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摘钩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36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摘钩装置及系统,包括机架,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支座,与直线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拉钩部件,可转动的连接于支座,用于勾拉钩提杆,复位弹簧,连接拉钩部件,以及限位部件,连接于机架,限位部件构造为适配拉钩部件,拉钩部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压于限位部件,限位部件用于限位约束拉钩部件,当支座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竖直升降时,带动拉钩部件相对于支座转动;本摘钩装置,拉钩部件的曲线运动是由支座的竖直运动以及限位部件的限位作用共同形成的,并非是通过配置机械手来实现的,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编程,非常容易实现,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动作简单、精度高,可以有效保证摘钩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摘钩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摘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摘钩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系统中,车钩是连接两节车厢的零件,在火车行驶过程中,它可以使车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并起到连接、牵引、缓冲等作用。按开启方式,现有的车钩通常分为上作用式和下作用式,其中,上作用式车钩通常是通过设置在钩头上部的提升机构开启的,货车中比较常见,而下作用式通常是通过设置在钩头下部的锥顶机构开启的,客车中比较常见。例如,詹式车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动式车钩,无需人力干预,现有的詹式车钩通常包括钩舌、钩体、钩舌销、钩锁铁、钩舌推铁以及下锁销装置等。当需要挂车时,要将两节车厢位于同一条铁轨上,当一节车厢向另一节车厢靠近时,钩舌受到撞击后自动落下,锁止车钩,两节车厢形成稳定的连接状态;摘钩(即,解锁、脱钩)时,需要人工提起钩舌,方可摘钩。
[0003]现有的车钩,无论是上作用式车钩还是下作用式车钩,通常都配置有用于手动脱钩(解锁)的钩提杆(或称为提钩杆),钩提杆通常横向设置于车厢的端梁,钩提杆的一端通常与车钩中的解锁结构(如下锁销装置)传动连接,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提钩杆的方式提起或顶起车钩中的解锁结构,实现摘钩,使得车厢可以相互分离。现有技术中,钩提杆通常包平直段和下垂段,平直段与下垂段通常形成L型结构,如附图1所示,车厢的端部通常还设置有适配钩提杆的钩提杆座,钩提杆座通常构造有适配钩提杆的约束孔,一些实施方式中,约束孔构造为适配钩提杆的平直段,如附图1所示,钩提杆的平直段穿过约束孔,且钩提杆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约束孔转动,以便通过转动实现摘钩功能,此时,所述平直段中对应约束孔的部分通常采用圆杆;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约束孔包括扁槽和连接于扁槽上端的转动槽,如附图2所示,扁槽与转动槽形成钥匙孔型,平直段中对应扁槽的部分通常构造为扁平状结构,使得钩提杆不能在扁槽内转动,而转动槽构造为适配所述扁平状结构,使得钩提杆可以在转动槽内转动,在实际使用时,先将钩提杆提到转动槽中,然后再转动钩提杆,也能实现摘钩功能。
[0004]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来转动钩提杆,实现人工手动摘钩的功能,存在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些可以实现自动摘钩的摘钩装置,这些摘钩装置通常作用于钩提杆的下垂段,通过驱动下垂段转动来驱动整个钩提杆转动,达到摘钩的目的,但是由于下垂段的动作过程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一定的角度,而利用摘钩装置驱动下垂段转动的过程中,需要摘钩装置进行相应的曲线动作,才能实现与钩提杆的稳定配合,实现更准确、稳定的摘钩动作,而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摘钩装置的曲线动作,通常只能配置机械手,并通过编程来实现,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曲线动作复杂,精度也难以得到保证,不利于低成本、高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实现摘钩功能,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第一方面要解决低成本、高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摘钩动作的问题,提
供了一种设计巧妙的摘钩装置,主要构思为:
[0006]一种摘钩装置,包括机架,用于承载,
[0007]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
[0008]支座,与直线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0009]拉钩部件,可转动的连接于支座,拉钩部件用于勾拉钩提杆,
[0010]复位弹簧,连接拉钩部件,以及
[0011]限位部件,连接于机架,所述限位部件构造为适配拉钩部件,拉钩部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压于限位部件,限位部件用于限位约束拉钩部件,
[0012]当支座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竖直升降时,带动拉钩部件相对于支座转动。在本方案中,通过配置机架,不仅可以为直线驱动机构提供稳定的安装基础,而且便于将本摘钩装置安装于位置调节装置;通过配置支架和直线驱动机构,并使支座与直线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直线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支座沿竖直方向升降;通过将拉钩部件可转动的连接于支座,使得拉钩部件具有相对于支座转动的自由度,拉钩部件构造为适配钩提杆中的下垂段,以便利用拉钩部件直接作用于钩提杆中的下垂段并驱动钩提杆转动;通过配置复位弹簧,并使复位弹簧连接拉钩部件,从而使得复位弹簧的弹力可以作用于拉钩部件,使得拉钩部件可以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压于限位部件,防止拉钩部件脱离限位部件,使得二者可以形成稳定的限位配合;通过复位弹簧、限位部件、支座以及直线驱动机构的配合,使得当支座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发生竖直升降时,支座可以带动拉钩部件的一端上下移动,再结合限位部件对拉钩部件的限位作用,使得拉钩部件可以相对于支座转动,从而实现拉钩部件的曲线动作;在实际使用时,拉钩部件先勾住钩提杆中的下垂段,然后利用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拉钩部件的一端上升,从而可以利用直线驱动机构与限位部件的配合,使得拉钩部件产生转动,实现弧形曲线动作,从而使得拉钩部件可以更好的适配钩提杆中下垂段的旋转过程,使得二者可以形成更稳定的摘钩配合。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摘钩装置中拉钩部件的曲线动作是由支座的竖直运动以及限位部件的限位作用共同形成的,并非是通过配置机械手来实现的,从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编程,非常容易实现,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由于直线驱动机构的动作简单、精度高,从而可以有效保证摘钩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013]为解决提高拉钩部件转动稳定性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拉钩部件构造有第一滑动配合面,所述限位部件构造有适配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面的第二滑动配合面,
[0014]第二滑动配合面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保持接触第一滑动配合面的状态。使得拉钩部件与限位部件形成面

