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833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导丝本体,所述导丝本体任意一端设置有在X光透视下可见的可视头段,靠近所述可视头段处设置有用于测量病变的可视标测段,所述可视标测段包括若干在X光透视下可见的标测段可视标记,远离所述可视头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延长导丝的支持段。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标测段用于冠脉介入治疗时,不必滞留、前送后退导丝、不必反复造影、即可测算冠脉病变长度,便于更准确的选择治疗用球囊或支架长度,同时可起到相对定位作用,又可减少造影剂使用量,使手术更方便快捷,降低支架球囊的误选择率和误释放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其高渗对肾的损害。高渗对肾的损害。高渗对肾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

技术介绍

[0002]冠脉介入是对冠状动脉通过介入手段进行干预,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穿刺外周血管,常见于右手桡动脉或者肱动脉部位,穿刺后把导丝、导管送入主动脉末端,即冠状动脉开口部位。通过注射造影剂,可显示冠状动脉状态,如有无狭窄、闭塞,以评估狭窄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植入支架。
[0003]临床上,目前冠状动脉介入用治疗导丝前端有30mm、40mm、60mm不透光部分,可以在通过病变时估测病变长度,当通过病变后再想测量病变长度时则需要再次回拉导丝,且导丝不透光部分影响病变部位病情判断,有时导丝通过病变困难,不能回拉,需要估测病变长度时,需借助另一导丝或球囊测量长度,同时前端后为连续透光部分,其在血管内不易观察其曲折变化。另外目前冠状动脉介入用治疗导丝通过病变后非造影X线透视情况下重要分支开口及目标起止点定位相对盲目,如需反复观察则需反复推注造影剂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导丝不透光部分影响病变部位判断以及前端后为连续透部分,其在血管中不方便观察其曲折变化,并且反复观察需进行不断推注造影剂进行观察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包括导丝本体,所述导丝本体任意一端设置有在X光透视下可见的可视头段,靠近所述可视头段处设置有用于测量病变的可视标测段,所述可视标测段包括若干在X光透视下可见的标测段可视标记,远离所述可视头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延长导丝的支持段;
[0006]可视头段包括头端,所述头端设置于导丝本体的末端。
[0007]优选的,头端的长度尺寸为20mm。
[0008]优选的,所述头端的长度尺寸为10mm,可视头段还包括头段测量段,所述头段测量段在导丝本体上至少设置一组。
[0009]优选的,所述每组所述头段测量段的长度尺寸为10mm。
[0010]优选的,所述头段测量段上设置有等间距间隔2mm的头段可视标记。
[0011]优选的,所述标测段可视标记在导丝本体等间距阵列设置,各所述标测段可视标记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0

30mm。
[0012]优选的,所述可视标测段还包括与所述标测段可视标记相间隔等间距设置的可视双标记,所述标测段可视标记和可视双标记之间的间距设置为8

35mm。
[0013]优选的,所述可视标测段的长度尺寸设置为100

600m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可视头段用于指示导丝进入冠脉内远端的位置和导丝头端反馈情况;
同时通过可视标测段为头段后连续逐渐加强的具有在X光透视下可见的标尺样可视化的不同刻度段,用于在冠状动脉内标记:重要分支开口、血管内病变起止点、球囊扩张的起止点、支架释放及串联支架起止点、药物球囊释放地理区域起止点、血管内超声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参考病变的起止点;和测量:冠脉内病变长度、所需药物球囊长度、所需支架长度;支持段长度足够由体外血管穿刺点延伸至目标血管,用于送达头段和标测段至目标血管工作区,其末端短段色带具有不同颜色用于区分不同导丝、尾端曲折可通过卡接式接入延长导丝头端孔内,与延长导丝连接,便于进一步延长导丝长度。
[0016]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导丝独有的标测段用于冠脉介入治疗时,不必滞留、前送后退导丝、不必反复造影、即可测算冠脉病变长度,便于更准确的选择治疗用球囊或支架长度,同时可起到相对定位作用,又可减少造影剂使用量,使手术更方便快捷,降低支架球囊的误选择率和误释放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其高渗对肾的损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头端配合单组头段测量段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头端配合两组头段测量段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在主支血管下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在分支血管下的示意图。
[0023]图中:1、导丝本体;2、可视头段;201、头端;202、头段测量段;3、可视标测段;301、标测段可视标记;302、双标记;4、支持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1,图3

图6,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导丝本体1一端设置有在X光透视下可见的可视头段2,结合图3和图4,可视头段2由设置于导丝本体1的末端长度尺寸为20mm的头端201或长度尺寸为10mm的头端201配合长度尺寸为10mm头段测量段202组成,头段测量段202上设置有等间距间隔2mm的头段可视标记203,头段测量段202在导丝本体1上设置一组或两组。
[0027]具体实施中,当采用长度尺寸为10mm的头端201配合一组长度尺寸为10mm头段测量段202,可视头段2总长度为20mm,该实施方式能够有利于改善对病变情况的观察,同时又具备头端201为20mm、15mm或10mm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X线下观察导丝在血管中遇到阻力的反馈。
[0028]具体实施中,当采用长度尺寸为10mm的头端201配合两组长度尺寸为10mm头段测量段202,可视头段2总长度为30mm,该实施方式为目前临床常用的导丝头段长度尺寸,能够适应不同的工况。
[0029]靠近可视头段2处设置有用于测量病变长度尺寸设置为100

600mm的可视标测段3,可视标测段3由在X光透视下可见的等间距设置的标测段可视标记301,标测段可视标记301间距设置为10

30mm。远离可视头段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延长导丝的支持段4。
[0030]具体实施中,可视标测段3的长度尺寸设置为100mm、180mm或600mm,当采用可视标测段3的长度尺寸设置为100mm时,可用于冠脉血管内正向导丝的应用,临床中优选可视标测段3的长度尺寸设置为180mm作为常用;当采用可视标测段3的长度尺寸设置为600mm时,可用于冠脉病变逆向导丝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包括导丝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本体(1)任意一端设置有在X光透视下可见的可视头段(2),靠近所述可视头段(2)处设置有用于测量病变的可视标测段(3),所述可视标测段(3)包括若干在X光透视下可见的标测段可视标记(301),远离所述可视头段(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延长导丝的支持段(4);可视头段(2)包括头端(201),所述头端(201)设置于导丝本体(1)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201)的长度尺寸为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201)的长度尺寸为10mm,可视头段(2)还包括头段测量段(202),所述头段测量段(202)在导丝本体(1)上至少设置一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刻度的冠脉内介入用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所述头段测量段(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又平王智冬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健鼎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