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烟道排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511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锅炉烟道排灰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装置主体的前后两侧且位于支撑架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槽,两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均设置有安装板,两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均设置有两组伸缩气缸,两组所述安装板均通过清洁板连接有清洁刷,所述清洁板通过连接板与伸缩气缸进行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积灰板,所述积灰板的底部设置有排灰机构;所述排灰机构包括排灰板,所述积灰板的底部设置有排灰板,所述排灰板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且位于过滤网的下方开设有蓄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提高了排灰装置整体的实用性。新型通过设计提高了排灰装置整体的实用性。新型通过设计提高了排灰装置整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烟道排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排灰装置
,具体涉及锅炉烟道排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灰渣由排灰部件输出;锅炉现有的锅炉排灰部件是卸灰阀,其设置于炉体内部,排灰操作空间狭窄,易堵,不方便人工操作,当实施人工排灰作业时,会产生灰烟,不仅污染环境,还因排灰次数频繁,劳动强度大,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0003]经检索,公开号:CN205818275U公开了锅炉排灰装置,其灰管设置一具有启闭排灰功能的闸板。利用闸板实现启闭排灰功能,实现定时排灰作业,省去人力资源;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陷:其无法进行有效彻底的排灰,在将大量灰尘排出后,仍然会有一部分的灰尘残留在锅炉内,无法有效的净化锅炉内的灰尘,在长期使用后灰尘进行积累仍然会导致堵塞,因此对于现有排灰装置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排灰装置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排灰装置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锅炉烟道排灰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锅炉烟道排灰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座,所述装置主体的前后两侧且位于支撑座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槽,两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均设置有安装板,两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均设置有两组伸缩气缸,两组所述安装板均通过清洁板连接有清洁刷,所述清洁板通过连接板与伸缩气缸进行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积灰板,所述积灰板的底部设置有排灰机构;
[0008]所述排灰机构包括排灰板,所述积灰板的底部设置有排灰板,所述排灰板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且位于过滤网的下方开设有蓄水槽,所述积灰板和排灰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蓄水槽的内部设置有送水管道,所述送水管道的顶部贯穿排灰板并与喷淋头进行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排灰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排灰板呈倾斜状结构设计,所述过滤网与支撑架呈插拔式结构设计。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清洁板与安装板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清洁刷的底部与积灰板的顶部进行接触。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主体分别通过两组合页连接有两组固定架,两组所述固定架均呈“L”形结构设计,所述固定架的内部结构大小与支撑座和安装板拼接时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送水管道的内部与蓄水槽的内部呈连通状,所
述蓄水槽的内部且位于送水管道的右侧设置有水泵。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中,通过支撑架、安装槽、安装板、清洁板、清洁刷以及积灰板的设计,伸缩气缸带动清洁板进行移动,并通过清洁刷将积灰板上的灰尘扫到排灰机构内,通过排灰机构排出,在使用一端时间后,还可以将安装板从装置主体内取出,对清洁板和清洁刷进行清洗,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尘残留;
[0016]2、本技术中,通过排灰机构的设计,灰尘在扫入排灰机构中后,掉落到排灰板上,在通过排灰板滑动至过滤网上,此时喷淋头对排灰板进行喷淋,将灰尘打湿,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尘飞扬,导致灰尘漂浮到装置主体上,过滤网对水和灰尘进行过滤,将灰尘筛下,水则通过过滤网流回蓄水槽内,便于下次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整体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装置主体;2、支撑座;201、固定架;3、安装槽;4、安装板;5、伸缩气缸;6、清洁板;7、清洁刷;8、连接板;9、积灰板;10、排灰机构;1001、排灰板;1002、过滤网;1003、蓄水槽;1004、喷淋头;1005、送水管道;1006、水泵;1007、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锅炉烟道排灰装置,该排灰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其无法进行有效彻底的排灰,在将大量灰尘排出后,仍然会有一部分的灰尘残留在锅炉内的技术问题。
[0023]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锅炉烟道排灰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座2,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侧且位于支撑座2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槽3,两组支撑座2的顶部均设置有安装板4,两组安装板4的顶部均设置有两组伸缩气缸5,两组安装板4均通过清洁板6连接有清洁刷7,清洁板6通过连接板8与伸缩气缸5进行连接,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积灰板9,积灰板9的底部设置有排灰机构10;
[0025]进一步的,首先将装置主体1放置在指定位置处,将安装板4安装在支撑座2上,装置主体1分别通过两组合页连接有两组固定架201,两组固定架201均呈“L”形结构设计,固定架201的内部结构大小与支撑座2和安装板4拼接时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通过支撑座2对安装板4进行固定,使连接板8、清洁板6以及清洁刷7通过安装槽3伸入装置主体1
的内部,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通过控制面板启动伸缩气缸5,清洁板6与安装板4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清洁刷7的底部与积灰板9的顶部进行接触,伸缩气缸5通过连接板8带动清洁板6进行移动,并通过清洁刷7对积灰板9上的灰尘进行清扫,将积灰板9上的灰尘扫到排灰机构10内, 在通过排灰机构10将灰尘排出装置主体1,防止灰尘在装置主体1内残留。
[0026]其中,请参阅图1

图3,排灰机构10的具体结构如下:
[0027]排灰机构10包括排灰板1001,积灰板9的底部设置有排灰板1001,排灰板1001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1002,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过滤网1002的下方开设有蓄水槽1003,积灰板9和排灰板100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1004,蓄水槽1003的内部设置有送水管道1005,蓄水槽1003的内部且位于送水管道1005的右侧设置有水泵1006,排灰板100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007,排灰板1001呈倾斜状结构设计,过滤网1002与支撑架1007呈插拔式结构设计。
[0028]更进一步的,通过排灰机构10将灰尘排出装置主体1,清洁刷7将积灰板9上的会清扫到排灰板1001上,灰尘通过排灰板1001滑落到过滤网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炉烟道排灰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座(2),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侧且位于支撑座(2)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槽(3),两组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均设置有安装板(4),两组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均设置有两组伸缩气缸(5),两组所述安装板(4)均通过清洁板(6)连接有清洁刷(7),所述清洁板(6)通过连接板(8)与伸缩气缸(5)进行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积灰板(9),所述积灰板(9)的底部设置有排灰机构(10);所述排灰机构(10)包括排灰板(1001),所述积灰板(9)的底部设置有排灰板(1001),所述排灰板(1001)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1002),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过滤网(1002)的下方开设有蓄水槽(1003),所述积灰板(9)和排灰板(100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10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烟道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1003)的内部设置有送水管道(1005),所述送水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