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296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系统,包括尾气进口捕沫器、一级尾气吸收塔、二级尾气吸收塔、三级尾气吸收塔、尾气出口捕沫器、尾气风机和活性炭吸附装置;其中水溶性尾气进口连接所述尾气进口捕沫器的气体输入端;尾气进口捕沫器的出气端与一级尾气吸收塔的进气端连接;一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气端与二级尾气吸收塔的进气端连接;二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气端与三级尾气吸收塔的进气端连接,其中三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气端与尾气出口捕沫器的进气端连接;尾气出口捕沫器的出气端通过尾气风机出口阀门与尾气风机的进风端连接,其中尾气风机的出风端通过尾气风机进口阀门与活性炭吸附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改间歇生产为连续生产;对废气中的水雾进行捕集。行捕集。行捕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回收环保领域,尤其涉及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原尾气吸收装置进气无低温冷凝捕集装置,高浓废气直接进入尾气塔,尾气塔吸收压力大,产生高浓废水多,废水处理成本大;原有喷淋吸收液间歇更换,运行一段时间更换时废水COD浓度高,外排废水难处理;同时原尾气吸收液无冷凝装置,夏季吸收液温度高,喷淋吸收效果差;经过吸收后的尾气夹带吸收液的水雾,无冷凝捕集装置,导致尾气后端的活性炭吸附效果降低;喷淋吸收塔底部设备内无分液装置,导致塔顶喷淋洗涤的循环液吸收废气后被二次泵入塔顶喷淋,吸收效果差;原装置间歇吸收,更换喷淋吸收液时需要部分排气工段减产或停车,装置运行不平顺;而且间歇换水,增加人工作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系统,改间歇生产为连续生产,不需要人工进行定期换水,改成自动补水,自动出水;增加出气端冷凝捕集器,对废气中的水雾进行捕集,减少进入后端活性炭吸附设备中的水雾,增加活性炭吸附效果。
[0004]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系统,包括尾气进口捕沫器、一级尾气吸收塔、二级尾气吸收塔、三级尾气吸收塔、尾气出口捕沫器、尾气风机和活性炭吸附装置;其中水溶性尾气进口连接所述尾气进口捕沫器的气体输入端;尾气进口捕沫器的出气端与一级尾气吸收塔的进气端连接;一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气端与二级尾气吸收塔的进气端连接;二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气端与三级尾气吸收塔的进气端连接,其中三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气端与尾气出口捕沫器的进气端连接;尾气出口捕沫器的出气端通过尾气风机出口阀门与尾气风机的进风端连接,其中尾气风机的出风端通过尾气风机进口阀门与活性炭吸附装置连接;一级尾气吸收塔和二级尾气吸收塔之间连接有第一回流溢管;二级尾气吸收塔和三级尾气吸收塔之间设有第二回流溢管;其中三级尾气吸收塔的注水口通过阀门与总进水管连接。
[000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一级尾气吸收塔上的喷淋泵连接第一喷淋管道;一级尾气吸收塔循环液泵的出口通过第十阀门与第一喷淋管道连接;其中第一喷淋管道上分别通过连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二阀门与第一低温冷却水进水管和第一低温冷却水回水管连接;一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液管路上依次通过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与一级尾气吸收塔循环液泵连接。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二级尾气吸收塔上的喷淋泵连接第二喷淋管道;二级尾气吸收塔循环液泵的出口通过第十九阀门与第二喷淋管道连接;其中第二喷淋管道上分别通过连第二十阀门和第二十一阀门与第二低温冷却水进水管和第二低温冷却水回水管连接;二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液管路上依次通过第十五阀门、第十六阀门与二级尾气吸收塔循环液泵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三级尾气吸收塔上的喷淋泵连接第三喷淋管道;三级尾气吸收塔循环液泵的出口通过第二十七阀门与第三喷淋管道连接;其中第三喷淋管道上分别通
过第二十八阀门和第二十九阀门与第三低温冷却水进水管和第三低温冷却水回水管连接;三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液管路上依次通过第二十三阀门、第二十四阀门与三级尾气吸收塔循环液泵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尾气出口捕沫器上的冷却循环夹套进口通过第三十一阀门与第二循环冷冻盐水进水管连接;尾气出口捕沫器冷却循环夹套的出口与第二循环冷冻盐水回水管连接;其中尾气出口捕沫器底部的出液管路通过第三十阀门与其中三级尾气吸收塔的注水口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进口捕沫器上的冷却循环夹套进口通过第一阀门与第一循环冷冻盐水进水管连接;尾气进口捕沫器上的冷却循环夹套出口通过第二阀门与第一循环冷冻盐水回水管连接;其中尾气进口捕沫器底部的出液管路通过第三阀门与收集罐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其中一级尾气吸收塔上的第一、二排净口分别通过第四阀门与第八阀门与总排净管连接;其中二级尾气吸收塔上的第三、四排净口分别通过第十三阀门与第十四阀门与总排净管连接;其中三级尾气吸收塔上的第五、六排净口分别通过第二十二阀门与第二十五阀门与总排净管连接;其中总排净管的输出端与去污水收集系统连接。
