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86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包括左右罩杯部、前中心部、左右侧身部、下围部、左右肩部、左右后片和左右上围部,所述前中心部上设有一支撑结构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解决普通内衣的上跑位移的问题,且补强内衣的稳定支撑收拢功能,还能够较好的改善内衣前中部的勒迫。勒迫。勒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内衣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高发的乳腺疾病导致人们对健康的愈加重视,引发女性对于内衣舒适性的高需求,尤其注重内衣的柔软度和底围的宽松舒适度。柔软的内衣使胸部外扩的女性乳房容易从内衣罩杯里跑出,形成空杯,导致整个内衣的上跑位移。而较宽松的底围,自然在穿着运动中也极易导致整个内衣的上跑位移。另外小胸型女性本身上下胸围相差值太小,结合在穿着罩杯内衣时,极易发生空杯或穿着加厚杯而形成的罩杯与乳房形状不自然匹配的状况,导致整个内衣的上跑位移。很多胸部下垂的女性,由于依靠肩部肩带的提拉乳房,也容易造成内衣的上跑。由此可见,有众多女性有着内衣穿着往上跑和两边位移的困扰。
[0003]内衣左右罩杯A1通过内衣前中心部A2进行连接,故内衣前中心部A2对于内衣左右罩杯A1的集中聚拢性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内衣前中心部A2和内衣左右侧身部A3连接并共同固定支撑内衣左右罩杯A1,故内衣前中心部A2不仅影响着内衣左右侧身部A3的稳定,更关系着罩杯的立体空间度。随着无钢圈内衣的普及,没有钢圈支撑的内衣左右罩杯A1更需要内衣前中心部A2的立体支撑和空间塑型。内衣前中心部A2连接下围部A4,占据下围部A4关键的前中部位A5,故内衣前中心部A2影响着下围部A4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前中心部A2是关乎整件内衣稳定收拢美型的核心部位。
[0004]内衣左右罩杯A1通过内衣前中心部A2进行连接,内衣前中心部A2关乎内衣左右罩杯A1的稳定集中聚拢性。普通内衣的前中心部A2为平面无剪裁大面块结构,欠缺对内衣左右罩杯定位式的物理稳定收拢功能。普通内衣的前中心部A2为平面无支撑结构,无法对连接的内衣左右罩杯A1进行较好支撑,进而缺乏对内衣左右罩杯A1的立体支撑和空间塑型,导致罩杯与乳房不服帖,使整件内衣易上跑位移。内衣前中心部A2占据下围部A4关键的前中部位A5,影响着整个下围部A4的稳定性。普通内衣的前中心部A2为较大面积的平面结构,穿着内衣时,较不能对立体的人体形成贴体的包覆,且普通内衣的平面前中心部A2为较平滑无阻力结构,易导致内衣的前中心部A2本身的滑动,进而带动连接的内衣左右罩杯A1和内衣左右侧身部A3以及下围部A4的位移。普通内衣前中心部A2平面不贴体的结构易导致对身体的硬性压迫,且内衣前中心部A2的位置正是在人体胸骨上,很多女性会因久穿内衣后,前中抵压易造成胸骨痛。
[0005]因此,研发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补强内衣的稳定支撑收拢功能,改善内衣前中部的勒迫,通过对整件内衣稳定收拢美型的核心部位前中心部进行结构优化,打造舒适稳定聚拢美型的女性健康内衣。
[0007]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包括左右罩杯部、前中心部、左右侧身部、下围部、左右肩部、左右后片和左右上围部,所述前中心部上设有一支撑结构体。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体采用具有一定韧性的双层面料或单层三明治绵、丝绵、直立绵等内衣用的绵材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边沿设置为贴合人体弧度的弧线结构,并使弧线最高点与前中心部的下边沿距离为1.5cm

4.5cm。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边沿以0.5cm

1.2cm宽的缝份,搭缝于前中心部上,搭缝的缝份重叠形成支撑结构体的上支撑带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下边沿位于前中心部的下边沿的中间段,设置支撑结构体的下边沿长度为3cm

