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27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它包括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在该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中配合有内衬,在所述的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的内侧边缘设置有抗旋槽,在所述的内衬上设置有与该抗旋槽配合的抗旋块;所述的抗旋槽为十二个,且沿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通过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内衬、抗旋槽以及抗旋块等的配合,可实现一种外杯匹配多种不同功能的内衬,实现一杯多用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与内衬实现完全互换,使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聚乙烯内衬功能的匹配使用,帮助患者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帮助患者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帮助患者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

技术介绍

[0002]双动全髋是一种含有两个运动面的髋臼假体,可高度还原人体运动时关节面的活动情况,是用来代替人体髋关节髋臼部分的外科植入物。双动全髋臼假体可与股骨柄、球头配合使用,用于髋关节全髋置换手术。
[0003]现有的双动全髋臼假体结构是由一个金属外杯、金属内衬与一个可滑动的聚乙烯内衬组成,金属外杯与金属内衬靠锥度压配组合使用,金属外杯内置设有钛钉孔以及抗金属内衬旋转结构,聚乙烯内衬为超半径结构锁合球头。
[0004]现有的双动全髋臼,已达到基本替代髋关节髋臼部分的目的,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结构中还存在有若干缺点,造成该全髋臼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而其缺点可归纳如下:
[0005]1.可滑动的聚乙烯内衬无旋转中心补偿结构,根据患者髋臼缺损情况不同,其旋转中心高度不一致,无法补偿中心距离,造成患者双腿长度不一致。
[0006]2.可滑动的聚乙烯内衬无外展角代偿结构,在外展内收时无结构限制,导致患者术后运动时角度不受控制,导致脱位发生。
[0007]3.聚乙烯内衬选择单一,无法做到根据患者髋关节受损情况选择最佳的假体植入物。
[0008]4.现有双动全髋臼无法做到同一个金属外杯,匹配不同功能的聚乙烯内衬。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包括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在该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中配合有内衬,在所述的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的内侧边缘设置有抗旋槽,在所述的内衬上设置有与该抗旋槽配合的抗旋块;所述的抗旋槽为十二个,且沿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0011]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衬包括球弧形金属内衬,在该球弧形金属内衬的内部球铰配合有第一聚乙烯内衬;在所述的球弧形金属内衬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三个与抗旋槽配合的第一抗旋块,三个所述的第一抗旋块球弧形金属内衬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0012]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衬为第二聚乙烯内衬,该第二聚乙烯内衬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十二个第二抗旋块,每个所述的第二抗旋块对应一个抗旋槽。
[0013]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聚乙烯内衬的一侧设置有高出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的第一突出部,在所述的第二聚乙烯内衬外侧设置有与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配合的第一卡扣。
[0014]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衬为第三聚乙烯内衬,该第三聚乙烯内衬的两侧
分别设置有高出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的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所述的第二突出部高于第三突出部。
[0015]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三聚乙烯内衬外侧设置有与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配合的第二卡扣。
[0016]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衬为第四聚乙烯内衬,该第四聚乙烯内衬的一侧设置有高出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的第四突出部,另一侧与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齐平。
[0017]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四聚乙烯内衬外侧设置有与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配合的第四卡扣。
[0018]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衬为第五聚乙烯内衬,该第五聚乙烯内衬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高出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的第五突出部和第六突出部,所述的第五突出部和第六突出部齐平。
[0019]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五聚乙烯内衬外侧设置有与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配合的第六卡扣。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通过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内衬、抗旋槽以及抗旋块等的配合,可实现一种外杯匹配多种不同功能的内衬,实现一杯多用的功能。本专利技术使得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与内衬实现完全互换,使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聚乙烯内衬功能的匹配使用,帮助患者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
[0021]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旋转中心补偿结构的固定聚乙烯内衬,如图5,第三聚乙烯内衬设置有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球心距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端面距离,补偿距离符合人体生理学有0mm、
[0022]+3mm、+6mm,所述的补偿距离即为第三突出部高出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的距离。
[0023]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外展角代偿结构的固定聚乙烯内衬,如图6,第四聚乙烯内衬设置有第四突出部,第四突出部的最突出点经过的直径与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端面的夹角即为外展角代偿角度,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外展角代偿角度,有30
°
与60
°
,活动时可减少脱出概率。
[0024]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超半径限制型的固定聚乙烯内衬,如图7,第五聚乙烯内衬设置第五突出部和第六突出部,形成超半径限制型,可限制球头活动角度,同时超半径设计可防止术后球头脱出。
[0025]值得注意的是,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具有互换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选用金属外杯时更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内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内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的调整中心补偿距离型固定聚乙烯内衬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的外展角代偿角度型固定聚乙烯内衬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的超半径限制型固定聚乙烯内衬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中,1—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2—球弧形金属内衬,3—第一聚乙烯内衬,4—抗旋槽,5—第一抗旋块,6—第二聚乙烯内衬,7—第一突出部,8—第二抗旋块,9—第一卡扣,10—第三聚乙烯内衬,11—第二卡扣,13—第二突出部,14—第三突出部,15—第四聚乙烯内衬,16—第四卡扣,18—第四突出部,19—第五聚乙烯内衬,20—第六卡扣,22—第五突出部,23—第六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6]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1),在该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1)中配合有内衬,在所述的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1)的内侧边缘设置有抗旋槽(4),在所述的内衬上设置有与该抗旋槽(4)配合的抗旋块;所述的抗旋槽(4)为十二个,且沿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1)周向均匀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衬包括球弧形金属内衬(2),在该球弧形金属内衬(2)的内部球铰配合有第一聚乙烯内衬(3);在所述的球弧形金属内衬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三个与抗旋槽(4)配合的第一抗旋块(5),三个所述的第一抗旋块(5)球弧形金属内衬(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衬为第二聚乙烯内衬(6),该第二聚乙烯内衬(6)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十二个第二抗旋块(8),每个所述的第二抗旋块(8)对应一个抗旋槽(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聚乙烯内衬(6)的一侧设置有高出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1)的第一突出部(7),在所述的第二聚乙烯内衬(6)外侧设置有与通用型球弧形金属外杯(1)配合的第一卡扣(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配内衬式双动全髋臼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衬为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文玲郝冰然公续强狄锋王子豪郭金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