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用重力睡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70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2
本申请公开了助眠用重力睡袋,涉及睡袋技术领域,包括上片和下片,上片的外侧部和下片的外侧部固定相连,上片设置多个分布均匀的填充部,填充部填充有重力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睡袋采用上片和下片形成睡袋,并在上片中设置均匀分布的填充格,填充物采用重力珠,上片和下片的上部也可以通过插接方式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在睡袋本体内均匀加入重力珠,保证睡袋对于婴儿的贴合度和包裹性,在能增加重量的同时,能对出生不久的婴儿起到安抚助眠的效果,解决出生婴儿对环境不适应,不易入睡或者需要人拥抱入睡的问题。不易入睡或者需要人拥抱入睡的问题。不易入睡或者需要人拥抱入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助眠用重力睡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睡袋,尤其涉及助眠用重力睡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儿童使用的睡袋的样式多种多样,但是并没有针对婴幼儿使用的安抚助眠睡袋。婴儿出生前一直生活在妈妈的子宫内,习惯了被羊水包围的感觉,有一定程度的压力感,出生后,对外面这个环境还不适应,所以很容易没有安全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助眠用重力睡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助眠用重力睡袋,包括睡袋本体,睡袋本体包括上片和下片,上片的外侧部和下片的外侧部固定相连,上片和下片通过拉链相连接形成睡袋,上片上设置有多个分布均匀的填充部,填充部填充有重力珠。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片的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婴儿头部的第一开口,下片的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婴儿头部的第二开口,下片的第二开口高度高于第一开口的高度。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片和肩部均向上隆起形成第一凸部,下片的肩部均向上隆起第二凸部,第二凸部的上方连接有固定布,固定布和第二凸部之间形成容纳第一凸部的容纳空间。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片为单层棉料。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片包括外层、内层,外层设置在内层的外侧,外层与内层之间设有填充物。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层、内层之间还填充有中间层,中间层为棉絮。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链的长度不小于上片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重力珠为玻璃珠或塑料珠。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链为双向拉链。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上片和下片通过拉链形成睡袋,并在上片中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填充格,填充格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可以是菱形,方形,矩形等等,填充物采用重力珠,上片和下片的上部也可以通过插接方式实现连接。由此,本设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在睡袋本体内均匀加入重力珠,保证睡袋对于婴儿的贴合度和包裹性,在能增加重量的同时,能对出生不久的婴儿起到安抚助眠的效果,解决出生婴儿对环境不适应,不易入睡或者需要人拥抱入睡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助眠用重力睡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助眠用重力睡袋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上片;11、第一开口;12、第一凸部;2、下片;21、第二开口;22、第二凸部;23、固定布;3、填充部;4、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

2所示,提供助眠用重力睡袋,包括睡袋本体,睡袋本体包括上片1和下片2,上片1的外侧部和下片2的外侧部固定相连,上片1和下片2通过拉链4相连接形成睡袋,上片上设置有多个分布均匀的填充部3,填充部3内填充有重力珠。在本实施例中,重力珠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珠、塑料珠或谷物颗粒。上片和下片除了拉链区域,其他部分均设置有包边。拉链处的末端上方还设置有用于遮挡拉链头的遮挡布。
[0019]本技术采用上片1和下片2通过拉链形成睡袋,并在上片中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填充格,填充格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可以是菱形,方形,矩形等等,填充格的大小也是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填充格的宽度优选是10

15CM左右,而填充物采用一般可以重力珠,重力珠的直径大小优选为为8mm

1.2mm之间。本申请通过在睡袋本体内均匀加入重力珠,保证睡袋对于婴儿的贴合度和包裹性,在能增加重量的同时,能对出生不久的婴儿起到安抚助眠的效果,解决出生婴儿对环境不适应,哭闹,不易入睡或者需要人拥抱入睡的问题。
[0020]如图2所示,上片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婴儿头部的第一开口11,下片2的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婴儿头部的第二开口21,下片的第二开口21高度高于第一开口11的高度,由此没便于婴儿穿戴。
[0021]进一步地,上片的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婴儿头部的第一开口11,下片的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婴儿头部的第二开口21,下片的第二开口21高度高于第一开口11的高度,上片和肩部均向上隆起形成第一凸部12,下片的肩部均向上隆起第二凸部22,第二凸部22的上方连接有固定布23,固定布23和第二凸部22之间形成容纳第一凸部的容纳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下片的第二开口高度略高于第一开口的高度,上片的第一凸部可以当做插片使用。由此,出生婴儿比较脆弱,不易穿戴衣物,通过开口式的穿戴,只需在婴儿置入睡袋内后,将上片的第一凸部插入下片容纳空间中,以此固定睡袋,安全便捷,方便使用。
[0022]如图2所示,下片可以采用单层棉料,婴儿背躺在下片上进行入睡,因此不需要填充物,而针对夏天炎热天气,可以采用单层面料,柔软透气舒适。
[0023]应当予以说明地,上片包括外层、内层,外层设置在内层的外侧,外层与内层之间设有填充物。由此,用于填充填充物,并保证睡袋的透气性。
[0024]进一步地,外层、内层之间还填充有中间层,中间层为填充在填充部中的棉絮,重力珠散落均匀的分布于棉絮中,从而进一步保证具有重力珠的上片的颗粒的压力触感,又不会伤害到婴儿的皮肤。
[0025]进一步的,外层、内层之间还可以设置里内衬,该里内衬用于填充重力珠,同时里衬内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需要放置棉絮。从而避免布料的损坏,造成重力珠的漏出,进一步保证重力睡袋的安全性。
[0026]如图1所示,拉链为双向拉链,拉链的长度不小于上片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因为上片和下片的上部通过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插接方式进行连接,因此,直接上部打开就很
方便,基本只有需要在完全打开睡袋采需要使用拉链。所述拉链的长度可以设置到不小于上片的周长整体长度的二分之一。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助眠用重力睡袋,包括睡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睡袋本体包括上片(1)和下片(2),所述上片(1)的外侧部和所述下片(2)的外侧部固定相连,所述上片(1)和所述下片(2)通过拉链相连接形成睡袋,所述上片(1)设置有多个分布均匀的填充部(3),所述填充部(3)填充有重力珠;所述上片(1)的肩部向上隆起形成第一凸部(12),所述下片(2)的肩部均向上隆起第二凸部(22),所述第二凸部(22)的上方连接有固定布(23),所述固定布(23)和所述第二凸部(22)之间形成容纳所述第一凸部(12)的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眠用重力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婴儿头部的第一开口(11),所述下片(2)的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婴儿头部的第二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宜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佐天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