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98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9
一种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其中MOS管Q1的G极用于外接并输入启动信号GPIO_IN,MOS管Q1的D极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输入电压IN+,MOS管Q1的S极通过电感L1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输出端以用于输出电压OUT+;二极管D1的阴极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1和电阻R2;芯片U1的CE和VDD引脚均与MOS管Q1的D极连接,芯片U1的VO引脚连接至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点上,芯片U1的EXT引脚通过电阻R3连接至三极管Q2的B极,三极管Q2的C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2的E极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低,而且,芯片U1的输出电压稳定,从而提高了背光驱动芯片的转换效率。动芯片的转换效率。动芯片的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驱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通过对玻璃基板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bar)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GP,Light Guide Plate)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在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
[0003]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的背光单元一般由专用的背光驱动芯片来提供,所以在使用时,尤其是在背光驱动芯片的输入端的电压比较低时,往往会出现屏的背光闪动的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目前为了解决该问题,一般采取提高背光驱动芯片输入端的电压,然而,该方法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背光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以得到稳定的背光驱动输出电压。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其包括MOS管Q1、三极管Q2、二极管D1、电感L1和芯片U1,其中:
[0006]MOS管Q1的G极用于外接并输入启动信号GPIO_IN,MOS管Q1的D极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输入电压IN+,MOS管Q1的S极通过电感L1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输出端以用于输出电压OUT+;
[0007]二极管D1的阴极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1和电阻R2;
[0008]芯片U1为DC/DC切换控制器,型号为XC6366B103MR;芯片U1的CE和VDD引脚均与MOS管Q1的D极连接,芯片U1的VO引脚连接至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点上,芯片U1的EXT引脚通过电阻R3连接至三极管Q2的B极,三极管Q2的C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2的E极接地。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入电压IN+为正5V,所述输出电压
OUT+为正12V。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1并联有电容C1。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3并联有电容C2。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入电压IN+的接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EC1。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出电压OUT+的输出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EC2。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启动信号GPIO_IN的接入端与MOS管Q1的D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4,所述启动信号GPIO_IN的接入端与MOS管Q1的G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5。
[0015]本技术的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采用型号为XC6366B103MR的芯片U1,通过二极管D1以及压电阻R1和R2组成的电路,从而可使芯片U1的输出电压稳定,提高了背光驱动芯片的转换效率。而且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低,效率高,更适合具有小型LED显示屏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表、测温仪以及其他手持终端。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包括MOS管Q1、三极管Q2、二极管D1、电感L1和芯片U1,其中:
[0021]MOS管Q1的G极用于外接并输入启动信号GPIO_IN,MOS管Q1的D极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输入电压IN+,MOS管Q1的S极通过电感L1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输出端以用于输出电压OUT+;具体地,所述输入电压IN+为正5V,所述输出电压OUT+为正12V,以在升压作用下,满足常规LED的供电需求,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需求,合适调整输入和输出电压大小;
[0022]二极管D1的阴极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并联有电容C1;
[0023]芯片U1为DC/DC切换控制器,型号为XC6366B103MR;芯片U1的CE和VDD引脚均与MOS管Q1的D极连接,芯片U1的VO引脚连接至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点上,芯片U1的EXT引脚通过电阻R3连接至三极管Q2的B极,电阻R3并联有电容C2,三极管Q2的C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2的E极接地。
[0024]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背光升压驱动电路的输入和输出分别连接滤波电容电路,
具体为:输入电压IN+的接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EC1,输出电压OUT+的输出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EC2。
[0025]在一具体实施中,所述启动信号GPIO_IN的接入端与MOS管Q1的D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4,所述启动信号GPIO_IN的接入端与MOS管Q1的G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5。
[0026]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Q1、三极管Q2、二极管D1、电感L1和芯片U1,其中:MOS管Q1的G极用于外接并输入启动信号GPIO_IN,MOS管Q1的D极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输入电压1N+,MOS管Q1的S极通过电感L1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输出端以用于输出电压OUT+;二极管D1的阴极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1和电阻R2;芯片U1为DC/DC切换控制器,型号为XC6366B103MR;芯片U1的CE和VDD引脚均与MOS管Q1的D极连接,芯片U1的VO引脚连接至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点上,芯片U1的EXT引脚通过电阻R3连接至三极管Q2的B极,三极管Q2的C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2的E极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ED显示屏的背光升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海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广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