面接触,并可以在拉钩部件相对于限位部件转动的过程中保持面

面接触状态,限位部件可以通过面

面接触更稳定的限制和约束拉钩部件,从而可以提高拉钩部件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面为弧形面。使得拉钩部件可以更平滑的相对于限位部件转动。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面构造于拉钩部件的外表面,第一滑动配合面沿拉钩部件的长度方向布置。
[0017]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件为圆柱杆或为可转动安装于机架的滚轮。
[0018]本技术第二方面要解决提高本摘钩装置通用性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至
少一个辅助限位件,所述辅助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件的上方,辅助限位件用于限位约束拉钩部件,拉钩部件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拉钩部件在脱离限位部件之前接触辅助限位件。以便利用辅助限位件继续对拉钩部件进行限位约束,不仅使得在摘钩动作的过程中拉钩部件不会反向转动,而且使得拉钩部件可以沿竖直方向具有更大的移动距离,以便满足不同场合的摘钩需求。
[0019]为解决拉钩部件实现顺滑、持续曲线动作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限位件与直线驱动机构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限位部件与直线驱动机构之间的水平间距。即,辅助限位件设置于更靠近直线驱动机构的位置处,使得当拉钩部件接触辅助限位件后,通过直线驱动机构、支座、以及辅助限位件的配合,拉钩部件可以继续进行顺滑且持续的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摘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用于承载,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支座,与直线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拉钩部件,可转动的连接于支座,拉钩部件用于勾拉钩提杆,复位弹簧,连接拉钩部件,以及限位部件,连接于机架,所述限位部件构造为适配拉钩部件,拉钩部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压于限位部件,限位部件用于限位约束拉钩部件,当支座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竖直升降时,带动拉钩部件相对于支座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摘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部件构造有第一滑动配合面,所述限位部件构造有适配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面的第二滑动配合面,第二滑动配合面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保持接触第一滑动配合面的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摘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面为弧形面,第一滑动配合面沿拉钩部件的长度方向布置;或,所述限位部件为圆柱杆或圆柱筒或圆柱台,或限位部件为可转动安装于机架的滚轮;或,还包括抬升杆,所述抬升杆连接于机架,用于抬起钩提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摘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限位件,所述辅助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件的上方,辅助限位件用于限位约束拉钩部件,拉钩部件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拉钩部件在脱离限位部件之前接触辅助限位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摘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限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斌张爱民张晔孙林峰谢迎春唐飞胡小东李坤李威李润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榆横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