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大立专利>正文

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41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1
一种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构造,所述该滤心包含设有一滤筒,一扰流单元,该滤筒内部配置有过滤单元,该滤筒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与该过滤单元的内部相通,该第一通孔用以供该过滤单元过滤后的净水输出,同时也供逆洗水流流入,该第二通孔导通至该过滤单元外部,该第二通孔用以供原水流入,同时也供逆洗水流排出,该扰流单元设于该滤筒的内侧面。当逆洗时借由扰流单元产生局部回旋水流即呈一回压效应,辅助逆洗水流向过滤单元头端推动,增加滤心头尾两端形成不同的内外压差,进而滤心在逆洗过程中,于接近相同的时间下达到滤心头尾两端相同的清洗、清洁效果,提升逆洗还原性。还原性。还原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构造


[0001]本技术为有关于一种滤心构造设计,特别是指其为一种借由扰流单元产生局部回旋水流即呈一回压效应,辅助逆洗水流向过滤单元头端推动的滤心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市售净水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由于滤心内的滤材本身的筛孔间隙被附着的微粒沈积物所填满,导致滤水效能降低,故需定期将其滤材卸除清洗或做新品更换,使用上维护相对麻烦,亦不符合经济效益。
[0003]而为了改善上述净水机使用上的缺点,业界则开发出新式的净水产品,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74561号的「净水机滤心手动清洗切换装置」,该专利技术手段达到的功效,主要为常态下使进水孔与滤筒相连通,并将原水由管体输入各滤筒中过滤,再经由出水孔所衔接的管体输出净水供使用;若欲清洗滤心时,则拨转一侧的切换阀关闭进水孔而导通排水孔,并利用另一侧滤心过滤后的净水流入该侧滤筒进行反向冲洗,且逆洗后的污水由排水孔的管体排出,也就是借改变水流方向进行反冲对洗,俗称逆洗清洁。
[0004]该专利技术手段虽改善常见净水机需经常更换滤心的麻烦,延长滤心使用效期,且不需耗费电力,但是在一般逆洗过程时,滤心的尾端因承受逆洗水流较大水压冲击力,所以较容易洗的干净,但在较大水压冲击力将滤心杂质冲击除掉,滤心其筛孔受水流贯通并使滤材逆洗水压泄压后,将造成流经滤心头端的水流会由滤材表面快速地流通过,而造成逆洗水流无法有效贯通过滤材的筛孔,衍变成逆洗洁净效果较差较洗不干净头端位置部位,也就是在进行逆洗过程时,滤心的头端因水压冲击力较小,无力逆洗,逆洗洁净度还原性较差,而无法充分逆洗彻底干净。因此,此部份因滤心构造造成逆洗效果未臻理想,确实有改善的空间。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产品不断研究创新的理念,乃本着多年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实务经验,以及积极潜心研发思考,经由无数次的实际测试、实验,致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构造,借由扰流单元产生局部回旋水流即呈一回压效应,使得于欲被清洁该滤心的头尾两端产生不同程度内外压差,辅助逆洗水流经流向过滤单元头端推动的滤心构造,达到相较于传统逆洗过程中,在相同的水压条件下、相同的逆洗时间控制下,得到较完整确实的逆洗洁净效果。
[0007]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一种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构造,所述该滤心构造包含设有一滤筒,一扰流单元及装置于其中的过滤单元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0008]该滤筒,内部配置至少一过滤单元,该滤筒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与该过滤单元的内部相通,该第一通孔用以供该过滤单元过滤后的净水输出,同时也供逆洗水流的流入,该第二通孔导通至该过滤单元外部,该第二通孔用以供原水流入,同时也供
逆洗水流的排出;
[0009]该扰流单元,设于该滤筒的内侧面。
[0010]本技术的有效增益在于,当逆洗的水流流入滤筒内时将冲击扰流单元,借由扰流单元产生局部回旋水流即呈一回压效应,辅助逆洗水流向过滤单元头端推动,接续地往上推出以去除过滤单元表面的杂质,增加滤心头端与尾端形成不同的压差,进而滤心在逆洗过程中,于接近相同的时间下达到滤心头尾两端相同的清洗、清洁效果,提升逆洗还原性。
[0011]本技术的其它特点及具体实施例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滤心与管件总成单元的构造分解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滤心的立体构造分解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滤心入水进行逆洗程序剖视图。
