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改月专利>正文

一种数控机床切削液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499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控机床切削液循环系统,有效解决削液中油污和铁屑不能够一次性去除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开口朝上的箱体,箱体内经左右两个隔板分为三个腔室,从左向右依次为过滤箱,储液箱,储油箱;所述的过滤箱内设置有能转动的过滤器;储液箱内设置有去油罐,去油罐的上端设置有竖管,竖管的中部折弯后,端部置于储油箱上方;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内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左侧固定有活塞杆,活塞#将活塞腔分为左侧的回料腔和右侧的送料腔;活塞#往复移动后,送料腔能将过滤箱内的液体送至去油罐内,回料腔能将去油罐内的液体送至储液箱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杂屑和油污同时去除。和油污同时去除。和油污同时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机床切削液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加工
,特别是一种数控机床切削液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切削液是一种金属加工和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冷却剂和润滑剂。切削液在使用过程中会混入金属碎屑、灰尘、油污等。切削液的使用量大,目前多数的机床都会利用过滤等方式进行切削液的回收利用。
[0003]对此专利文献:CN115090023B、CN113953885B等该类文献中普遍采用,震动,搅拌等方式实现对金属碎屑的过滤,以及滤网的自洁,从而达到去除金属碎屑的目的。但是此类专利文献主要解决了颗粒性杂物的去除,但是切削液中残留的油污不能及时的去除,当油污积累后,会滋生细菌导致切削液变质发臭。即仍旧需要单独的去油设备进行去除。传统的切削液去油设备一般采用在水面上设置一个吸油管来进行表层油污的吸附,然而在实际中发现,局部的浮油吸附完毕后,会出现持续吸附水的情况。
[0004]为了实现油和屑的同时去除,专利文献CN113857933B 一种数控机床用切削液过滤装置,其采用传统的刮板油水分离器,在配合一个压滤组件,实现最终的净化。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油水分离组件体积较大,并且需要采用空压机等设备,噪音也比较大,另外对液位也有要求,分离效果欠佳;2、先去油后去屑易导致前序的管道和泵等因较大的切削液造成损坏;3、其过滤组件清洗不够彻底,并且在清理时会造成切削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数控机床切削液循环系统,可有效解决切削液中油污和铁屑不能够一次性去除的问题。
[000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开口朝上的箱体,箱体内经左右两个隔板分为三个腔室,从左向右依次为过滤箱,储液箱,储油箱;所述的过滤箱内设置有能转动的过滤器;储液箱内设置有去油罐,去油罐的上端设置有竖管,竖管的中部折弯后,端部置于储油箱上方;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开口朝上的滤框,滤框的中部固定有竖直的拉杆,拉杆上从上至下均布有多个分液盘,上下多个分液盘相互错位;所述的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内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左侧固定有活塞杆,活塞#将活塞腔分为左侧的回料腔和右侧的送料腔;活塞#往复移动后,送料腔能将过滤箱内的液体送至去油罐内,回料腔能将去油罐内的液体送至储液箱内;所述的竖管的折弯处的底部固定有传感器,箱体的上方设置有水泵,水泵能将去油罐内的液体送至储液箱内,传感器经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启停。
[0007]所述的过滤箱的底部固定有竖直的转轴,过滤框的底部固定有套筒,套筒能套在转轴上,转轴和套筒配合的部分横截面均呈方形;分液盘的上端和朝向滤框侧壁的一端均呈开口状,多个分液盘沿拉杆螺旋分布。
[0008]所述的转轴上安装有齿轮,活塞杆的左侧部分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牙段;转轴
经电机驱动正反往复转动。
[0009]所述的送料腔的右端通过两个管道分别与过滤箱的底部和去油罐连接;回料腔的左端通过两个管道分别与去油罐和储液箱的底部连接,每个管道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