8cm。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左右侧边沿以0.5cm

1.2cm宽的缝份,并采用贴体收缩式剪裁搭缝于前中心部上,其搭缝的缝份重叠形成支撑结构体的左右支撑带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边沿与左右侧边沿相交于左右罩杯部的底围柔性支撑带的外边沿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左右罩杯部设有底围边沿、前边沿、上边沿、胁边沿、底围柔性支撑带和底围柔性支撑带的外边沿;
[0015]所述前中心部设有上边沿、左右侧边沿、左右后边沿和下边沿;
[0016]所述左右侧身部设有胁边沿、前边沿、上边沿、下边沿和后边沿;
[0017]所述下围部设有下围前中部、前中部边沿、下围左右部和左右部边沿;
[0018]所述左右后片设有前边沿、后边沿、上边沿和下边沿;
[0019]所述左右上围部设有边沿;
[0020]所述支撑结构体设有上边沿、下边沿、左右侧边沿、上支撑带结构和左右支撑带结构;
[0021]所述前中心部的上边沿与左右罩杯部的上边沿连接固定,左右罩杯部的上边沿连接着内衣的左右肩部;左右罩杯部的胁边沿与左右侧身部的胁边沿以及左右后片的上边沿连接固定并重叠于左右上围部的边沿;前中心部的左右后边沿与左右侧身部的前边沿拼接;左右侧身部的后边沿与内衣的左右后片的前边沿拼接固定;左右后片的后边沿为左右之间连接一体或采用背扣等其他方式拼接固定;依据人体工学和版型研究,设置前中心部的左右侧边沿与左右侧身部的上边沿连接后,与左右罩杯部的底围边沿进行立体拼接,并在拼接缝处设置底围柔性支撑带,形成对左右罩杯部的柔性支撑;底围柔性支撑带采用无弹面料裁条或成型织带,设置为0.6cm

1.2cm宽;前中心部的下边沿位于下围部的下围前中部并重叠于下围部的前中部边沿;左右侧身部的下边沿与左右后片的下边沿连接,位于下围部的下围左右部,并重叠于左右部边沿。
[002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0023]1、本技术的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解决普通内衣的上跑位移的问题。其在前中心部上剪裁并搭缝出支撑结构体,支撑结构体的上边沿为贴合人体弧度的弧线结构,以及支撑结构体的左右侧边沿是依据人体工学及版型测试研究,采用贴体收缩式剪裁搭缝于前中心部上,使整个前中心部形成贴近人体立体度的剪裁结构,形成贴体的
稳定不易移位。其前中心部支撑结构体的上支撑带结构和左右支撑带结构与左右罩杯部的底围柔性支撑带共同形成对左右罩杯部上下左右相互的辅助支撑功能,使得穿着内衣稳定不易晃动。其前中心部的支撑结构体经重叠搭缝形成的上支撑带结构和左右支撑带结构使原本平滑的前中心部具有一定阻隔的防滑功能,也使前中心部不易位移,进而稳定着连接的左右罩杯和左右侧身部以及下围部。前中心部占据下围部关键的前中部位,前中心部的贴体与防滑功能使得下围部不易上跑,进而使整件内衣不易上跑。
[0024]2、本技术的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补强内衣的稳定支撑收拢功能。其前中心部支撑结构体的上支撑带结构和左右支撑带结构与左右罩杯部的底围柔性支撑带共同形成对左右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包括左右罩杯部、前中心部、左右侧身部、下围部、左右肩部、左右后片和左右上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中心部上设有一支撑结构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体采用双层面料或单层绵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绵料包括三明治绵、丝绵或直立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边沿设置为贴合人体弧度的弧线结构,并使弧线最高点与前中心部的下边沿距离为1.5cm

4.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边沿以0.5cm

1.2cm宽的缝份,搭缝于前中心部上,搭缝的缝份重叠形成支撑结构体的上支撑带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下边沿位于前中心部的下边沿的中间段,设置支撑结构体的下边沿长度为3cm

8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左右侧边沿以0.5cm

1.2cm宽的缝份,并采用贴体收缩式剪裁搭缝于前中心部上,其搭缝的缝份重叠形成支撑结构体的左右支撑带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中心部稳定收拢的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克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雪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