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除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29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除尘设备,包括支腿、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入烟管、导管、除尘布袋、降尘组件和布袋除尘组件,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设于支腿上,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储水腔、第一降尘腔、排烟腔和第二降尘腔,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上设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排烟腔连通,所述入烟管设于储水腔内且与第一降尘腔连通,所述降尘组件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上且设于第一降尘腔内,所述布袋除尘组件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上且设于排烟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便于提高对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率,能对烟气进行除尘处理,除尘效果更好的烟气余热回收除尘设备。备。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除尘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具体是指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除尘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高温烟气中存在大量的热,若直接排放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浪费,因此为了节约资源,通常会使用烟气余热回收设备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然而,通常情况下,烟气中不仅带有大量的热量,同时也带有很多烟尘,烟气中不仅带有大量灰尘,使得传统的烟气余热回收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蓄热管外部会积累大量灰尘,而灰尘过多会降低蓄热管对烟气的吸收能力,对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率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提高对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率,能对烟气进行除尘处理,除尘效果更好的烟气余热回收除尘设备。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除尘设备,包括支腿、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入烟管、导管、除尘布袋、降尘组件和布袋除尘组件,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设于支腿上,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储水腔、第一降尘腔、排烟腔和第二降尘腔,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上设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排烟腔连通,所述入烟管设于储水腔内且与第一降尘腔连通,所述降尘组件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上且设于第一降尘腔内,所述布袋除尘组件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上且设于排烟腔内,所述第一降尘腔和排烟腔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排烟腔和第二降尘腔通过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导管设于第一通孔内且贯穿排烟腔延伸至第二降尘腔内,所述除尘布袋设于第二通孔内。
[0005]进一步地,所述降尘组件包括水泵、分流管、输水管和降尘喷头,所述水泵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上,所述分流管设于水泵的出水口上,所述输水管设于分流管上且延伸至第一降尘腔内,所述降尘喷头设于输水管上,所述降尘喷头位于导管正上方。
[0006]进一步地,所述布袋除尘组件包括压缩空气包、脉冲阀、输气管和清灰喷头,所述压缩空气包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上,所述脉冲阀设于压缩空气包上,所述输气管设于脉冲阀上且延伸至排烟腔内,所述清灰喷头设于输气管上,所述清灰喷头位于除尘布袋正上方。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降尘腔内设有液位传感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0009]进一步地,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上设有入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入水管和出水管均与储水腔连通,所述入水管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入烟管呈蛇形设置。
[0011]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设有入烟管,入烟管呈蛇
形设置可以延长烟气的流经途径,使得烟气中的热量可以被更充分的吸收,提高对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率;本方案设有降尘组件,通过降尘组件可以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初步降除,初步降尘后的烟气经过导管导入第二降尘腔内的水中进行二次降尘,而后烟气向上运动,经过除尘布袋进行再次过滤后进入排烟腔内,并经排烟管排出,由此可以更好的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降除。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图;
[0017]图5为图4中沿A

A截面的剖视图;
[0018]图6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19]图7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0]其中,1、支腿,2、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3、入烟管,4、导管,5、除尘布袋,6、降尘组件,7、布袋除尘组件,8、储水腔,9、第一降尘腔,10、排烟腔,11、第二降尘腔,12、排烟管,13、水泵,14、分流管,15、输水管,16、降尘喷头,17、压缩空气包,18、脉冲阀,19、输气管,20、清灰喷头,21、液位传感器,22、排污口,23、第一电磁阀,24、入水管,25、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如图1

图7所示,本技术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除尘设备,包括支腿1、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入烟管3、导管4、除尘布袋5、降尘组件6和布袋除尘组件7,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设于支腿1上,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储水腔8、第一降尘腔9、排烟腔10和第二降尘腔11,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上设有排烟管12,排烟管12与排烟腔10连通,入烟管3设于储水腔8内且与第一降尘腔9连通,降尘组件6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上且设于第一降尘腔9内,布袋除尘组件7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上且设于排烟腔10内,第一降尘腔9和排烟腔10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排烟腔10和第二降尘腔11通过第二通孔连通,导管4设于第一通孔内且贯穿排烟腔10延伸至第二降尘腔11内,除尘布袋5设于第二通孔内;降尘组件6包括水泵13、分流管14、输水管15和降尘喷头16,水泵13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
上,分流管14设于水泵13的出水口上,输水管15设于分流管14上且延伸至第一降尘腔9内,降尘喷头16设于输水管15上,降尘喷头16位于导管4正上方;布袋除尘组件7包括压缩空气包17、脉冲阀18、输气管19和清灰喷头20,压缩空气包17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上,脉冲阀18设于压缩空气包17上,输气管19设于脉冲阀18上且延伸至排烟腔10内,清灰喷头20设于输气管19上,清灰喷头20位于除尘布袋5正上方;第二降尘腔1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21;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底部设有排污口22,排污口22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3;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上设有入水管24和出水管25,入水管24和出水管25均与储水腔8连通,入水管24上设有密封盖,出水管25上设有第二电磁阀;入烟管3呈蛇形设置。
[0024]具体使用时,使得水泵13与外部供水设备连接,向第二降尘腔11内加入水,使得液位高度没过导管4底部并低于除尘布袋5,向储水腔8内加入水,使得水可以由入水管24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1)、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入烟管(3)、导管(4)、除尘布袋(5)、降尘组件(6)和布袋除尘组件(7),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设于支腿(1)上,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储水腔(8)、第一降尘腔(9)、排烟腔(10)和第二降尘腔(11),所述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上设有排烟管(12),所述排烟管(12)与排烟腔(10)连通,所述入烟管(3)设于储水腔(8)内且与第一降尘腔(9)连通,所述降尘组件(6)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上且设于第一降尘腔(9)内,所述布袋除尘组件(7)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上且设于排烟腔(10)内,所述第一降尘腔(9)和排烟腔(10)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排烟腔(10)和第二降尘腔(11)通过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导管(4)设于第一通孔内且贯穿排烟腔(10)延伸至第二降尘腔(11)内,所述除尘布袋(5)设于第二通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组件(6)包括水泵(13)、分流管(14)、输水管(15)和降尘喷头(16),所述水泵(13)设于烟气余热回收降尘箱(2)上,所述分流管(14)设于水泵(13)的出水口上,所述输水管(15)设于分流管(14)上且延伸至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路敏魏立军张庆勇韩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能中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