[0010]本专利技术好处:1、本装置体积小巧,能够直接在现有的机床切削液箱内进行布置或者直接进行更换,起到存储和过滤一体化的目的,提高了集成度;2、本装置先进行离心去屑,而后利用浮沉进行去油,可以避免杂屑影响设备运行;3、本装置中去杂屑部分利用滤框的往复转动,同时通过内部巧妙设计,能够利用滤框的所有侧面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果,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杂屑能够沉积在滤框底部,避免滤框全面堵塞;4、本装置中去油部分利用油水密度的不同,实现油污的去除,同时去油罐一边进行原料的填充,一边抽取过滤后的切削乳液,并且利用两者量的差异,使去油罐内部的液位缓慢的升高,从而延长油水分离的时间,使油污充分上浮;同时能够避免去油罐将满时,原料液的大量排出;5、本装置中驱动部分布局巧妙,利用一个电机实现两部分的驱动,减少了设备投入。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面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拉杆和分液盘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活塞腔的主视剖面图。
[0015]图中:过滤箱1;储液箱2;储油箱3;过滤器4;去油罐5;竖管6;活塞腔7;传感器8;水泵9;滤框401;拉杆402;分液盘403;转轴404;套筒405;齿轮406;活塞701;活塞杆702;回料腔703;送料腔704。
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由图1至图4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开口朝上的箱体,箱体内经左右两个隔板分为三个腔室,从左向右依次为过滤箱1,储液箱2,储油箱3;过滤箱1内设置有能转动的过滤器4;储液箱2内设置有去油罐5,去油罐5的上端设置有竖管6,竖管6的中部折弯后,端部置于储油箱3上方;所述的过滤器4包括开口朝上的滤框401,滤框401的中部固定有竖直的拉杆402,拉杆402上从上至下均布有多个分液盘403,上下多个分液盘403相互错位;所述的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活塞腔7,活塞腔7内设置有活塞701,活塞701的左侧固定有活塞杆702,活塞701将活塞腔7分为左侧的回料腔703和右侧的送料腔704;活塞701往复移动后,送料腔704能将过滤箱1内的液体送至去油罐5内,回料腔703能将去油罐5内的液体送至储液箱2内;所述的竖管6的折弯处的底部固定有传感器8,箱体的上方设置有水泵9,水泵9能将去油罐5内的液体送至储液箱2内,传感器8经控制器控制水泵9的启停。
[0018]为了实现过滤器4的转动,以及分液盘403的分料,所述的过滤箱1的底部固定有竖直的转轴404,过滤框401的底部固定有套筒405,套筒405能套在转轴404上,转轴404和套筒
405配合的部分横截面均呈方形;分液盘403的上端和朝向滤框401侧壁的一端均呈开口状,多个分液盘403沿拉杆402螺旋分布。
[0019]为了实现活塞腔7内活塞杆702的左右往复移动,所述的转轴404上安装有齿轮406,活塞杆702的左侧部分设置有与齿轮406啮合的齿牙段;转轴404经电机驱动正反往复转动。
[0020]为了实现送料腔704和回料腔703对液体的输送,所述的送料腔704的右端通过两个管道分别与过滤箱1的底部和去油罐5连接;回料腔703的左端通过两个管道分别与去油罐5和储液箱2的底部连接,每个管道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
[0021]为了避免油污粘附在去油罐5的内壁上,所述的去油罐5的内壁以及竖管6的内壁上均涂抹有疏油层。
[0022]为了实现传感器8控制水泵9的启停,所述的传感器8采用湿度传感器8,传感器8检测到切削液经过后,水泵9启动而后自动关闭。
[0023]为了实现传感器8控制水泵9的启停,所述的传感器8采用电导率传感器8,传感器8检测到切削液经过后,水泵9启动而后自动关闭。
[0024]本专利技术整体呈箱体式,与机床现有的切削液箱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床切削液循环系统,包括开口朝上的箱体,箱体内经左右两个隔板分为三个腔室,从左向右依次为过滤箱(1),储液箱(2),储油箱(3);其特征在于,过滤箱(1)内设置有能转动的过滤器(4);储液箱(2)内设置有去油罐(5),去油罐(5)的上端设置有竖管(6),竖管(6)的中部折弯后,端部置于储油箱(3)上方;所述的过滤器(4)包括开口朝上的滤框(401),滤框(401)的中部固定有竖直的拉杆(402),拉杆(402)上从上至下均布有多个分液盘(403),上下多个分液盘(403)相互错位;所述的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活塞腔(7),活塞腔(7)内设置有活塞(701),活塞(701)的左侧固定有活塞杆(702),活塞(701)将活塞腔(7)分为左侧的回料腔(703)和右侧的送料腔(704);活塞(701)往复移动后,送料腔(704)能将过滤箱(1)内的液体送至去油罐(5)内,回料腔(703)能将去油罐(5)内的液体送至储液箱(2)内;所述的竖管(6)的折弯处的底部固定有传感器(8),箱体的上方设置有水泵(9),水泵(9)能将去油罐(5)内的液体送至储液箱(2)内,传感器(8)经控制器控制水泵(9)的启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切削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箱(1)的底部固定有竖直的转轴(404),过滤框(401)的底部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改月
申请(专利权)人:董改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