[0011] 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系统操作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1: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十一阀门和第三十二阀门,使尾气进口捕沫器夹套、尾气出口捕沫器夹套通入冷却水;
[0013]步骤2: 打开第十二阀门,打开第十一阀门,开启1级循环液的冷却系统对循环液进行降温,保证进入喷淋塔的吸收液处于正常温度;
[0014]步骤3:打开第二十一阀门,打开第二十阀门,开启2级循环液的冷却系统对循环液进行降温,保证进入喷淋塔的吸收液处于正常温度;
[0015]步骤4:打开第二十九阀门,打开第二十八阀门,开启3级循环液的冷却系统队循环液进行降温,保证进入喷淋塔的吸收液处于正常温度;
[0016]步骤5:打开尾气风机进口阀门、尾气风机出口阀门,使尾气送风输送;
[0017]步骤6:打开第一阀门,加水至第一级尾气吸收塔溢流管出水,关闭第一阀门,使一级尾气吸收塔、二级尾气吸收塔、三级尾气吸收塔塔内注入吸收液。
[0018]步骤7:打开第三十阀门,当出口捕沫器有冷凝回收液时,使之能自动流入三级尾气吸收塔内;
[0019]步骤8:打开第五阀门、第六阀门、打开一级尾气循环液泵、缓慢开启泵出口上的第十阀门,调节合适流量进行喷淋循环,使吸收液经1级输送泵打至一级尾气吸收塔的塔顶进行喷淋;
[0020]步骤9:依次打开二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液管路上的第十五阀门、第十六阀门;打开二级尾气循环液泵、缓慢一级尾气循环液泵出口上的第十九阀门调节合适流量进行喷淋循环 ,使吸收液经2级输送泵打至二级尾气吸收塔的塔顶进行喷淋;
[0021]步骤10:依次打开三级尾气吸收塔的出液管路上依次通过第二十三阀门、第二十四阀门、打开三级尾气循环液泵、缓慢开启三级尾气吸收塔循环液泵第二十七阀27,调节合适流量进行喷淋循环 ,使三级尾气吸收塔的塔顶进行喷淋;
[0022]步骤11:开启尾气风机进行变频调节,保持整个尾气系统内的负压在

1~

2.5KPa;
[0023]步骤12:第三级尾气循环塔进水调节阀和COD在线监测连锁,自动根据COD的情况进行连续补水,自动控制尾气排水COD和尾气排口排气情况,实现全自动补水换水。
[0024]步骤13:尾气进口捕沫器液位达到规定值时,打开阀门3进行排液回收,回收溶剂;
[0025]步骤14:当尾气装置停车时,三级尾气吸收塔d内液体通过打开第四阀门、第八阀门、第十三阀门、第十四阀门、第二十二阀门、第二十三阀门进行排净操作,将塔内的循环液排出干净。
[002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27]改间歇进水换水为连续进水,连续出水,不需要专人进行换水操作,减少人员操作;连续出水产生的污水COD可控制,COD浓度低,进入污水处理成本低;尾气进气端增加深冷捕集器,对废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进口捕沫器(a)、一级尾气吸收塔(b)、二级尾气吸收塔(c)、三级尾气吸收塔(d)、尾气出口捕沫器(e)、尾气风机(f)和活性炭吸附装置(g);其中水溶性尾气进口(h)连接所述尾气进口捕沫器(a)的气体输入端;尾气进口捕沫器(a)的出气端与一级尾气吸收塔(b)的进气端连接;一级尾气吸收塔(b)的出气端与二级尾气吸收塔(c)的进气端连接;二级尾气吸收塔(c)的出气端与三级尾气吸收塔(d)的进气端连接,其中三级尾气吸收塔(d)的出气端与尾气出口捕沫器(e)的进气端连接;尾气出口捕沫器(e)的出气端通过尾气风机出口阀门(35)与尾气风机(f)的进风端连接,其中尾气风机(f)的出风端通过尾气风机进口阀门(34)与活性炭吸附装置(g)连接;一级尾气吸收塔(b)和二级尾气吸收塔(c)之间连接有第一回流溢管(40);二级尾气吸收塔(c)和三级尾气吸收塔(d)之间设有第二回流溢管(41);其中三级尾气吸收塔(d)的注水口通过阀门(1)与总进水管(4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级尾气吸收塔(b)上的喷淋泵连接第一喷淋管道(43);一级尾气吸收塔循环液泵(44)的出口通过第十阀门(10)与第一喷淋管道(43)连接;其中第一喷淋管道(43)上分别通过连第十一阀门(11)和第十二阀门(12)与第一低温冷却水进水管(45)和第一低温冷却水回水管(46)连接;一级尾气吸收塔(b)的出液管路上依次通过第五阀门(5)、第六阀门(6)与一级尾气吸收塔循环液泵(4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二级尾气吸收塔(c)上的喷淋泵连接第二喷淋管道(47);二级尾气吸收塔循环液泵(48)的出口通过第十九阀门(19)与第二喷淋管道(47)连接;其中第二喷淋管道(47)上分别通过连第二十阀门(20)和第二十一阀门(21)与第二低温冷却水进水管(49)和第二低温冷却水回水管(50)连接;二级尾气吸收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华吴耀军钱国政孙军山石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美酷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