[0016]图5为本技术滤心进行逆洗程序水流导向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第二构造实施例及其使用例图。
[0018]图7为本技术扰流单元的各种构造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技术第一构造实施例:
[0020]请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1构造包含设有一滤筒10,一扰流单元20及装置于其中的过滤单元30所组成。
[0021]该滤筒10,内部配置至少一过滤单元30,该滤筒10设有第一通孔11及第二通孔12,该第一通孔11与该过滤单元30的内部相通,该第一通孔11用以供该过滤单元30过滤后的净水输出,同时也供逆洗水流的流入,该第二通孔12导通至该过滤单元30外部,该第二通孔12用以供原水流入,同时也供逆洗水流的排出。
[0022]该扰流单元20设于该滤筒10的内侧面。
[0023]于一实施例,该扰流单元20为筒体,于筒体环侧表面设有多个向上倾斜突出的鳍片21。
[0024]于一实施例,该扰流单元20为筒体,于筒体底部设有多个环形的鳍片22。
[0025]于一实施例,该扰流单元20与该滤筒10采一体成形而制成。
[0026]于一实施例,该第一通孔11、该第二通孔12设于一接头13上,借该接头13组接该过滤单元30,该接头13配置于该滤筒10上侧开放部。
[0027]于一实施例,该第一通孔11、该第二通孔12连通于一管件总成单元40,该管件总成单元40包含一定位板41、一基座42、一进水管体43、一出水管体44、一排水管体45、一切换阀46,该定位板41用以固定该滤心1于所需装设过滤装置选定的墙壁上位置,该基座42用以设置该进水管体43、出水管体44、排水管体45及切换阀46,所述进水管体43连通该第二通孔12,供原水流入该滤心1;所述出水管体44连通该第一通孔11,供过滤单元30过滤后的净水
输出;该排水管体45用以供过滤单元30经逆洗后的水流、杂质排出,该切换阀46用以选择切换使该进水管体43无法连通该第二通孔12,并使该第二通孔12连通该排水管体45,而能够对该滤心1进行逆洗清洗作用。
[0028]该管件总成单元40的详细构造,于本案所举出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74561号「净水机滤心手动清洗切换装置」中已有详细记载,在此不加以赘述。
[0029]上述为本技术的各部构件及其组成方式介绍,接着再将本技术的使用实施例、特点、效益介绍如下:
[0030]请参图4、图5所示,先借由切换阀46将滤心1选择切换为逆洗清洗模式。
[0031]当切换为逆洗清洗模式,该进水管体43因为无法连通该第二通孔12,原水无法输入该滤筒10内,所以出水管体44输送图1中另一滤心1a过滤后所获得的净水,并将净水输入该滤筒10内。
[0032]当逆洗的水流被导引流入滤筒10内时,将冲击扰流单元20,借由扰流单元20产生局部回旋水流即呈一回压效应,辅助逆洗水流向过滤单元30头端推动,接续地往上推出而去除过滤单元30表面卡附的杂质,增加滤心1头端与尾端形成不同的内外压差,进而滤心1在逆洗过程中,于接近相同的时间下达到滤心1头尾两端相同的清洗、清洁效果,提升逆洗还原性。
[0033]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构造,所述该滤心构造包含设有一滤筒,一扰流单元及装置于其中的过滤单元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滤筒,内部配置至少一过滤单元,该滤筒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与该过滤单元的内部相通,该第一通孔用以供该过滤单元过滤后的净水输出,同时也供逆洗水流的流入,该第二通孔导通至该过滤单元外部,该第二通孔用以供原水流入,同时也供逆洗水流的排出;该扰流单元,设于该滤筒的内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扰流单元为筒体,于筒体环侧表面设有多个向上倾斜突出的鳍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扰流单元为筒体,于该筒体底部设有多个环形的鳍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扰流单元与该滤筒一体成形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逆洗完全洁净的滤心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通孔、该第二通孔设于一接头上,借该接头组接该过滤单元,该接头配置于该滤筒上侧开放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逆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大立
申请(专利权)人:赖大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