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34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引流袋,在所述引流袋的上端插接有引流管,在所述引流袋的下端插接有排液管,自所述引流管的端部依次设置有连接头、返流夹和调速装置,所述调速装置用于控制胸腔积液的引流速度,包括连接壳,所述引流管自所述连接壳内穿出,在所述连接壳内可伸缩设置有多个调节钮,用于对所述引流管的挤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引流的速度进行调控,且调速装置便于操作,当调至合适的速度时,无需医务人员时刻关注。无需医务人员时刻关注。无需医务人员时刻关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

技术介绍

[0002]胸腔积液是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症候,当胸膜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即可产生胸腔积液。此时需要通过引流袋将积液引出,在引流管末端连接的是存放流出积液的透明塑料袋。
[0003]而胸腔积液引流过快的话,严重时会发生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上,需要通过医务人员时刻观察,间断的开放引流。而此方法会加大医务人员的大工作量,若采用传统输液调速器,即转动齿轮,通过齿轮挤压引流管进行控制,无法直观的观察此时引流的速度,且每次使用均需要调节才可达到所需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能够对引流的速度进行调控,且调速装置便于操作,当调至合适的速度时,无需医务人员时刻关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包括引流袋,在所述引流袋的上端插接有引流管,在所述引流袋的下端插接有排液管,自所述引流管的端部依次设置有连接头、返流夹和调速装置,所述调速装置用于控制胸腔积液的引流速度,包括连接壳,所述引流管自所述连接壳内穿出,在所述连接壳内可伸缩设置有多个调节钮,用于对所述引流管的挤压。
[000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钮包括依次设置的按钮板、连接柱和压管部,在所述连接柱的侧端设有卡合孔,所述压管部与所述引流管相配合。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壳的前后两端贯通设有穿管孔,所述引流管配合所述穿管孔内,在所述连接壳上设有多个台阶孔,所述台阶孔与所述穿管孔相连通,所述调节钮可伸缩配合在所述台阶孔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台阶孔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置槽和压槽,所述压槽与所述穿管孔相连通,在所述连接壳的侧端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多个固定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压槽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可伸缩配合在所述连接壳的侧端,在所述调节板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多个固定孔相对应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卡合孔相配合。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壳上设置有阻挡条,所述阻挡条对所述放置槽的两侧进行遮挡,用于防止调节钮滑出。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固定孔位于所述调节钮与所述穿管孔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袋一侧的下端向下延伸,使所述引流袋另一侧的下端形成矩
形缺口,在所述缺口上连接有挂设部,在所述挂设部的侧端设有侧连接孔,在所述挂设部的下端设有下连接孔,所述排液管自所述引流袋下端的侧方引出。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袋内的两个下端面均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排液管的端部可拆卸设置有连接帽。
[0014]进一步的,在所述引流袋的上端设置有挂绳,在所述引流袋上标注有容量刻度与名牌贴。
[0015]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速装置的设置,可根据所需情况将胸腔积液的引流速度进行调节,使积液均速流出,避免引流速度过快造成肺水肿的情况,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0017]多个固定孔设置的高度依次下降,使相对应的调节钮下降的高度也依次下降,即对引流管挤压的程度也不同,可完成对引流速度的控制,调节钮的按压,可使压管部直接到达所需深度,且被按压的调节钮,因调节钮的下降,可直观的了解当前流速。
[0018]排液管设置在引流袋下端的一侧,当使用场景无法将引流袋抬高时,可将排液管插入侧连接孔,使积液从侧方排出,当使用场景可将引流袋抬高时,也可将排液管插入下连接孔,使积液从下方排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A部细节图;
[0021]图3是本技术调速装置爆炸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主剖视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侧剖视图;
[0024]图6是本技术连接壳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调节钮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调节板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连接头;2、返流夹;3、引流管;
[0029]4、引流袋;41、挂绳;42、刻度;43、名牌贴;44、挂设部;441、侧连接孔;442、下连接孔;
[0030]5、排液管;51、连接帽;
[0031]6、连接壳;61、A固定孔;62、B固定孔;63、C固定孔;64、放置槽;641、压槽;65、穿管孔;66、阻挡条;
[0032]7、调节板;71、A固定柱;72、B固定柱;73、C固定柱;
[0033]8、A调节钮;81、按钮板;82、连接柱;821、卡合孔;83、压管部;
[0034]9、B调节钮;10、C调节钮;
[0035]11、压缩弹簧;12、拉伸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7]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包括引流袋4、在引流袋4的上端插接有引流管3,自引流管3的端部依次设置有连接头1、返流夹2和调速装置,在引流袋4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5。
[0038]调速装置用于控制胸腔积液的引流速度,包括连接壳6、调节板7和调节钮,在连接壳6的上端设有多个台阶孔,调节钮设置有多个,其数量与台阶孔的数量相匹配,多个调节钮分别可伸缩配合在相应的台阶孔内,调节钮包括依次设置的按钮板81、连接柱82和压管部83,按钮板81的长宽大于压管部83的长宽,连接柱82已按钮板81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压管部83的长度与两个连接柱82外端点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在连接柱82的外侧设有卡合孔821。
[0039]在连接壳6前后两端的下方贯穿设有穿管孔65,用于引流管3的穿入,台阶孔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置槽64和压槽641,压槽641的下端与穿管孔65的下端点相连通。压槽641的长宽与压管部83的长宽相匹配,放置槽64的长宽与按钮板81的长宽相匹配,在连接柱82上套设有压缩弹簧11,压缩弹簧11的外径大于压槽641的宽度,压缩弹簧11的一端与放置槽64的底面相抵,另一端与按钮板81的下端相抵,实现压管部83的可伸缩,为对按钮板81进行限位,防止其弹出,在连接壳6的上端面,放置槽64的两侧均设置有阻挡条66,连个阻挡条66对放置槽64两侧的边缘进行遮挡。
[0040]在连接壳6的侧端设有多个固定孔,多个固定孔的位置分别与多个压槽641相对应,并与相对应的压槽641连通,多个固定孔的排列高度逐渐降低,最高点的固定孔位于压管部83初始位置的下方,最低点的固定孔位于穿管孔65的上方,调节板7可伸缩配合在连接壳6的侧端。
[0041]在调节板7的内端面设置有多个固定柱,多个固定柱的排列高度逐渐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袋(4),在所述引流袋(4)的上端插接有引流管(3),在所述引流袋(4)的下端插接有排液管(5),自所述引流管(3)的端部依次设置有连接头(1)、返流夹(2)和调速装置,所述调速装置用于控制胸腔积液的引流速度,包括连接壳(6),所述引流管(3)自所述连接壳(6)内穿出,在所述连接壳(6)内可伸缩设置有多个调节钮,用于对所述引流管(3)的挤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钮包括依次设置的按钮板(81)、连接柱(82)和压管部(83),在所述连接柱(82)的侧端设有卡合孔(821),所述压管部(83)与所述引流管(3)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壳(6)的前后两端贯通设有穿管孔(65),所述引流管(3)配合所述穿管孔(65)内,在所述连接壳(6)上设有多个台阶孔,所述台阶孔与所述穿管孔(65)相连通,所述调节钮可伸缩配合在所述台阶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可控速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孔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置槽(64)和压槽(641),所述压槽(641)与所述穿管孔(65)相连通,在所述连接壳(6)的侧端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多个固定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压槽(641)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洪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