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二元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342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5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二元喷管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二元喷管,设计引入外部低温气对收敛段、扩张段、外调节片、前段侧壁、后段侧壁、侧壁外罩等内部构件、外部构件进行沿程冷却,可通过控制低温气的流量,保证对内部构件、外部构件的冷却效果,身性能,以及避免内部构件被烧蚀,外部构件发生变形、翘曲问题,且不再需要额外占用外涵气流,此外,在发动机处于大工况或者需要进行急速进行降温降低提升红外隐身能力的情况下,可利用相变冷却介质对前段侧壁、后段侧壁、侧壁外罩进行急速降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前段侧壁、后段侧壁、侧壁外罩的温度,避免二元喷管构件被烧蚀,提升发动机的红外隐身能力。身能力。身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二元喷管


[0001]本申请属于发动机二元喷管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二元喷管。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二元喷管安装在发动机末端,利用收敛段、扩张段等内部构件的收扩运动进行矢量调节,以及设计有外调节片、侧壁外罩等外部构件,保护内部构件不直接遭受外力破坏,对外部进行整流,减小后体阻力。
[0003]发动机二元喷管受到高温气流作用,承受极高的温度载荷,其构件易被烧蚀,红外辐射特征明显,对此,当前,多是利用发动机外涵气流对二元喷管构件进行冷却,降低二元喷管构件的温度,避免二元喷管构件被烧蚀,以及抑制红外辐射特征,提升红外隐身能力,然而外涵气流还需要用来对其他必需的高温部件进行冷却、降温,对于二元喷管所能够提供降温能力有限,并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二元喷管的冷却需求。
[0004]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0005]需注意的是,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二元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圆转方段(1),前端连接在发动机后端,后端外壁具有连接边;两个收敛段(2),前端铰接在圆转方段(1)后端两个相对侧壁的连接边上,圆转方段(1)后端该两个相对侧壁的连接边上具有冷却引气孔(A);两个扩张段(3),前端铰接在两个收敛段(2)后端;两个外调节片(4),位于两个收敛段(2)、扩张段(3)外侧,前端对应铰接在圆转方段(1)后端两个相对侧壁的连接边上,后端侧壁分布有多个冷却排气孔(B);两个前段侧壁(5),前端连接在圆转方段(1)后端另外两个相对侧壁的连接边上,圆转方段(1)后端该两个相对侧壁上具有让位孔;两个前段侧壁(5)与两个收敛段(2)、扩张段(3)、外调节片(4)之间形成冷却引气腔,其上分布有多个冷却连通孔(C);冷却引气腔连通各个冷却引气孔(A)、冷却排气孔(B)、冷却连通孔(C);两个后段侧壁(6),前端连接在两个前段侧壁(5)后端,与两个前段侧壁(5)后端之间形成后向排气缝(D),且壁面上具有多个气膜孔(E);两个侧壁外罩(7),位于两个前段侧壁(5)、后段侧壁(6)外侧,前端对应连接在圆转方段(1)后端两个相对侧壁的连接边上,以及与两个前段侧壁(5)、后段侧壁(6)沿边缘连接,与两个前段侧壁(5)、后段侧壁(6)之间形成冷却排气腔;冷却排气腔连通各个冷却连通孔(C)、后向排气缝(D)、气膜孔(E);两个相变冷却介质射流管(8),一端穿过两个让位孔伸入到冷却排气腔中,伸入到冷却排气腔中部分侧壁具有多处沿轴向分布的射流孔(F)。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二元喷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扩张段(3)、外调节片(4)后端呈尖锥型;各个冷却排气孔(B)沿两个扩张段(3)、外调节片(4)后端边缘分布;两个前段侧壁(5)、后段侧壁(6)、侧壁外罩(7)整体呈V型;后向排气缝(D)呈后向扩大的V型。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守堂王殿磊邓洪伟芮长胜王伟王群孙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