基坑围护结构工程中,立柱经常使用四角钢格构柱或钢管柱的形式,为满足立柱的受力要求,通用截面边长(或直径)尺寸600~800mm。按操作规范,立柱下承托桩基础直径也要求大于1米,一般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或钻孔灌注桩,由于施工机具较大,相应的施工场地大,施工成本也相对较高。
[0003]对于大型基坑上述问题一般不大,但对于小型基坑,如仅设置2~3根立柱时,采用普通灌注桩,较高的进场费用极大抬升基坑整体平均费用;对于某些施工净空不足的基坑,如高架桥或高压线下基坑,普通灌注桩需特别改装、效率低下。
[0004]现有的四肢角钢格构柱如图1所示,包括柱肢角钢5、连接缀板6,应用时需先在地面将格构柱整体焊接好,再放入桩基灌注,要求操作空间较大,不适于净空不足的基坑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结构简单以至少解决普通灌注桩不适合小型基坑、施工净空不足基坑使用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包括:柱肢组,所述柱肢组由四根柱肢组成,所述柱肢分别设置在格构柱四角处;
[0007]所述柱肢组上设有连接位,所述连接位为多个,所述连接位沿柱肢组高度方向间距设置;
[0008]所述连接位包括:缀板,所述缀板为4个,所述缀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个所述缀板将相邻所述柱肢固定连接;
[0009]所述柱肢为钢管,所述钢管内为砂浆。
[0010]进一步的,所述柱肢与缀板通过加强连接板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连接板为与柱肢弧度相适应的弧形连接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砂浆为高强砂浆。
[0013]进一步的,所述柱肢下部设有多排排气孔,所述排气孔沿柱肢长度方向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上、下排呈对称正交布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接长时,上下两段钢管之间采用内衬管连接。
[0016]本技术由于柱肢连接结构简单,不用提前焊接钢管格构柱,在具体施工时可先放置钢管,后续开挖时再焊接缀板,因此施工时采用小型钻机即可完成钢管放置,满足小基抗、施工净空不足的基坑使用,施工便捷且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四肢角钢格构柱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端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0]1、柱肢;2、砂浆;3、缀板;4、连接板;5、柱肢角钢;6、连接缀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3]本实施例公开的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如图2、3所示,包括:柱肢组,所述柱肢组由四根柱肢1组成,所述柱肢1分别设置在格构柱四角处;
[0024]所述柱肢组上设有连接位,所述连接位为多个,所述连接位沿柱肢组高度方向间距设置;
[0025]所述连接位包括:缀板3,所述缀板3为4个,4个所述缀板3水平设置,每个所述缀板3将相邻所述柱肢1固定连接;
[0026]所述柱肢1为钢管,所述钢管内为砂浆2。
[0027]具体的,缀板3为钢板,柱孔为砂浆。
[0028]由于仅采用缀板3连接柱肢1的结构,在具体施工时不必提前焊接钢管格构柱,可根据施工需要,选择边开挖边焊接缀板3的方式,因此各连接层的距离调节方便,可根据需要通过调整连接层间距更好的保证稳定性,使支撑在发生整体屈曲前不发生局部屈曲;通过调整缀板3的厚度来保证缀板3自身的稳定性,以适用于不同间距的四肢格构柱。
[0029]由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可边开挖边焊接缀板3的方式施工,因此单独放置钢管明显比放置钢管格构架所需机械小,采用小型钻机成孔即可,占用场地小、更方便施工,且降低成本。
[0030]本实施例格构柱的构造,使得整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不同的实际工程。
[0031]可选的,所述柱肢1与缀板3通过加强连接板4连接。
[0032]其中,所述加强连接板4为与柱肢1相适应的弧形连接板。
[0033]本实施例通过加设加强连接板4,提高连接强度,增强格构柱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0034]可选的,所述砂浆2为高强砂浆2。
[0035]具体的桩孔内注浆可采用强度等级为M30,水灰比不大于0.6的高强砂浆。
[0036]可选的,所述柱肢1下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多排排气孔,每排排气孔为两个,横向对称设置。
[0037]可选的,所述排气孔上、下排呈对称正交布置。
[0038]具体的,钢管下部6.0米长度范围内每间隔1.0米开两个对称Φ20小孔,上下排小孔呈对称正交布置。
[0039]可选的,所述钢管接长时,上下两段钢管之间采用内衬管连接。
[0040]在实际施工中,广州白云文化广场风亭改迁基坑,基坑采用了两根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格构柱单肢管桩直径220mm,桩孔内注浆采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为M30,水灰比不大于0.6。基底以上设置钢缀板3 12
×
200
×
450@800与钢管柱肢1进行连接,连接节点处采用长为300mm,宽100mm,厚度为10mm的弧形加强连接板4,加强连接板4与柱肢1、缀板3间采用焊缝连接,焊缝厚度为8mm。微型钢管桩长约为24m,以强风化岩层为持力层(进入持力层不小于0.3米),桩芯采用一次注浆,注浆压力为0.30~0.50MPa。
[0041]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施工完成后两个月的监测数据显示,立柱沉降量的变化速率在0.3mm/d以内,立柱支撑性能良好,整个基坑较为稳定。可见本技术提出的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支撑能力和稳定性良好,在实际工程中拥有广泛的前景。
[004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后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未脱离本技术申请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柱肢组,所述柱肢组由四根柱肢组成,所述柱肢分别设置在格构柱四角处;所述柱肢组上设有连接位,所述连接位为多个,所述连接位沿柱肢组高度方向间距设置;所述连接位包括:缀板,所述缀板为4个,所述缀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个所述缀板将相邻所述柱肢固定连接;所述柱肢为钢管,所述钢管内为砂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肢与缀板通过加强连接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培欢周敏辉段晨鲍晓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